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吴茱萸的处方(一)

吴茱萸(别名食茱萸吴萸、茶辣、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辛;苦;热;小毒,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小编整理出含有吴茱萸的处方共114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艾附暖宫丸

处方艾叶(炭)120g 香附(醋制)240g 吴茱萸(制)80g 肉桂20g 当归120g 川芎80g 白芍(酒炒)80g 地黄40g 黄芪(蜜炙)80g 续断60g

性状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苦、辛。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复方黄连素片

处方盐酸小檗碱30g 木香116g 吴茱萸40g 白芍162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褐色;味苦、微辛。

炮制上四味,木香80g与吴茱萸粉碎成细粉,过筛,未通过筛的粗粉与白芍及剩余的木香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盐酸小檗碱,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规格每片含盐酸小檗碱30m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香连丸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800g 木香200g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香连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木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水煎液滤过,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黄连用70%乙醇于75~80℃提取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取上述细粉,加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木香挥发油,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泄泻腹痛;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大片),一日3次;小儿一次2~3片(小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红雪2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脚气。心腹胀满,喘促,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熟水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二四五

处方6、干柿煎丸

处方好干柿10个(去盖,细切),沉香1两(杵为末,用好酒3升,浸沉香、柿子两伏时,入银器中,文武火熬成膏,乳钵内研如糊,次入下诸药),禹余粮4两(紫色者,烧通赤,入头醋内淬十度,杵为末,研令细,入诸药内),白术1两,吴茱萸1两(汤浸1宿,去浮者,慢火炒),川乌头1两(酒浸1宿,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地龙2两(捶碎,去土,于新瓦上,慢火炒令黄色),陈橘皮(去白)1两。

制法上为末,入前药膏,和令得所,入臼内,杵1000-2000下,取出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冲任久虚,下漏不时,连年未止,变生多病,夜有盗汗,咳嗽痰涎,头顶多痛,百节酸痛,血海虚冷,脐腹刺疼,不吃饮食,日渐瘦弱,怀妊不牢,或无娠孕,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至15丸,温酒送下;醋汤送下亦可。如患多倦少力,全不思食,粥饮送下,空心、食前服。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7、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1两,木香1两,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桂(去粗皮)3分,吴茱萸(汤洗3遍,焙干,炒)半两,牛膝(去苗,酒浸,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脚气攻心闷绝。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匕,食前煎桑根白皮,木通汤调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处方8、鳖甲丸

处方人参半两,牡丹皮半两,槟榔半两,吴茱萸半两,盐半两,肉豆蔻半两,赤芍药半两,泽泻半两,木香半两,远志半两,缩砂仁半两,枳壳半两,柴胡半两,麻黄半两,麝香半两,乌梅2两,知母1两,升麻1两,甘草1两,鳖甲1两,苁蓉1两,白蔹1两,葳蕤1两,虎骨1两,桃仁1两,羌活1两,防风1两,茯苓1两,附子1两,青蒿1两,秦艽1两,厚朴1两,牛膝1两,半夏1两,桂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劳,肌瘦面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鸡峰》卷九

处方9、干漆丸

处方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牡丹1两,射干1两,黄芩1两,桃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川大黄1两(锉,微炒),水蛭半两(炒微黄),柴胡1两(去苗),庵(艹闾)子1两,虻虫半两(炒微黄,去翅足),乱发灰半两,(庶虫)虫半两(微炒),蛴螬20枚(微炒),大麻仁1两(别研如膏),鳖甲2两(涂酥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以酒煎干漆为膏,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脏腑宿冷,恶血凝结,月水不通,致令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浸药酒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10、鳖甲散

处方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京三棱1两(炮裂),枳实3分(麸炒微黄),柴胡3分(去苗),桂心3分,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伏梁。气横在心下,坚硬妨闷,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11、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2两,诃黎勒(煨,去核)2两,吴茱萸(陈者,汤洗,焙干,炒)1两半,牵牛子(微炒)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贲豚气逆,冲心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童便半盏,空心调下。如患阴阳二毒、伤寒及脚气亦可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处方12、干姜散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膈气,食后呕逆,心胸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

