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七十八)

甘草(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甘;平,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小编整理出含有甘草的处方共1747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621~16680共60个。

处方1、回春散

处方白丑60克(生、熟各半)白鲜皮120克(生、熟各半)土茯苓(焙)120克 五加皮 连翘(去心)银花 薄荷 山豆根各60克 花粉 山栀 皂角子(炒)桔梗 甘草各30克 人参60克

制法上为末,和匀。

功能主治治口鼻喉疳。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灯心0.3克,煎汤服。

摘录《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上

处方2、黄连枳壳汤

处方川黄连3克 枳壳2.4克 当归2.4克 白芍药3克 茯苓 泽泻 青皮 槟榔各2.1克 木香1.5克(磨汁入)甘草1.2克

制法上药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积行滞。治湿热痢疾。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温服。湿热积滞,初作炽迫,加大黄、朴消各6克;白痢,加吴茱萸(炮)1.5克;腹痛,倍芍药,加延胡索,泽兰叶;赤白兼下,加桃仁、滑石,归尾、陈皮各1.5克;下痢后气虚,后重不去,加升麻、川芎;痢久滑泻,二便流利,加粟壳、诃子、阿胶。

摘录《古今医统》卷三十六引《质疑方》

处方3、首攻汤

处方白芍15克 当归6克 茯苓15克 半夏6克 香附9克 羌活1.5克 甘草 神曲各3克

功能主治治疟疾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八

处方4、鸬鹚涎丸

处方光杏仁 栀子(炒黑)石膏 蛤粉 天花粉各60克 牛蒡子90克 生甘草12克 麻黄24克 青黛 射干各30克 细辛15克

制法共研细末,鸬鹚涎90克,加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百日咳。

用法用量每服1丸,灯心、竹叶煎汤化下。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5、午时茶

处方茅术300克 陈皮300克 柴胡300克 连翘300克 白芷300克 川朴450克 枳实300克 楂肉300克 羌活300克 前胡300克 防风300克 藿香300克 甘草300克 陈茶10千克 桔梗450克 麦芽450克 苏叶450克 建曲300克 川芎300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拌匀,宜五月五日午时合,糊成小块。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停食滞,及不服水土,腹泻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葱、姜少许煎,热服。汗出即效。

摘录《经验百病内外方》

处方6、中和汤

处方白术120克 黄橘皮 厚朴 人参 茯苓 甘草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胁肋胀满,恶心呕逆,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二十

处方7、宣风散

处方槟榔2个 陈皮 甘草各15克 牵牛120克(半生半熟)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破气消积,化痰逐水。治小儿食积气滞,肠胃失运,成为慢惊,腹胀便秘,胸闷气喘,亦治水肿,水湿内停,大便不通,小便甚少者。

用法用量二至三岁儿,蜜汤调下15克,三岁以上3克,食前服。

注意慢惊属子虚证者忌用。

备注方中重用牵牛,苦辛善走,通利二便,攻积逐水;辅以槟榔,破气消导;佐以陈皮,调理气机,化痰和胃;使用甘草,调和诸药。综合为方,力专攻积。故对小儿慢惊属痰积食滞者可以应用。由于方中牵牛、槟榔可以泻痰逐水,故对水肿亦可运用。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8、青蒿饮

处方青蒿 甘草(炙)柴胡(去苗)知母(焙)龙骨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桃枝 柳枝各1握

功能主治治暴急热劳,四肢烦疼,手脚心热,咽干虚渴,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12克,以童便220毫升,浸经宿,入葱白、薤白各10厘米,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9、肠风黑散

处方荆芥(烧)60克 枳壳90克(去瓤,60克烧,30克炒)乱发(烧)槐花(烧)槐角(烧)各30克 甘草(炙)猬皮各45克

制法先将诸烧药同入瓷瓶内,黄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火气,再与甘草、枳壳同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主肠胃积热,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温服,或用温酒调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10、渗湿汤

别名七味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苍术 白术 甘草(炙)各30克 茯苓(去皮)干姜(爁)各60克 橘红 丁香各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利,大便溏泄,腰下重疼,两脚疼痛,腿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大枣1枚,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11、芩连消毒汤

处方柴胡 甘草 桔梗 川芎 黄芩 荆芥 黄连 防风 羌活 枳壳 连翘 射干 白芷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治天行大头病。发热恶寒,头项肿痛,脉洪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00毫升,入鼠粘子1撮,再煎一沸,入竹沥、姜汁调服。先加大黄一二次,后依本方去大黄,加人参、当归调理。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

