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八十二)

甘草(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甘;平,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小编整理出含有甘草的处方共1747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861~16920共60个。

处方1、开郁散

处方白芍15克 当归6克 白芥子9克 柴胡3克 炙甘草2.4克 全蝎3个 白术9克 茯苓9克 郁金6克 香附9克 天葵草9克

功能主治治肝胆郁结之瘰疬。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八

处方2、加味凉血退斑汤

处方鲜生地30克,鲜芦根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桑叶9克,白藓皮15克,赤芍9克,黄芩9克,生栀仁6克,滑石9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主湿热结毒,灼煎营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赵炳南方

处方3、人参消风散

处方川芎 甘草 荆芥穗 羌活 防风 白僵蚕 茯苓 蝉壳 藿香叶 人参各6克 厚朴 陈皮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头目眩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瘾疹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清调下。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声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或温酒调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处方4、增损泽兰丸

处方泽兰 甘草 当归 芎藭各53克 附子 干姜 白术 白芷 桂心 细辛各30克 防风 人参 牛膝各38克 柏子仁 干地黄 石斛各45克 厚朴 藁本 芜荑各15克 麦门冬60克

制法上药二十味,研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产后气血阴阳俱虚所致的诸病。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处方5、龙胆饮子

别名升麻龙胆草饮子(《原机启微》卷下)、消翳散(《医学纲目》卷十三)。

处方谷精草 川郁金 蛇退皮 炙甘草各1.5克 麻黄4.5克 升麻6克 青蛤粉 草龙胆 黄芩(炒)羌活各9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眼,流脓生翳,属肝经湿热为病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温茶清调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6、降气汤

处方前胡 五加皮(姜汁涂炙)厚朴(姜浸一宿炒)黄耆(去芦)当归 紫苏子(微炒)甘草(炙)肉桂(不见火)陈皮(去白)半夏曲(炙)各30克 干姜(炮)人参 附子(炮,去尖)羌活 桔梗(炒)各15克

制法上药十五味,同作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实,咳嗽喘满,咽干不利,头目昏眩,腰脚无力,四肢倦怠,风湿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紫苏3叶,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7、宁嗽化痰汤

处方桔梗 枳壳《麸炒)半夏(姜汤泡七次)陈皮 前胡 千葛 茯苓各3克 紫苏3.6克 麻黄3克(冬月加,夏月减)杏仁(炒,去皮、尖)桑皮各3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治感冒风寒,咳嗽鼻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8、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 白术 炮姜 陈皮 半夏(制)茯苓 炙甘草 升麻(蜜炙)柴胡(酣炒)肉桂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升阳和胃。治小儿肝木乘脾,食少气弱,阳气不营于四末,以致产生五硬,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及膈间,手心、足心冰凉而硬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处方9、润肠丸

处方麻子仁(另研)大黄(酒煨)各45克 桃仁泥 归尾 枳实(麸炒)白芍 升麻各15克 人参 生甘草 陈皮各9克 木香 槟榔各6克

制法上药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正理气,润肠通便。治老人中风,三五日不大便者。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一

处方10、茜根散

处方茜根 黄芩 阿胶(蛤粉炒)侧柏叶 生地黄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鼻衄不止,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70毫升,去津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1、绛矾丸

处方皂矾15克(面裹烧红)杜苍术15克 真川朴24克 广皮18克 炒焦甘草9克

制法煮红枣肉为小丸,姜半夏粉30克为衣。

功能主治治湿遏热伏,发为阴黄,黄而昏暗,如熏黄色,而无烦渴热象者。

用法用量每服5克或6克,一日二次,淡姜汤送下。

摘录《重订广温热沦》卷二

处方12、蝉蝎散

别名蝉退散(《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卷二)、全蝎散(《婴童百问》卷三)。

处方全蝎7个(去尾尖)蝉壳21个 甘草7.5克(炙)大南星1个

功能主治主慢惊风。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每服1.5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脏腑积热,加薄荷煎服。

摘录《直指小儿方》卷二

处方13、开郁正元散

处方白术 陈皮 青皮 制香附 炒山楂 海粉(海蛤代)桔梗 茯苓 砂仁 延胡索 炒神曲 炒麦芽 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利气行血,和脾消导。治痰饮气血郁结,气不升降,食积不化,积聚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五

处方14、瘦胎饮子

别名福胎饮(《本草纲目》卷十四)。

处方香附子(炒)120克 缩砂(炒)90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功用】缩胎易产。妊娠九至十月服之预防难产。