处方13、干姜散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桂心半两,生干地黄1两,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药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入腹,痛闷乱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半中盏,酒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14、橘核疝气丸

处方金铃子4两,茴香3两,乌药1两5钱,玄胡1两5钱,肉桂1两5钱,胡芦巴1两5钱,炮姜1两5钱,吴茱萸1两5钱,良姜1两5钱,橘核1两5钱,广木香1两,川军1两。

制法共碾细面,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除疝去寒,止痛消肿。主睾丸肿痛,小肠疝气,偏坠疼痛,寒冷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淡盐水送下。

注意忌生冷。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15、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木香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吴茱萸半两(汤浸7次,焙干,炒),干木瓜1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烦闷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16、翻胃汤

处方茯苓2两,厚朴2两,陈皮1两半,白术1两,人参1两,吴茱萸1两。

功能主治反胃呕吐,胸膈不快,食即经宿,吐出酸臭。

用法用量加姜、枣,水煎服。

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叶氏录验方》

处方17、黄连茱萸散

处方黄连(去须)1两,吴茱萸(拣去枝梗)半两,干姜2钱,巴豆(肥大者)1个(去皮)。

制法上锉细,同炒至焦黄,去巴豆不用,外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乳食下泻。

用法用量每服1钱,乳食前以陈米饮调下,每日3次。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18、痢疾丸

处方吴茱萸(甘草水炙)1两5钱,广木香10两,黑地榆30两,川黄连10两,白芍30两,当归30两,乌梅肉10两,白头翁20两,金银花15两,炒山楂30两,川厚朴(姜炙)20两,槟榔20两。

制法上共为细面,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腹疼痛,里急后重,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1包,开水送服。小儿每岁服2粒。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

处方19、黑豆饮子

处方黑豆1合,小麦1合,蒲黄1合,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功能主治产后赤白痢久不断,头面身体皆肿。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煎至1盏2分,去滓,分温4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20、鳖甲散

处方鳖甲(醋炙,去裙襕)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半两,京三棱(炮,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吴茱萸(汤洗,炒)半两,木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留饮宿食成癖。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或生姜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21、鳖甲大黄丸

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黄)2两,大黄(煨,锉)1两,槟榔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麦糵(炒)1两,乌药(锉)3分,诃黎勒(煨,去核)3分,木香3分,白术3分,桂(去粗皮)3分,蓬莪术(炮,锉)3分,京三棱(炮,锉)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吴茱萸(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后将硇砂3两(细研),醋3升(滤去滓),将前药末平分,一半入硇砂内搅和,于铫子内煎成膏,余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胃,消宿滞。主癖积。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炒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处方22、黄连茱萸汤

处方黄连4两,吴茱萸1两,当归1两,石榴皮3两。

功能主治积冷彻白痢下不断,变成赤黑血汁烂鱼脑,肠疼痛,枯瘦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渍黄连一夕,明旦更入3升水,煮取3升,分为3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

处方23、鳖甲丸

处方鳖甲2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肉桂2两(去皱皮),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诃黎勒2两(煨,用皮),牵牛子1两(微炒),京三棱1两(炮,锉),桃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积聚,羸瘦不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腹温酒送下。

注意忌苋菜、生冷、湿面。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24、鳖甲汤

处方鳖甲(去裙襕,醋浸,炙)半两,大黄(锉,炒)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消石(研)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芎䓖半两,吴茱萸(夹黑豆炒,去豆)半两,槟榔(煨,锉)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胸胁胀满,心烦热躁,筋脉拘急,经水不利,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25、鹤虱丸

处方鹤虱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狼牙1两,槟榔1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两,白术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干姜3分(炮裂,锉),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狼毒1两半(锉碎,醋拌炒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年常患虫心痛,吐水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26、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药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攻心,胸膈壅滞,腹胁虚胀。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27、硫黄丸