处方12、建中散

处方青州枣 厚朴(姜汁制)各500克 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150克 陈皮(去白)240克(以上六味,用水6升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 藿香 诃子(煨,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呜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13、建元定喘汤

处方干葛 陈皮 枳壳 当归 腹皮 桑皮 冬花 白术 桂心 天雄 甘草

功能主治治喘息不休,四肢逆冷,不渴,脉迟缓,胸膈胀闷。

用法用量上药以姜、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万氏家传点点经》卷三

处方14、祛风换肌丸

处方威灵仙 石菖蒲 何首乌 苦参 牛膝 苍术 大胡麻 天花粉各等分 甘草 川芎 当归减半

制法上为末,新安酒为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白屑风及紫白斑风,顽风顽癣,湿热疮疥,瘙痒无度,日久不绝,愈而又发。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牛肉、火酒、鸡,鹅,羊等发物。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15、芩连平胃汤

处方黄芩4.5克 黄连3克 厚朴3克(姜炒)苍术6克(炒)甘草1.5克(生)陈皮3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治脾胃湿热上攻,下颏生疮,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名燕窝疮、羊胡疮。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处方16、清咽养荣汤

处方西洋参 大生地 抱木茯神 大麦冬 大白芍 嘉定花粉 天门冬 拣玄参 肥知母 炙甘草

功能主治润肺清咽。治疫喉痧,舌绛无津,夜寐不安,筋惕肉瞤,脉数。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40毫升,对蔗浆100毫升,温服。余毒仍盛者,加乌犀角。

摘录《疫喉浅论》卷下

处方17、开郁至神汤

处方人参3克 香附9克 茯苓6克 白术3克 当归6克 白芍15克 陈皮1.5克 甘草1.5克 炒栀子3克 柴胡15克

功能主治治肝胆气郁,胃皖饱闷,胸胁腆胀,膈咽不通,吞酸吐食,见食则喜,食完作楚,头颊疼痛,耳鸣目眩,目不识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四

处方18、平胃地榆汤

处方苍术3克 升麻3克 黑附子3克(炮)地榆2.1克 陈皮 厚朴 白术 干姜 白茯苓 葛根各1.5克 甘草(炙)益智仁 人参 当归 神曲(炒)白芍药各0.9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除湿和胃。治结阴便血。

用法用量上十六味,作一服。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六

处方19、黄耆当归汤

处方黄耆 归身尾 芍药各4.5克 白术3克 人参 陈皮各1.5克 甘草(炙)少许

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后,膀胱损伤,小便不禁,面微浮肿,午后微热。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处方20、和血益气汤

别名地黄饮子(《东垣试效方》卷三)。

处方柴胡 炙草 生甘草 麻黄根各0.9克 酒当归梢1.2克 酒知母 酒汉肪己 羌活各15克 酒生地黄2.1克 升麻3克 杏仁 桃仁各6个 红花少许 酒黄连2.4克 石膏1.8克 酒黄柏3克

制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口干舌干,小便数,舌上赤脉。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21、百部丸

处方百部根90克 升麻15克 桂心 五味子 甘草 紫菀 干姜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新咳嗽,喘息有音,时吐脓血,咽中腥臭,气息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克,食后、临卧前开水送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22、紫参散

处方五味子 紫参 炙甘草 麻黄 桔梗各15克 米壳(蜜炒黄色)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化饮止嗽。治形寒饮冷伤肺,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卧。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入白汤点服。嗽住止后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23、猪蹄汤

处方川芎6克 通草12克 甘草3克 穿山甲14片(炒)

功能主治益气血,下乳汁。治产妇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用猪蹄1副,洗切,入水1.2升,同药煎至600毫升,加葱、姜、盐料,取汁饮之。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

摘录《增订胎产心法》卷五

处方24、僵蚕

处方僵蚕3份,生甘草2份,蝉衣1份。共研成极细粉末。

制法共研成极细粉末。

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小儿夜啼数十例,疗效满意。轻者1~2日,重者4~5日,夜啼即止。

用法用量每用1~3克,用淡竹叶、双钩、菊花各3克,朱灯芯(朱砂拌)1克,煎汤,睡前半小时送服。

摘录《单验方》

处方25、人参养胃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各30克 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各15克 甘草(炙)7.5克 橘红22.5克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及饮食伤脾,发为痎疟;或脾胃虚寒,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26、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备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27、益气养营汤