用法用量每服6克,米汤调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处方15、七气手拈散

处方玄胡索 小茴香 白芍药 干漆(炒)枳壳各6克 黄连 石菖蒲 香附子 苏叶各4.5克 没药 乳香各3克 甘草1.8克

制法上药锉散,分二次服。

功能主治治妇女产后心气攻痛。

用法用量每次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处方16、疏风散

处方枳壳(制)15克 防风 羌活独活 槟榔 白芷 威灵仙 蒺藜(炒赤,去刺)麻仁 杏仁(汤洗,去皮、尖,炒,另研)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风毒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7.5克,加生姜5片,蜜5~10毫升,用水220毫升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五

处方17、枣仁汤

处方黄耆 枣仁 茯苓 远志 莲子各3.6克 人参 当归 茯神各3克 炙甘草 陈皮各1.5克

功能主治治怔忡虚弱,卧不安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18、加减逍遥散

处方牡丹皮 白术各4.5克 当归 芍药 桃仁 贝母各3克 山栀 黄芩各2.4克 桔梗2.1克 青皮1.5克 甘草0.3克

功能主治治痰中见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9、降心丹

处方熟干地黄(净洗,酒浸,蒸,焙干)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90克 茯苓(去皮)人参 远志(甘草煮,去芦、骨)茯神 山药各60克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朱砂(研、飞)各15克 当归(去芦,洗,焙)9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肾不足,体热盗汗,健忘遗精,及服热药过多,上盛下虚,气血不降,小便赤白稠浊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人参汤吞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20、清肝芦荟丸

处方川芎 当归 白芍各60克 生地(酒浸,捣膏)60克 青皮 芦荟 昆布 海粉 甘草节 牙皂 黄连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肝化痰软坚。治血虚肝郁,气滞痰凝,结为瘿瘤,坚硬色紫,青筋显露,遇喜则安,遇怒则痛。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白开水送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21、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1.5克 桔梗 川贝母 百部 白前 橘红 茯苓 旋复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治表寒束其内热,致发哮证,呀呷不已,喘息有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22、菊叶汤

别名菊花散(《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菊花(去梗)羌活 独活 旋复花 牛蒡子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邪,头目昏眩,呕吐,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宜明论方》卷三

处方23、羊肝散

处方谷精草15克 甘菊花30克 木贼4.5克 甘草 黄连各9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翳膜攀睛,赤烂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羊肝一块切开,入药末在内,炙熟,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处方24、石膏知母汤

别名石膏泻白散(《症因脉治》卷三)。

处方石膏 知母 桔梗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功能主治治暑热伤肺,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25、人参乌梅汤

处方人参 莲子(炒)炙甘草 乌梅 木瓜 山药

功能主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阴液亏甚,脾胃不虚者,去山药、莲子,加生地 麦冬。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26、大镇心丸

处方干地黄45克 牛黄37.5克(一方用牛膝)杏仁 蜀椒各37.5克 泽泻 黄耆 茯苓 大豆卷 薯蓣 茯神 前胡 铁精 柏子仁各15克 羌活 桂心 秦艽 芎藭 人参 麦门冬 远志 丹砂 阿胶 甘草 大黄 银屑各60克 桑螵蛸12枚 大枣40枚 白蔹 当归 干姜 紫石英 防风各60克

制法上药三十二味,研为细末,入白蜜,枣肉和丸。

功能主治主心悸不足,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寒热往来,腹中积聚。

用法用量每次7丸,渐加至,20丸,用酒送下,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处方27、养血助胃丸

处方当归(酒洗)30克 川芎30克 白芍(盐、酒炒)36克 熟地黄(姜汁浸,炒)24克 人参15克 白术(土炒)40克 白茯苓18克 甘草(炙)9克 山药(炒)30克 莲子肉(去皮、心)30克 扁豆(姜汁炒)18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打姜汁、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元气,健脾胃,生血脉,调荣卫。治呕吐翻胃愈盾,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空腹时用白滚水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28、蛇衔散

处方蛇衔 甘草(炙)芎藭 白芷 当归各30克 续断 黄芩 泽兰 干姜 桂心各23克 乌头37克(炮)

制法上十一味,合捣筛,令均匀。

功能主治治金疮内伤

用法用量酒服4.5克,日服三次,夜服一次。

摘录《刘涓子鬼遗方》卷二

处方29、麻黄苍术汤

处方麻黄3克 桂枝1,5克 杏仁10个 草豆蔻1.5克 半夏1,5克 炒曲3克 苍术6克 橘皮3克 泽泻3克 白茯苓3克 猪苓1.5克 黄耆0.9克 炙甘草0.6克

制法上药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寒湿所客,身体沉重,腰痛,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六

处方30、顺气散

处方人参 藿香 丁香各7.5克 茯苓 干葛 甘草 天台乌药各15克 红橘皮30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2个,生姜1片,同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31、十神汤

处方川芎 甘草(炙)麻黄(去根、节)升麻各120克 干葛420克 赤芍药 白芷 陈皮(去瓤)紫苏(去粗梗)香附子(杵去毛)各12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时气瘟疫,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声重及风寒湿痹等。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如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三茎;中满气实,加枳壳数片。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32、酸石榴汤

