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整理了59句带“五车”的五言诗句,其中“五车”开头的五言诗句12句,“五车”结尾的五言诗句13句,“五车”在中间的五言诗句34句,供您参考。
“五车”开头的五言诗句1、五车堆缥帙,三径阖绳枢。——出自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
2、一饱事难谐,五车书作伴。——出自北宋·黄庭坚《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
3、万竿旌旗林,五车牛马驮。——出自赵善括《和罗倅竹园唱和之什》
4、五车闻善训,三迁见深意。——出自李处权《题瑞松亭》
5、五车胸磊磊,万卷腹便便。——出自李商叟《寿傅宪》
6、四海几青眼,五车今白头。——出自洪咨夔《送李致远安远簿二首》
7、一丘当快营,五车要尽捐。——出自吴则礼《次韩子苍韵》
8、五车俱可复,万顷不劳澄。——出自李处权《谒翁丈四十韵》
9、千言一挥手,五车不再读。——出自宋·苏轼《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10、五车载胸中,万卷生笑下。——出自李弥逊《次韵王得之礼部夜直有作》
11、五车娱晚岁,一壑遂初心。——出自韩元吉《叶少保挽词六首》
12、五车举舌端,观者绕回廊。——出自江湘《赠李崇义应童子科长歌》
“五车”结尾的五言诗句1、一室环三径,诸郎读五车。——出自袁说友《惠相之惠顾渚芽答以建茗》
2、博识该三箧,宏才记五车。——出自葛立方《余赴官宫庠与道祖通判久聚乍散每有怀想作诗五十韵道二十余年出处》
3、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出自唐·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4、傥遂成三径,当从读五车。——出自赵蕃《呈宋伯潜》
5、空将书五车,自诳腹十围。——出自南宋·陆游《云门过何山》
6、撑肠书五车,何异群玉府。——出自卫宗武《和人杂咏六首》
7、赐书盈五车,直舍方二墨。——出自北宋·黄庭坚《再和答为之》
8、似汝论三易,何人阅五车。——出自陈藻《重山论易赠吴叔达》
9、男子宜读书,读书须五车。——出自李厅《邃经堂》
10、读书逾五车,不肯着一字。——出自张耒《答仲车》
11、之子读五车,便腹为箧笥。——出自方回《题柯德阳埽尘斋》
12、作掾只三语,读书空五车。——出自高登《送元大》
13、便当隐五车,一一贮心胸。——出自张耒《赠张公贲》
“五车”在中间的五言诗句1、身安一瓢饮,志大五车读。——出自韩元吉《送汤朝美还金坛》
2、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出自宋·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3、葛洪一万卷,惠子五车馀。——出自唐·范尧佐《一字至七字诗·书》
4、洲无千树橘,家有五车书。——出自吴锡畴《次韵谢元寿》
5、羽仪三省遍,渔猎五车通。——出自唐·张说《右侍郎集贤院学士徐公挽词二首》
6、人能知此理,胜读五车书。——出自邵雍《大象吟》
7、但满五车读,行看一座倾。——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石灯檠》
8、意求五车尽,未惜双目苦。——出自苏辙《次韵孔武仲学士见赠》
9、未易五车尽,难将寸矩量。——出自刘克庄《又二首》
10、仅持一麾止,安用五车为。——出自刘克庄《挽楼昫叔二首》
11、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孙子实题少章寄寂斋》
12、归入芸香阁,无废五车书。——出自李厅《赵玿赴成都府广都县尉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为韵送之作八首》
13、可怜五车学,仅博九品官。——出自陈造《寄严文炳》
14、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出自唐·孟浩然《送告八从军》
15、读残五车去,赢得一生穷。——出自林亦之《夏循矩先生挽词》
16、梦无三字拜,家有五车储。——出自陈造《次韵张守与润守总卿诗四首》
17、纵无三阁馔,犹有五车书。——出自方回《七十翁五言十首》
18、命宁一钱直,腹载五车行。——出自刘克庄《赠蜀士卢石受二首》
19、生涯一杯酒,行李五车书。——出自杨万里《李仁甫侍讲阁学挽诗二首》
20、功名一杯酒,身世五车书。——出自韩元吉《毛平仲挽词二首》
21、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出自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22、绣肠五车书,不鄙簿领尘。——出自范成大《送唐彦博宰安丰,兼寄呈淮西帅赵渭师郎中》
23、邺侯三万轴,方朔五车书。——出自潘兴嗣《逍遥亭》
24、乃翁何以遗,行李五车书。——出自魏了翁《次韵黄侍郎生子》
25、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出自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26、平生五车书,才吐二三策。——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子瞻和王子立风雨败书屋有感》
27、长留五车书,要使九子读。——出自宋·苏轼《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
28、聊穷三尺律,肯恃五车书。——出自强至《寄盛子美俞元功二先辈》
29、卓哉归人言,贤于五车书。——出自蒲寿宬《咏史八首·黔娄妻》
30、?宋涛宄刀粒3跻幻!鲎猿略臁杜砦痉俪捕住?
31、绿酬一樽酒,青映五车书。——出自金朋说《种柳吟》
32、饱以五车读,劳以万里行。——出自宋·陆游《感兴》
33、但存三雨舌,读尽五车书。——出自李涛《新年开义馆教族属子侄作诗勉之》
34、只求一转语,不用五车书。——出自李流谦《赠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