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僧祐

僧祐(445~518),南朝僧人、佛教史学家。俗姓俞,原籍彭城下邳(今江苏邳县南)。生于建康。幼时即随父母入建康城内建初寺礼拜,师事僧范。十四岁至城郊钟山定林寺投法达法师。受具足戒(即大戒,僧尼所受戒律充足谓之具足)后,又受业于当时律学名匠法颖,随侍二十余年,精通律部,戒德高严,有名于当世,史称“僧祐律师”。他曾为齐竟陵文宣王宣讲律学,辩释入微,听众常达七八百人。入梁后,更受朝廷礼遇。晚年脚疾,梁武帝萧衍还请他乘舆入内殿为六宫受戒。其一生的主要事业在于传弘律学,即中国流传最早的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十诵律》。此外,对于佛教文献著述也有突出成就。中国佛教典籍至齐梁时已甚丰富,僧祐以所得的信施用来修治建初、定林诸寺,并搜聚卷帙,在两寺造立中国首部经藏。他还编制《出三藏记集》十五卷,为中国现存最古的佛教经录。该书还搜集中国僧人所撰写的佛教经论的序文和僧人传略,保存了古代译经史上许多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他有大量的佛教文献著述,除《出三藏记集》外,尚有《萨婆多部相承传》、《十诵义记》、《释迦谱》五卷、《世界记》五卷、《法苑集》十卷、《弘明集》十四卷、《法集杂记传铭》十卷。这八种著作,他曾总名之为《释僧祐法集》。现仅存《出三藏记集》、《释迦谱》和《弘明集》三种,余均佚失。《弘明集》选辑从东汉末到南朝梁代宣扬佛教的论著,也保留了少量的反佛教的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僧祐的缁素(僧俗。缁,黑衣,僧众之服;素,白衣,常人之服。)门徒有智藏、宝唱、明彻、刘勰等万余人,其中刘勰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