处方硫黄1两(细研),硇砂1两(细研),荜澄茄1两,茴香子1两,补骨脂1两,石斛1两(去根),木香1两,何首乌1两半,丁香1两,肉豆蔻1两(去壳),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槟榔1两,麝香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腹胁胀满,发歇疼痛,足胫逆冷,骨节酸痛,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28、橘皮丸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桔梗(锉,炒)3分,干姜(炮裂)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胡椒2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汗出)2两,乌头(炮裂,去皮尖)2两,荜拨2两半,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防葵1两,芎䓖1两,甘草(炙)2两,当归(切,焙)2两,白术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半,大黄(湿纸裹,煨香熟)半两,槟榔(锉)1两,葶疬(隔纸炒)1分,紫苏子(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痹。上下痞塞不能息。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3次;觉有热者,空腹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29、葶苈茯苓丸

处方葶苈子7两(熬),茯苓3两,吴茱萸2两,椒目3两(沉水者),甘遂5两(绝上者)。

制法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腹臌胀硬。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米饮送下,1日3次。不知,稍加丸,以利为度。

注意禁食如药法,并酢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二十引《救急方》,名方《普济方》卷一九二

处方30、硫黄丸

处方硫黄7分,干姜7分,吴茱萸7分,人参7分,当归7分,防风7分,礜石(泥裹,烧半日)8分,乌头8分(炮),桂心6分,天雄(炮)6分,甘草(炙)6分,蜀椒(汗)5分,皂荚(炙,去皮子)5分,枳实(炙)5分,细辛4分,甘菊花4分。

制法上为末,白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劳虚寒,眩晕健忘,咳唾痰涎,忧恚内伤,面离色,目青盲。

用法用量初服20丸,加至30丸,温清酒送服,1日2次。

注意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31、鳖甲丸

处方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龟甲1两(涂醋炙令黄),桑耳1两(微炙),川大黄1两(微炒,锉碎),防葵3分,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白术半两,京三棱1两(微煨,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症瘕。或寒或热,羸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每日3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32、澄源固本丸

处方半夏、橘红、荔核(打碎,炒焦,研)2两,胡芦巴(另研)、旋覆花(另研)2两5钱,代赭石(煅,醋淬酥,飞)2两,吴茱萸(盐汤泡7次)5钱。

制法荔肉熬膏为丸。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方中夏、橘、胡芦巴用量原缺。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五

处方33、跌打损伤酒

别名跌打酒

处方麝香3分,乳香1两,自然铜3两,红花1两,当归尾1两,砂仁1两,三七3两,香附3两,蓬莪术1两,木通1两,锁阳3两,威灵仙1两,五加皮2两,桂枝1两,吴茱萸1两,杜仲3两,番木鳖21个,草乌1两,法半夏1两,朱砂1两,生地3两,川乌1两,干漆1两,赤芍3两,细辛1两,枳壳1两,苏木1两,羌活1两,独活1两,公丁香5钱,大茴香1两,没药5钱,首乌1两,川乌1两,紫花地丁1两,橘皮2两,(庶虫)虫2两,青皮1两,松节2两,甘草1两,桃仁1两,海马3钱,三棱2两,骨碎补2两,虎骨1两,补骨脂2两,白芷2两,鹿角片1两,钧麻2两,刺甲皮2两,碎蛇2条,泽兰2两,红牛膝3两,茜草2两,干酒60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蒸1小时后,泡酒30天,玻瓶包装。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外搽亦可。

注意体虚与孕娠不可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

处方34、丹砂膏

处方蜀椒3升(去目,汗),丹砂2两,细辛2两,桂心2两,附子30枚,前胡(切)1升,白芷(切)1升,芎䓖(切)1升,白术1升,吴茱萸1升,当归1两。

制法上(口父)咀,诸药唯椒、茱萸不捣,以苦酒渍1夜,令淹,以猪脂不中水者10斤,切细,令诸药于铜器内,煎三上下,白芷黄成膏,以绵布绞去滓。

功能主治瘑疥癣,诸恶疮,风温肿不消,鼻塞不通,青盲风目烂眦痒痛,茫茫不见细物,齿痛,耳聋,金疮,牛领、马鞍疮,腹中有痈,瘘疾。

用法用量如患风温肿不消,服如弹丸大1枚;若鼻塞不通,以膏着鼻中;若青盲风目烂眦痒痛,茫茫不见细物,以绵絮裹箸头,注膏中,以敷两眦,至卧时再敷之;齿痛亦如耳聋,亦准之;金疮、牛领、马鞍疮,亦可敷之。治下赤,腹中有痈,并瘘疾在外,即摩之,在内即服之,如弹丸大1枚,1日3次。

