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iye zhidao
[外文]:vocational guidance
给征询者提供社会工作的要求和他自身能力、兴趣及性格特点的信息,使人与职之间达到较好匹配的过程。它的产生,在西方与心理测验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中国,191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其主办的刊物《教育与职业》上首次提出职业指导问题,并于1920年正式开展了职业指导的工作。
职业指导的对象有3种人:
(1)青少年。他们是职业指导的主要对象。因为他们即将就业或准备就业,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正是这些人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2)成年人。由于技术更新、经济变动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有时也需要重新寻找适宜的工作,也需要从职业指导中得到帮助。
(3)一些特殊人员,包括超常的人、有特殊才能的人以及有身体缺陷或情绪障碍的人,为发挥自己的才干或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也需要进行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工作的第 1项内容是了解人,即通过面谈、各种书面材料、性向测验、能力测验、兴趣测验等,来了解求职人的兴趣、智力、知识、责任性等。在美国职业指导工作中,将人分为3种类型:第1种类型的人适合于做符号、数据方面的工作,如编辑、文书、会计、证件登记等;第2种类型的人适合于做人方面的工作,如教师、台站工作人员等;第3种类型的人适合于做与物打交道的工作,如机器加工、开矿、护林等。如将适合于从事与物打交道的工作的人分配去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其效果显然不会好;若将适合于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的人分配去做与数据、符号有关的工作,结果也不会好。
职业指导工作的第 2项内容是收集就业消息和职业分析资料。为要有效地回答求职者对某一职业的有关询问、帮助他们选择职业,就须对职业特点及就业机会有所了解。美国劳动部制订的“职业辞典”中收录了20000多个不同职业的名称、工作内容和对人的要求。日本又依据美国的职业辞典作进一步分类和系统化,编成日本职业标准分类,共399类职业,分属53个方面,这些方面又归为15个职业群,如专门技术、管理、办公室、商业、渔业、农业、运输、通讯、采矿、生产制造、服务、修理等。在分类的基础上又归纳出从事每类职业所需要的人的身体及心理能力方面的条件,便于进行职业指导或人员选拔时使用。中国的职业分类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职业指导工作的第3项内容是,依据对求职人的了解,以在工作分析和就业机会的调查为基础,辅导求职人选择职业。
通过职业指导使人职匹配较科学、合理,所以接受职业指导的人员生产效率提高、事故减少、训练时间缩短、培养费用减少、雇用期延长。求职者也感到他所选择的职业更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这对求职者、雇用单位和社会都有好处。职业指导工作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在职业指导中大量使用测验,用心理测验来决定人的职业不尽合理。许多学者也认为,一些测验存在着信度和效度的问题;非专业人员进行测验工作也产生不良结果。此外,对在校青少年的职业指导使用心理测验时也应持审慎态度。这是因为,在校学习期间,青少年处在发展过程中,其可塑性较大,过早断定其倾向性是不妥当的。在校期间的职业指导应强调教育和引导,而在使用测验时,以多采用非标准化测验为宜,对测定结果要慎重采用。
当前,职业指导工作正向计算机化方向发展。人们将职业、教育、人员等各类信息资料加以系统化,使求职者能更快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指导方式也由一对一的咨询改为可个人、可小组甚至可更大集体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