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实际价格粘性论评价

实际价格粘性论评价

原凯恩斯主义的价格刚性假定是指名义价格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理论既有名义价格粘性论,也有实际价格粘性论。鲍尔和罗默认为,“实际刚性在解释名义刚性和名义冲击的非中性中有重要的作用”。实证分析也证明,没有实际刚性,曼丘、阿克洛夫和耶伦在1985年提出的名义价格粘性模型就是不完善的,就只能在非常不合理的参数下成立。

在该理论中,典型的有:价格刚性和市场结构论、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波动论中的不变边际成本论。

价格刚性和市场结构论从不完全信息和寡头市场论来说明价格粘性的原因。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信奉优质高价的信条和市场搜寻成本的存在,造成了实际价格粘性。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波动论认为,企业中的不变边际成本导致了实际价格粘性。

西方学者认为,实际刚性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价格粘性。在实际价格粘性理论中,隐含了各产业的价格的需求弹性都比较小,而且大体近似,这样才可能出现相对价格为常数的情况。事实上,各产业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很大的区别,当需求改变时,各产业的价格变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价格也会有所改变,实际价格粘性论在解释经济现实时显得比较脆弱。

实际价格粘性论在解释价格粘性时,是倒果为因的。它认为是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因素推动了价格上涨。“优质高价论”和“搜索成本论”都把价格上升归因于消费者。当然,实际价格粘性论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感的。它承认微观层次上厂商利润最大化决策会造成宏观层次上的严重后果,承认失灵的市场机制只能提供扭曲的价格信号,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行为”会产生各种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非理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