摘录《鬼遗》卷五

处方35、鳖甲丸

处方鳖甲1两半,桂心1两半,蜂房半两,玄参18铢,蜀椒18铢,细辛18铢,人参18铢,苦参18铢,丹参18铢,沙参18铢,吴茱萸18铢,(庶虫)虫1两,水蛭1两,干姜1两,牡丹1两,附子1两,皂荚1两,当归1两,芍药1两,甘草1两,防葵1两,蛴螬20个,虻虫1两6铢,大黄1两6铢。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女人小腹中积聚,大如7-8寸盘面,上下周流,痛不可忍,手足苦冷,咳噫腥臭,两胁热如火炙,玉门冷如风吹,经水不通,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或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7丸,酒送下,每日3次。稍加之,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鳖甲入肝,为症瘕疟癖要药,有散血消积之功,滋阴清热之效,无苦寒伤中之虞,峻攻耗气之患;虻、蛭、蛰、螬、大黄为小腹中积聚如盘而设,干血内着,非苦寒不能逐之使下;鳖甲、苦、沙、玄参为两胁热如火炙而设,癖积旺气,非滋阴不能化之使解;椒、辛、皂荚、防葵、蜂房为上下周流痛不可忍而设,风毒攻注,非搜逐不能开之使泄;姜、桂、萸、附为玉门冷如风吹而设,寒结固痰,非辛烈不能破之使散;甘草、人参、丹、归、芍为手足苦冷、咳噫腥臭而设,伤残之余,非温理血气不能培之使和;人但知鳖甲、苦、沙、玄参为滋阴火热之用,不知本体所主,无一不为消坚散积之专药。至于防葵利血脉,蜂房涤痰垢,皆破敌之先锋。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36、露蜂房散

别名露蜂散

处方露蜂房1个,鳖甲1分,吴茱萸1分,川椒100粒,干姜1分,雄黄1分(细研)。

制法捣罗为末,研,入雄黄。

功能主治蜂瘘有头。

用法用量露蜂散(《普济方》卷二九三)。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37、槐子丸

处方槐子仁1两(微炒),龙骨1两,槲叶3分(微炙),干姜3分(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茜根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3分(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乱发1两(烧灰),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猪后悬蹄甲7枚(炙令黄燥)。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痔下血,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38、黑豆煎

处方黑豆5升(雄者),桑根白皮5两(锉,以上用水2斗,煮令豆烂,取净汁,更入后药),羌活(去芦头,为末)半两,蒺藜子(炒,为末)半两,海桐皮(为末)半两,吴茱萸(汤洗,焙,炒干,为末)半两。

制法除前2味取汁外,入后4味末一处和匀,银石铫内文武火熬成煎。

功能主治脚气,并诸风毒。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黑豆煎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39、高良姜散

处方高良姜1两,乌药1两,京三棱(并锉)1两,吴茱萸(水浸1宿,晒干)2两(与上3味相和炒,待茱萸焦即住火,净,拣去茱萸不用,将3味与后药同捣),丹参(锉,微炒)半两,沉香(锉)半两,莎草根(炒去毛)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令黄,研)半两,槟榔(微煨)半两,麝香1分(别研入)。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厥心痛。面色青黑,眼目直视,心腹连季胁引痛满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煎茯苓汤调下;或炒桃仁酒调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40、鳖甲大黄丸

处方鳖甲(生末)2两,大黄(生末)2两,吴茱萸(末)2两,硇砂(火枯)半两(与上3味用米醋2升慢火煎成膏,入后药)1两,京三棱(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白术1两,肉豆蔻(去壳)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后六味为末,将前鳖甲煎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宿食酒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酒饮任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处方41、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1两,凝水石(煅过)1两,乌头(大者)1枚(去脐皮,生用),吴茱萸1钱半(生用),硫黄半两(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毒肿,或痒或痛。