处方酸石榴子30克 酸枣(去核)麦门冬(去心,焙)各60克 覆盆子45克 葛根90克 乌梅(去棱)50枚 甘草(炙,锉)30克 栝楼根45克

制法上药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口干舌焦。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日三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33、三痹汤

处方防风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当归12克,制川草乌各4.5克,甘草4.5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散寒除湿。主风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保朝方

处方34、参麦汤

处方人参9克 干麦冬(带心)12克 生山药18克 清半夏6克 牛蒡子(炒,捣)9克 苏子(炒,捣)6克 生杭芍9克 甘草4.5克

功能主治主阴分亏损已久,渐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肺有结核者。

备注方中人参补肺,而有肺热还伤肺之虞,有麦冬以佐之,则转能退热。麦冬润肺,而有咳嗽忌用之说,有半夏以佐之,则转能止嗽。山药收涩,能助人参以补气,其粘润,能助麦冬以滋液,虽多服久服,或有壅滞,而牛蒡子之滑利,实又可以相济。且牛蒡子能降肺气之逆,半夏能降胃气、冲气之逆,苏子与人参同用,又能降逆气之因虚而逆,平其逆气,则喘与嗽不治自愈。肺金虚损,不能镇肝木,则肝火恒恣横而上逆,故用芍药以敛戢其火。且芍药与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参,即功近人参,而又为补肺之品。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35、胶艾汤

处方熟地黄 艾叶(炒)当归 甘草(炙)芍药 川芎 阿胶(炙)黄耆各30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不问月数深浅,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胸中逆冷,加生姜5片,大枣3枚。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处方36、封髓丹

处方黄柏90克 缩砂仁45克 甘草6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降火止遗。主治肾阴不足,相火妄动,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苁蓉15克,切作片子,酒300毫升,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空腹时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处方37、辛黄汤

处方薄荷(后下)3克,防风4.5克,桔梗4.5克,辛荑花4.5克,黄芪9克,白术9克,牛蒡子9克,百合9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蒌皮根9克,前胡6克,石菖蒲2.5克,甘草2.5克。

功能主治扶正祛邪,宣肺通窍。主卫阳不固,肺气不宣。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张赞臣方

处方38、清心温胆汤

别名清心抑胆汤(《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麦门冬(去心)2.4克 川芎1.8克 人参1.8克 远志(去心)1.8克 甘草1.2克 当归(酒浸)白芍(酒浸)白术(去芦,炒)茯苓(去皮)陈皮3克 半夏(姜汁炒)枳实(麸炒)竹茹 石菖蒲 香附(炒)黄连(姜汁炒)各3克

功能主治治痫病,突然晕倒,身软咬牙,吐涎沫,不省人事,醒后外观如常人。

用法用量上药锉作一剂。生姜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39、加味定志丸

处方当归身(酒洗)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酒洗,切)各60克 人参18克 石菖蒲60克 远志(甘草水泡,去骨,姜汁炒)9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心益智。治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6克,临卧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引陈白野方

处方40、补气汤

处方黄耆90克(去芦,蜜水炙)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麦门冬30克(汤浸,去心)苦桔梗(去芦,炒)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肺气虚弱,脉浮而软,怔忡无力,少气启汗,鼻塞,腠理不密,易感风寒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一

处方41、茜茜糖浆

处方茜草20克,茵陈20克,淮山药20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活血解毒。主湿热毒邪瘀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用时加少量白糖),10日为1疗程。

摘录陈高材方

处方42、生料鸡苏散

处方鸡苏叶 黄耆(去芦)生地 阿胶 白茅根各30克 麦门冬(去心)桔梗 蒲黄(炒)贝母(去心)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七

处方43、健骨解毒汤

处方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龟板20克,全蝎3克,黄芪20克,桔梗9克,碎补20克,甘草9克。

功能主治育阴潜阳,活血驱邪。主病后余邪,客于筋骨。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罗禹田方

处方44、毒淋汤

处方金银花18克 海金砂9克 石韦6克 牛蒡子6克(炒,捣)甘草梢6克 生杭芍9克 三七6克(捣细)鸭蛋子30粒(去皮)

功能主治主花柳毒淋,疼痛异常,或兼白浊,或兼溺血。

用法用量上药八味,先将三七末、鸭蛋子仁开水送服,再服余药所煎之汤。若兼受风者,可加防风6~9克;若服药数剂后,其疼差减,而白浊不除,或更遗精者,可去三七、鸭蛋子,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45、平肝健脾方

处方赤芍18克,川芎18克,当归12克,丹参18克,郁金18克,牛膝18克,茺蔚子18克,刺蒺藜18克,蝉蜕12克,神曲12克,焦山楂12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平肝健脾。主肝旺脾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罗成仁方

