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乔司街道的历史沿革

乔司街道于2011年8月正式设立,原为乔司镇旧名汤村镇,属仁和县,明永乐十一年(1413)曾为海潮所陷。

乔司初名仁和镇,宋时称汤村镇。据清康熙《杭州府志》载:乔司镇旧名汤村镇,在仁和东北五十九里,明永乐十一年(1413)曾为海潮所滔,清初设盐课司于此。

民国《杭县志稿》称“汤村镇市在南宋时即为两赤县(钱塘、仁和)十五镇市之一。”乔司之名,取盐课司乔迁之意亦顺理成章。盐务乃历朝历代专管事务,唐乾元二年(759),朝廷派盐铁使主管仁和盐业,乔司应是主管地域。宋熙宁五年(1072)十月,杭州通判苏轼督开汤村运盐河,可见当时乔司的食盐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外运已成当务之急。清廷盐课司乔迁对当时的市镇来说可谓一大盛事。乔司南濒钱塘江,不远处是潮汐千叠的杭州湾,潮起潮落,海水涌来,沿江被冲成一大片盐场,盐民在盐场劳作,以产盐维持生计,盐课司迁址乔司足以证明乔司的经济地位对于大清王朝来说十分重要。至于盐课司从何迁来,现史料中暂无法查考。

民国初年,钱塘、仁和两县并成杭县乔司与临平、塘栖、三墩、瓶窑、良渚、留下一起成为杭县的七大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杭县在乔司镇南面区域设立盐区。

1953年,因翁中乡全部及翁东、翁西乡大部坍入钱塘江中,盐区撤销,盐业生产随之趋缓,直至停产。

乔司与境内临平、余杭、塘栖、瓶窑相比,乃弹丸小镇,但镇虽小,知名度却不小。

1938年2月,日寇在乔司大屠杀,留下了“千人坑”,国人为之震惊。60年代“忆苦思甜”,省内外成千上万群众倾听大屠杀受害人张宝福、沈雪坤老人的血泪控诉,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在“千人坑”前寄拜哀思,乔司之名随“千人坑”传之省内外。

乔司农场建场已有半个多世纪,为全国较早、较大的劳改农场,服刑犯人来自全国各地。由此,乔司成为罪犯家属的探监之地,他们翻山越岭,车马劳顿,奔向一个早已耳熟能详,但又没有到过的地方——乔司。

1958年底,沪杭铁路在乔司设客运站。自此,中国的铁路运行图上多了个“乔司”站名。

1996年,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乔司铁路编组站建成,乔司的名字又随之名扬全国铁路系统。

20世纪80年代,在外乔司一度形成卷烟市场,乔司因生产和销售假烟成名,被省级新闻媒体称之为“浙北地区最大的制售假烟集散地。”后经省、市、县、镇四级联合执法和打击,基本绝迹,但乔司假香烟已名声在外。

1999年1月,河南濮阳籍罪犯王军在乔司卷烟市场门口持枪枪杀金融职工3人,抢走现金71万元,案件震惊全省,被国家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经新闻媒体披露后,路人皆知。

200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到乔司视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杭州参加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100多名代表也参观了乔司镇综合治理中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为此播出专访,乔司的综治经验名扬全国。

从宋之前的仁和镇,宋时的汤村镇,清初的乔司镇,直至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时间计,乔司称镇已有一千余年,可谓悠悠古镇。

民国时期为乔司镇永熟乡。解放初为乔司镇永和乡、和睦乡,1956年由乔司镇和方桥乡及良熟乡的若干村合并为乔司乡。

1958年属九堡公社乔司管理区,1961年从九堡公社分出建立乔司公社,1985年8月改建为乔司镇,2011年8月17日撤镇建街道,命名为乔司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