用法用量用生油调敷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42、槟榔丸

处方槟榔1两,诃黎勒皮1两,柴胡3分(去苗),桂心1两,草豆蔻半两(去皮),木香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胃冷热不和,大便难秘,食饮不消,心腹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43、干姜丸

处方吴茱萸2两,小麦2两(熬),杏仁2两(去皮、熬),干姜2两,好豉2两(熬),蜀椒2两(去目,汗)。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进食。主胃反,大吐逆,不得食饮,胸痛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丸,1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处方44、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羚羊角屑3分,木香3分,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脚气上攻,心腹妨闷,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45、椒红丸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取红)3两,牛膝(去苗,酒浸3宿,洗,晒干)4两,生地黄5两(取汁为膏),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2两,肉苁蓉2两(酒浸,去粗皮,炙),巴戟1两,菟丝子2两(酒浸,焙干,为末),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焙干,炒),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磁石2两(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筋骨,益血脉,悦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46、槟榔汤

处方槟榔(锉)2两,诃黎勒(煨,去核)2两,吴茱萸(陈者,淘7遍,焙干,炒)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息积,胁下气逆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腹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47、干姜汤

处方干姜4两,石膏4两,栝楼根2两,人参2两,桂心2两,半夏1升,吴茱萸2升,小麦1升,甘草1两,赤小豆30粒。

功能主治饮食辄噎。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1斗,煮枣20枚,去滓,合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因胃气之虚寒,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蕴酿而成本寒标热之病。非寒热补泻之兼投,何以解虚实反正之纠结。详方中人参、甘草、干姜、萸、桂以治本寒,石膏以化标热,半夏、栝楼一热一寒,分解脾湿上逆之痰饮于中,小麦、小豆开泄木邪内蕴之虚火于下,共襄洗涤之功。举世但知柴胡、白芍和解肝邪,木通、车前降泄火气,曷知谷菽有如此之妙用哉。

摘录《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

处方48、漏芦膏

处方漏芦1两,地榆1两,附子(去皮脐)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藜芦(去芦头)半两,木通半两,莽草半两,白芷半两,吴茱萸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蜀椒(去目并合口)2两,蜡2两,清油1斤。

制法上药11味锉细,先熬油令沸,下诸药煎,候白芷赤黑色,停冷,绵绞去滓,拭铛令净,再下油并蜡同煎,候蜡尽,瓷合盛收。

功能主治一切癣。

用法用量旋涂患处,仍用丁香散粉之,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处方49、川芎散

处方川芎1钱,人参5分,吴茱萸5分,茯苓4分,桔梗4分,当归1钱,制朴半钱,乌药7分半,枳壳3分,炙甘草3分。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妇素有冷气冲心,如刀刺者。

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1盏,稍热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七

处方50、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半两,葛根半两,枳壳(去瓤,锉,麸炒)半两,橘红半两,前胡(去苗,净洗)半两,白术1两,半夏曲1两,甘草(炙)1分,吴茱萸(汤泡7次,焙)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停饮,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葛根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能解酒毒;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橘红气味辛微温,入手足太阴;前胡气味苦辛微寒,入手大阴;白术气味甘温,入手足太阴;半夏曲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脾;吴茱萸气味辛热,入足阳明、厥阴。此方治酒癖停饮,呕吐酸水,皆中宫脾土受困,以辛温培土之药干健佐运,以辛散升腾之药鼓动阳气,则中土之阳气振,阴浊自然扫除矣。

摘录《本事》卷三引《圣惠》

处方51、槟榔散

处方槟榔8枚(皮子并用),人参2两,茯苓2两,陈曲2两,厚朴2两,麦糵2两,白术2两,吴茱萸2两(一方有橘皮1两半)。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乐。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食后酒调下,1日2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虽用槟榔皮子、曲糵、厚朴,不得吴茱萸之温中下气,噫满必不能除;不得参、芩、白术之扶助胃气,冷食必不能化。尤妙在和滓酒服,以行温散之力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52、丹参膏

处方丹参2两,莽草1两,附子2两(去皮脐),汉防己1两,芎䓖1两,川椒1两,吴茱萸1两,白芷1两,沉香半两,零陵香半两,鸡舌香半两,犀角屑1两,当归1两,商陆2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锉细,用绵裹,以醋2升,渍1宿,以好猪脂2斤,慢火煎令药色黄,绞去滓,膏成,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脚气风毒,肿甚难消。