处方人参 茯苓 陈皮 贝母 香附 当归(酒拌)川芎 黄耆(盐水拌炒)熟地黄(酒拌,芍药(炒)各1.5克 甘草(炙)桔梗(炒)柴胡各0.9克 白术(炒)3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气血损伤,四肢颈项等处患肿,不问软硬、赤白、痛否,日脯发热,或溃而不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成人倍用。胸痞,人参、熟地黄各减0.9克;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往来寒热,加软柴胡、地骨皮;脓清,加人参、黄耆;脓多,加川芎、当归;脓不止,加人参、黄耆、当归;肌肉迟生,加白蔹、官桂。

摘录《保婴摄要》卷五

处方28、加味通经导滞汤

处方当归9克,川芎6克,川牛膝9克,独活9克,茯苓12克,泽泻9克,乌药15克,红花9克,穿山甲9克,陈皮3克,枳壳9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瘀血停滞,气血运行受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余宽寰方

处方29、蜀椒汤

处方蜀椒70克 芍药30克 当归 半夏 甘草 桂心 人参 茯苓各60克 蜜600毫升 生姜汁300毫升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温中散寒;治产后气血两虚,感寒心痛。

用法用量上十味,除蜜与生姜汁外,以水5.4升,煮椒令沸,然后纳诸药,煮取1.5升,去滓,内姜汁及蜜,煎取1.8升,一服300毫升,渐加至360毫升。

注意禁勿冷食。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30、人参羌活散

别名惺惺散(《普济方》卷四O三)人参羌活汤(《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柴胡(去苗)独活(去芦)羌活(去苗)各60克 人参(去芦)芎藭 枳壳(去瓤,麸炒)茯苓(去皮)甘草(炙)各30克 桔梗 前胡 天麻(酒浸,炙)地甘皮(去土)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寒邪湿病,时疫疮疹,头痛体疼,壮热多睡;潮热烦渴,痰实咳嗽。亦治肝经有热,眼目涩痒昏朦。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00毫升,入薄荷少许,前至8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31、平胃敛阴汤

处方扁豆(炒,研)9克 甘草3克 麦冬3克 牛膝3克 白术2.4克 山药4.5克 葛根3克 三七2.1克 白芍3克 五味子(微炒,捣碎)0.9~1.2克 当归3克

功能主治治胃气上冲,脾不统血,致鼻衄而血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百草霜、发余、蒲黄(炒黑)各0.9克,调服。如胃热,加石膏9~15克。

摘录《会约医镜》卷四

处方32、小乌沉汤

处方乌药(去心)300克 甘草(炒)30克 香附子(沙盆内断去皮、毛,焙干)60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中快气。治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沸汤点服,不拘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33、神仙活命饮

别名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真人活命饮(《摄生众妙方》卷八)。

处方川山甲 甘草 防风 没药 赤芍药各3克 白芷1.8克 归梢 乳香 贝母 天花粉 角刺各3克 金银花 陈皮各9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治疮疡肿毒初起,赤肿焮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属于阳证者。

用法用量用好酒600毫升,煎至300毫升。若上身,食后服,若下身,食前服,再加饮酒150~200毫升,以助药势。不可更改。

注意疮疡溃后、阴证疮疡及脾胃素虚,气血不足者忌用。

备注方中以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归尾、赤芍、没药、乳香活血散瘀以止痛,陈皮理气以助血行为臣;防风、白芷疏风散结以消肿,贝母、花粉清热排脓,散结消肿,川山甲、皂角刺疏通经络,溃坚排脓为佐;甘草清热解毒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34、清肝解郁汤

处方陈皮 白芍 川芎 当归 生地 半夏 香附各2.4克 青皮 远志 茯神 贝母、苏叶 桔梗各1.8克 甘草 山栀 木通各1.2克

功能主治治忧郁气滞,乳结肿硬,不疼不痒,久渐作痛,胸膈不利,肢体倦怠,面色萎黄,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35、桑白皮散

处方桑白皮(炒)桔梗 川芎 防风 薄荷 黄芩 前胡 柴胡 紫苏 赤茯苓 枳壳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热上壅,咳嗽连声,胸闷心烦,喉间有血腥气者。

用法用量每服21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

处方36、四逆散

处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四味,捣筛为细末。

药理作用对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泸州医学院学报》1980(2):9,四逆散复方对巨噬细胞机能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P<0.005),对兔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和抗痉挛作用,可升高血压,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搏加快。认为四逆散对上述平滑肌及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与其中所含枳实有关。

功能主治疏肝和脾,解郁透热。治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

用法用量白饮和服3克,一日三次。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备注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摘录《伤寒论》

处方37、缓息汤

处方桑白皮45克 白茯苓15克 白僵蚕15克(炒,去丝)甘草7.5克(炙)杏仁15克(去皮、尖,研,后入)人参(去芦)7.5克 桔梗(去芦)15克白术15克 陈皮15克(去白)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肺气不足,外感风邪,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杏仁2个,煎至90毫升。去滓,时时温服。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四

