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ilang tan mu
清代京剧作品。作者不可考。写辽、宋战争中,宋将杨四郎(延辉)被俘,改名木易,与辽国铁镜公主成婚。15年后,杨母佘太君率军来到雁门关。四郎得铁镜公主诓来的令箭,私往宋营探母,又连夜赶回辽邦,被辽主萧太后擒拿问斩,经铁镜公主等求情,方获宽宥。
此剧取材于杨家将故事,但与《杨家将演义》的情节有所不同。小说中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是为了伺机徐图报仇,后来果然策应宋军。《四郎探母》是袭取其中某些人物和情节编撰的。《四郎探母》的创作年代不可考。据称为道光四年(1824)的庆昇平班戏单中即已著录此剧(周明泰《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刻的《都门纪略》记载余三胜、张二奎、陈鸾仙(凤林)等演员都擅长此剧。
《四郎探母》以宋辽战争为背景,但剧中极力渲染母子、夫妻、兄弟、岳婿之间的种种人伦之情,对杨四郎降辽多所回护,未加谴责。戏剧界关于《四郎探母》的思想倾向历来存在着不同看法,对杨四郎这个人物也有不同的评价。在艺术上,《四郎探母》有较高成就,是一出著名的京剧唱功戏。它运用优美的音乐唱腔,酣畅细腻地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一百多年来,不少著名京剧演员都曾演出此剧。除京剧外,秦腔、眉户、同州梆子、晋剧、上党梆子、川剧、河北梆子、祁剧等均有同名剧目。此外,同剧而异名的,滇剧有《坐皇宫》、《斩辉》,汉剧有《双回国》,湘剧有《四盘山》,粤剧有《四郎会母》,赣剧有《回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