用法用量每取摩所患处。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53、黑圣散

处方川乌头3两(每个劈作4片),吴茱萸6两(汤浸7遍,焙干)。

制法先掘地作1坑子,筑令净洁,以大火烧赤,净扫去灰,后下吴茱萸,次下乌头,安在上面,用好醋1大碗,旋旋浇入坑子内,以尽为度,后以瓦盆盖之,待冷取出,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发汗。主阴毒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热酒下。汗出则愈。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54、槟榔丸

处方槟榔1两,鹤虱1两,桂心1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虫心痛,多吐,四肢不和,冷气上攻,心腹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55、鹅掌风药水

处方土荆皮250g,蛇床子125g,大风子仁125g,百部125g,防风50g,当归100g,凤仙透骨草125g,侧柏叶100g,吴茱萸50g,花椒125g,蝉蜕75g,斑蝥3g。

制法将斑蝥粉碎成细粉,其余土荆皮等11味粉碎成粗粉,与斑蝥粉末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三倍与冰醋酸一倍的混合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670毫升,静置,取上清液,加入香精适量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鹅掌风,灰指甲,湿癣,脚癣。

用法用量用时将患处洗净,1日搽3-4次。灰指甲应先除去空松部分,使药易渗入。

注意外用药切忌入口,严防触及眼、鼻、口腔等粘膜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6、鳖甲散

处方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细辛1两,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鲜皮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茵陈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桂心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8日,热势深重,大便结涩,心腹痞满,食饮不下,精神恍惚,谵言妄语。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微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57、椒仁丸

别名治血分椒仁丸

处方五灵脂半两,吴茱萸(炒)半两,延胡索(炒)半两,芫花(醋浸1宿,炒)1分,续随子(去皮,研)半两,郁李仁(去皮,研)半两,牵牛(炒熟)半两,石膏(火煅过)1分(研),椒仁半两,甘遂(炒)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木香半两,胆矾1钱(研),砒1钱(研)。

制法上为细末,白面糊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水肿。身体及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不可动,动之为水,亦名伏粱。石水,腹中如鼓,按之坚硬,腹中时痛,始起于目下微肿,时喘,小便不利,四肢瘦削,其脉自沉,大便利则逆。因经水断绝后致四肢面目浮肿,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为血,血不通则为水矣。

用法用量治血分椒仁丸(《外科发挥》卷五)。《普济方》有巴豆。《女科撮要》云:“此方药虽峻利,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养病害身之患,常治虚弱之人亦未见其有误也。”如妇人血分,去木香,加斑蝥、芫青各30枚(去头足翅),炒当归半两。

临床应用妇人血分:一妇人月经不调,晡热内热,饮食少思,肌体消瘦,小便频数,服济阴丸,月经不行,四肢浮肿,小便不通。余曰:此血分也。朝用椒仁丸,夕用归脾汤渐愈,乃以人参丸代椒仁丸,两月余将愈,专用归脾汤五十余剂而痊。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处方58、瞿麦汤

处方瞿麦穗1两,消石1两,黄连(去须)1两,滑石1两,甘草(炙)1两,王不留行1两1分,延胡索1两1分,当归(切,焙)1两1分,大黄(锉,炒)1两1分,生干地黄(焙)1两半,连皮大腹(锉)1两半,鬼箭羽1两半,射干1两半,威灵仙(去土)1两半,雷丸1两半,槟榔(锉)1两半,京三棱(煨,锉)1两半,郁李仁(炒)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炒)半两,牵牛子(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难产,及已产胞衣不下,或坠胎后血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59、硫黄涂敷方

处方石硫黄1钱(研),蜀椒(去目及闭口者)1两,吴茱萸1两,黄柏1两。

制法上为散,用生油调如糊。

功能主治诸疥。

用法用量涂敷疥上,1日2-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60、椒红丸

处方川椒红2两(微炒),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2两,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干),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巴戟1两,木香1两,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磁石2两(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过),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腰脚,明耳目,暖下元。主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