处方38、黄连枳壳汤

处方川黄连 枳壳 陈皮 甘草

功能主治治湿热痢疾,湿火伤于气分,腹痛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39、中和汤

处方人参(去芦)厚朴(如前制)当归(酒洗)防风(去芦)白芷 肉桂(去粗皮)桔梗 川芎 白芍药 沉香 檀香 乳香 藿香叶 紫苏叶 黄耆(蜜水涂炙)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遍身痈疖,已溃未溃者。

用法用量用无灰酒120毫升,拌匀晒干,天阴略焙。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取100毫升,不拘时温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40、凝水石丸

处方凝水石250克(用炭火半秤,烧半日,取出放温,土上出火毒,研两日令极细,以瓮器盛,于井中浸一宿)龙脑(研)硼砂(研)各7.5克 甘草(炙,锉为末)7.5克 天竺黄15克(研)

制法上五味,合研匀细,糯米粥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伤寒躁闷,口干时渴,狂言乱道。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蜜水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41、灵宝如意丹

处方人参 乳香(去油)没药(去油)辰砂 甘草 儿茶各3克 琥珀 珍珠各0.6克 阿胶 白芷 冰片各0.3克 犀牛黄 当门子各1.5克

制法上药乳细,瓷瓶密贮。

功能主治治发背、疔疽大毒。

用法用量用药前先用金银花、甘草煎汤将疮洗净,每日掺药四五次,用膏盖之,脓水自然拔尽。

注意忌口味,戒烦恼,慎劳碌。

摘录《疡医大全》卷七

处方42、青雪散

处方盆消60克 牙消9克 白僵蚕(去头,炒黄色,为末)甘草(生,取末)各4.5克 青黛6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鱼骨哽咽喉内不出,及慢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井花水80毫升调药,细细呷服;或少许频干掺,咽津亦得。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四

处方43、白草枇杷饮

处方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理湿热,解毒散结。主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元文方

处方44、柴胡半夏汤

别名柴胡饮子(《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柴胡240克,人参90克 半夏75克 甘草(炙)90克 黄芩90克 白术60克 麦门冬(去心)30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痰热头痛,手足烦热,肢节倦怠,身体疼痛,嗜卧少力,饮食无味,兼治五饮、痰癣。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45、木防已散

处方木防己30克 羌活30克 防风30克(去芦头)羚羊角屑30克 桂心15克 荆芥穗15克 薏苡仁30克 麻黄30克(去根、节)桑寄生15克 黄松木节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件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妊娠中风,口眼喎斜,手足顽麻。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1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处方46、温肺汤

处方人参 钟乳粉 制半夏(汤泡七次)桂心(不见火)橘红 干姜(炮)各30克 木香(不见火)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劳虚寒,心腹冷气,胸胁逆满,气从胸达背痛,饮食即吐,虚乏不足;虚寒哮嗽,呕逆便溏,脉细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7、清胃健中汤

处方党参9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陈皮9克,六曲9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中,理气除满,清热燥湿。主中焦湿热互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毛如宝方

处方48、妙功丸

处方丁香 木香 沉香各15克 乳香(研)麝香(另研)熊胆各7.5克 白丁香300粒 轻粉13.5克 雄黄(研)青皮(去白)黄芩 胡黄连各15克 黄连 黑牵牛(炒)荆三棱(煨)甘草(炙)蓬莪茂 陈皮(去白)雷丸 鹤虱各30克 大黄45克 赤小豆300粒 巴豆7粒(去皮、心、膜、油)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荞面45克作糊和匀,每30克作10丸,朱砂(水飞)30克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治虫积在内,使人多疑善感,而成癫痫。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温水浸一宿,去水,再用温水化开,空腹时服,小儿减量服,十年病一服即愈,若未愈,三五日再服,重者不过三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49、还元保真汤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白术 茯苓 人参 黄耆各3克 牡丹皮 枸杞子各2,4克 甘草(炙)熟附子各1.5克 肉桂 泽泻各0.9克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治气血两虚,悬痈已溃,疮口开张,脓水淋漓,不能收敛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煨姜3片,大枣2枚,煎取1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50、鹿茸大补汤

处方白茯苓(去皮)鹿茸(制)杜仲(炒,去丝)当归(酒浸)肉苁蓉(酒浸,焙)黄耆(蜜炙)各60克 石斛(酒浸,蒸)白术(煨)五味子 附子(炮)肉桂 人参 白芍药 半夏各45克 甘草15克 熟干地黄(酒浸,蒸)9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大补精气。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及产后血气耗伤,一切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51、缓肝理脾汤