处方46、消臌至神汤

别名八宝串、消膨至神汤(《串雅内编》卷三)。

处方茯苓30克 人参21克 雷丸9克 甘草60克 萝卜子21克 白术15克 大黄18克 附子3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消积杀虫。治气臌,血臌,食臌。

用法用量用水2.5升、煎至500毫升,早服250毫升,必然腹内雷鸣,少顷必下恶物甚多,再服药250毫升,又大泻大下,至黄昏而止。淡米饭汤饮之,不再泻。

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处方47、复方红藤煎

处方红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15克,玄胡索10克,没药6克,大黄10-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15-20克,枳壳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热毒炽盛,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树人方

处方48、疏风清肝汤

处方当归尾 赤芍 荆芥穗 防风 川芎 菊花 生栀 薄荷各3克 柴胡 连翘(去心)各4.5克 金银花6克 甘草(生)1.5克

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清热明目。治肝风湿热上攻,致生漏睛疮,大眦眼角红肿疼痛,溃脓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160厘米,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处方49、实脾散

处方大附子1个(炮,去皮、脐)草果子(去皮)干姜(炮)各60克 甘草30克(炙)大腹(连皮)6个木瓜1个(去瓤,切片)

制法上药用水子砂器内同煮至水一半,劈开干姜,心内不白为度,不得全令水干,恐近底焦,取出锉焙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阳不足,周身浮肿。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日午用沸汤点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

处方50、糖煎散

处方龙胆草 汉防己 大黄(微煨)荆芥穗 赤芍药 当归(洗,焙)甘草(炙)防风(去芦头)各30克 山栀子仁15克 川芎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热毒气,上攻眼目,赤肿疼痛,视物不明,隐涩难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砂糖如弹子大,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51、橘皮汤

别名橘参散(《普济方》卷十五)、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甘草15克 人参7.5克 陈橘皮(去白)6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52、加减四物汤

处方香附(炒)3克 当归(酒洗)川芎 枳壳(去瓤,炒)柴胡 白芍(酒炒)各2.4克 黄芩 陈皮 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各18克 熟地黄3克 白芷 玄胡索 小茴(酒炒)白术(去芦,炒)青皮(去瓤)砂仁 肉桂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养血通经。治室女十五六岁,因误食生冷,经脉不通。日夜寒热,手足麻痹,饮食少进,头疼,恶心呕吐,腹中忽然结一块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热服。遍身痛,加羌活。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

处方53、益元汤

处方熟附 甘草 干姜 人参 五味 麦门冬 黄连 知母 葱 艾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生脉。治戴阳证。面赤身热,不烦而躁,饮水不得入口,脉微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1片,大枣2枚,煎至200毫升,捶法入童便30毫升,冷服。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

处方54、理中化痰丸

处方人参 白术(炒)干姜 甘草(炙)茯苓 半夏(姜制)

制法上药为末,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温中化痰。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白滚汤下。

摘录《明医杂着》卷六

处方55、消障汤

处方土白术10克,杭白芍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青葙子12克,茺蔚子10克,枸杞子10克,车前子10克,石决明15克,决明子15克,香附10克,夏枯草15克,生地15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脾,清心益肾。主肝郁,肾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处方56、万灵汤

处方罂子粟(炒赤)250克 甘草(炙,锉)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赤白泻痢,腹部疼痛,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临卧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57、木香散

处方木香15克(用黄连15,克,各锉,同炒)甘草30克(炙)罂粟壳15克(生姜15克,打碎同炒)

制法上研细末,加麝香少许研匀。

功能主治治诸痢。

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陈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

处方58、加味龙石散

处方寒水石(烧)12克 珠砂(飞研)6克 马牙消(枯)3克 铅白霜1.5克 硼砂1.5克 脑子7.5克 或加甘草末6克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治口舌生疮,时时出血,咽喉肿塞,疼痛妨闷。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干擦患处,吐津,误咽不妨。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九

处方59、薯蓣丸

别名大山蓣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薯蓣90克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30克 甘草84克 人参21克 芎藭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18克 柴胡 桔梗 茯苓各15克 阿胶21克 干姜9克 白蔹6克 防风18克 大枣100枚(为膏)

制法上药二十一味,研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疏风散邪。治虚劳气血俱虚,阴阳失调,外兼风邪,头晕目花,消瘦乏力,心悸气短,不思饮食,骨节酸痛,微有寒热。

用法用量每次1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60、清血散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药 黄芩(中枯者)熟地各3克(以上均用酒浸)茯苓 陈皮各2.4克 生甘草 红花(酒浸)各1.5克 生姜3片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酒渣鼻。

用法用量水煎,调入五灵脂末少许,空腹时热服。气弱,加黄耆(酒焙)3克。

摘录《杏苑生春》卷六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