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encai
中国清代彩瓷。始创于康熙晚期,为景德镇窑所烧制,是在五彩、珐琅彩的影响下产生的。属于釉上彩,即在已烧好的白釉瓷器上画纹饰,后在烘炉中烘彩,因彩料与工艺方法的不同,其效果也不相同。康熙晚期的粉彩瓷器遗存的不多,带有康熙年款的则更为少见,传世品有折枝花卉盘,用彩较厚,花纹凸起。雍正年间,粉彩品种已有很大发展,官窑和民窑都大量烧造,其中瓶、罐、盘、碗等生活日用器皿多饰以粉彩花卉、翎毛、人物和草虫等纹样。粉彩一般在器物的突出部位勾画纹饰轮廓线,后在线内填以玻璃白,再于玻璃白上施彩,用笔蘸水渲染,烘烧后色彩淡雅,并具有深浅变化及层次感。官窑烧制的粉彩瓷器,纹饰极其工整,画稿有的出自如意馆画师之手,瓷器画面具有绢纸绘画的效果。雍正年间官窑和民窑烧制的粉彩瓷器,底部绝大多数均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 6字款。乾隆年间仍继续烧制粉彩瓷器,除白地粉彩外,又出现了在黄、绿、粉、紫等色的地子上绘以粉彩纹饰,色地上并印有细细的卷枝纹。在色地上进行装饰,可能是借鉴于画珐琅和景泰蓝工艺。这种色地粉彩以各式尊、瓶等器皿为多,是清宫的陈列用品,纹饰多有吉祥含意,如画面有戟、磬和鱼纹的,其谐音为“吉庆有余”;有绶带葫芦和卐字的,谐音为“福禄万代”。色地粉彩器物的底部多为绿地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篆款。
声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