处方广桂枝 人参 白茯苓 白芍药(炒)白术(土炒)陈皮 山药(炒)扁豆(炒,研)甘草(炙)

功能主治健脾缓肝。治慢惊风,发时缓缓搐搦,时作时上,面色淡黄,或青白相兼,身必温和,昏睡眼合,或睡卧露睛,脉来迟缓,大便青色,属脾虚肝旺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煨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处方52、无忧散

别名保产无忧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六)。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川芎 白芍药各9克 木香(不见火)甘草(炙)各4.5克 枳壳 乳香(别研)各9克 血余(以豮猪心血和之)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妊娠身居富贵,口厌肥甘,忧喜无常,食物不节,玩饱便卧致胞胎肥厚,根蒂坚牢,行动艰难,临产难生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一日二次。妊娠八月时服,则易生。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校正时贤胎前十八论治》

处方53、托里散

处方人参 黄耆(盐水拌炒)当归(酒拌)川芎 白术(炒)茯苓 芍药各3克 厚朴(姜制)白芷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治疮疡肿毒,气血两虚,久脓难溃。或溃脓久不收敛,兼见虚乏少气,饮食不思。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温服。

摘录《外科发挥》卷一

处方54、宣肺汤

处方细辛6克 甘草3克 防风6克(去芦)麻黄10克(不去根、节)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宜肺平喘。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苔白脉浮。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百一选方》卷五

处方55、驻世珍馐

处方当归(酒洗)南芎 白芍(酒炒)熟地黄 菟丝子(酒制)巴戟(酒浸,去心)肉苁蓉(酒洗)益智仁(酒炒)牛膝(去芦,酒洗)杜仲(姜、酒炒去丝)山药 青盐 大茴 山茱萸(酒蒸,去核)枸杞子(酒洗)川椒(炒)干姜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用豮猪肉不拘多少切片,酒炒熟,入药再炒,不可用水,瓷器牧贮。

功能主治常用补虚。

用法用量空腹时好酒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56、破瘀汤

处方荆芥4.5克 蟅虫30枚 大黄 芎藭各9克 蒲黄15克 当归 桂心 甘草各6克 桃仁30枚

制法上药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中瘀血,停在腹中不出,满痛短气,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伤科汇纂》卷八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

处方57、人参麦冬汤

处方人参 茯苓 甘草 杞子 五味子 麦冬

功能主治治老人虚人患上消,口大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58、人参益气汤

处方黄耆4.5克 人参 防风 升麻各2.1克熟地1.8克 生地 白芍各1.5克 生草O.3克 炙甘草0.9克 五味子20粒 肉桂O.6克

功能主治治气虚多寐,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59、紫雪

别名紫雪丹(《成方便读》卷三)。

处方黄金3千克 寒水石1.5千克,石膏1.5千克 磁石1.5千克 滑石1.5千克 玄参500克 羚羊角150克(屑)犀角150克(屑)升麻270克 沉香150克 丁子香30克 青木香150克 甘草250克

制法上十三味,以水60升,先煮五种金石药,得24升,去滓;纳另八味,煮取9升,去滓;取消石2.16千克、芒消(亦可用朴消精者)5千克,投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搅勿住手,得4.2升,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纳研朱砂90克,细研麝香当门子37.5克,纳中搅调,寒之二日,成霜如雪紫色。

功能主治清热开窍,镇痉安神。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抽搐痉殿,口渴唇焦,尿赤便闭,以及小儿热盛惊厥。

用法用量病人强壮者,一服3克,当利热毒;老弱人或热毒微者,一服1.5克。

备注方中石膏、寒水石、滑石甘寒清热;玄参、升麻、甘草清热解毒;犀角清心解毒;麝香、青木香、丁香、沉香行气开窍;羚羊角清肝息风;朱砂、磁石、黄金重镇安神;消石、朴消泄热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开窍,熄风镇痉之效。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八引《苏恭方》

处方60、芍药汤

处方芍药30克 当归15克 黄连15克 槟榔6克 木香6克 甘草6克(炒)大黄9克 黄芩15克 官桂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血调气,清热化湿。治湿热痢疾,腹痛下痢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尿短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现用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属于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食后温服。下痢如血者,渐加大黄用量;便血颜色紫黯者,加黄柏15克。

注意寒湿痢疾忌用。

备注湿热痢疾,治宜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方中重用芍药,配当归、肉桂活血和营;木香、槟榔导滞行气;大黄、黄连、黄芩清热化湿;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成方,共奏和血调气,清热化湿之效。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