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理性认识

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理性认识

“原教旨”是指某种宗教的“根本教义、原初宗旨”。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宗教产生之后,其中一些群体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接受新事物,其教义、宗旨也会随之作适当的调整。当宗教中的某些群体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固守原初教义,产生极端的行为倾向,甚至用政治和军事手段宣示其主张,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原教旨主义”。概括来说,“原教旨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僵化、封闭、倒退、极端、排他、对抗”。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环境不同、观察思考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思想理论,提出不同的解决主张,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现象。不同看法、不同思想理论、不同主张之间,也可以讨论。通过讨论,可以祛除错误、探求真理、形成共识。在讨论中,可以相互批评,但不应轻易用“原教旨主义”来评价不同的思想和主张。

轻易用“原教旨主义”评价他人的思想和主张,就是给其思想和主张作了僵化、封闭、倒退、极端、排他、对抗的定性,实际上等于对其彻底否定,不利于形成宽松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学术理论的繁荣和发展。

近年来,存在“原教旨主义”被随意乱用的现象,如“市场原教旨主义”、“科学原教旨主义”,这是值得商榷的。“市场”、“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是我们所要追求、发展的,但是被戴上“原教旨主义”的帽子之后,就会给人一种感觉,似乎这些事物本来就不好,是不应该要的。

有人认为,如果主张绝对自由竞争,不受约束,不要政府干预,不要政府调控,就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市场经济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模式,其运行机制存在差异。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主体至少受到三种因素的约束,即道德约束、法律约束和政府调控。在不同国家,约束和调控的方式不同;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约束和调控的程度也不同。不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绝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都是不存在的。

根据邓小平思想,市场经济是一种手段,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会有不同观点、不同主张,这应该也可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