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炎黄子孙人物篇之青岛历史人物

独家素材专题人物篇之青岛历史人物

古代人物宁戚[宁戚](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莱国棠邑(故城在今平度市门村镇唐田村)人,一说为卫国人。早年怀才不得志,曾为人挽车。齐桓公初立时,拜宁戚为大夫,他管理农事,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为齐国的富强和齐桓公的霸业起了重大作用,著有《相牛经》一卷。宁戚仕齐40余年,死后葬于胶水之东,其墓称“宁戚冢”,位于今平度市马戈庄镇冢东村。

徐万且[徐万且](生卒年不详)西汉胶东王国即墨(今平度市)人。古代天文历法专家,《太初历》制作人之一。汉武帝时,选定落下闳、唐都、邓平和徐万且等民间历法学者20余人,经数年研制成功一部新的历法,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开始使用,名为《太初历》。

庸谭[庸谭](生卒年不详)西汉时庸村(今胶州市北关街道办事处庸村)人。一生勤奋好学,致志钻研儒家经典,曾从师都尉朝研读《尚书》,后以讲授《齐论》、《尚书》而名闻齐鲁,被世人称作“胶东大儒”,四方慕名来求学者甚多。

王吉[王吉](?~前48)字子阳,西汉琅琊皋虞(今即墨市温泉镇)人。幼年好学,以孝廉授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方正,任昌邑王中尉。昌邑王刘贺被迎为皇帝后,王吉曾上书力谏勤于国政,后为益州刺史。宣帝时任博士谏大夫,因上书谏时弊不从,遂辞官归故里。后被召入京,途中病故。房凤[房凤](生卒年不详)字子元,西汉不其(今青岛市城阳区城阳镇)人。博学多才,以射策乙科为太史掌故,迁五官中郎将。哀帝时,与古文经学家刘歆、王龚共校经传,遭到今文经学派的反对,后出任九江太守,以青州牧致仕。房凤对《谷梁春秋》颇有研究,史称“房氏之学”。

张步[张步](?~32)字文公,西汉不其(今青岛市城阳区城阳镇)人。更始年间(23~25)聚众起兵,攻占琅琊郡。东汉建武元年(25),被梁王刘永封为辅汉大将军。翌年刘永兵败,汉光武帝招降张步,封为东莱郡太守。建武三年(27)复降刘永,被封为齐王。建武五年(29)兵败再次降光武帝,封安丘侯,徙居洛阳。建武七年(31)八月,张步返回琅琊,拟率兵入海反汉,次年被杀。

蔡齐[蔡齐](988~1039)字子思,北宋胶水(今平度市)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状元,先后任通判、知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等职。蔡齐刚直不阿,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奖掖后进,为一代名相。死后,欧阳修为他写了传记,范仲淹为他写了墓表。

薛禄[薛禄](1371~1430)又名薛六,明代胶州薛家岛(今青岛市黄岛区)人。祖籍山西韩城,为胶州军户,幼时家贫,为人放牧。从军后,随燕王朱棣起兵,久经征战,军功卓著,封阳武侯,并加荣禄大夫柱国的一品大臣称号。薛禄为将勇智兼资,纪律严明,善抚士卒,人乐为用,《明史》中称他为历事三朝之重臣。病逝后被追封为“鄞国公”谥“忠武”。王邦直[王邦直](生卒年不详)字子鱼,号东溟,明代即墨(今即墨市)人。嘉靖年间出任盐山县丞,为官耿直廉洁,后因上疏遭嫉,罢官归故里。嗣后,精心研究声律,历时20年,终于撰成《律吕正声》60卷,对我国声律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考证和阐述,该书于清代编入《四库全书》。蓝田[蓝田](1477~1555)字玉甫,号北泉,明代即墨(今即墨市)人。幼年好学,七岁能诗,有即墨才子之称。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蓝田为官清正,刚直敢言,曾连上7疏触怒皇帝,受到廷杖,几乎丧生。后来,又先后弹劾了许多奸佞之臣,遭到报复,被罗织罪名贬归故里。蓝田文思敏捷,一生著述颇丰,被人们誉为“万言倚马才”。

黄宗昌[黄宗昌](?~1640)字长倩,号鹤岭,明代即墨(今即墨市)人。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曾任雄县、清苑知县及监察御史等官职,因弹劾逆党和枉法官吏,于崇祯十年(1637)被罢官归故昊。崇祯十五年(1642)率即墨民众抗击清兵,保全了即墨城。晚年,在崂山康成书院南筑玉蕊楼隐居,撰写《崂山志》,未竟去世,由其子黄坦续完,该书详载崂山的名胜、古迹、人物、诗文等,辑存了有关崂山的许多史料。高宏图[高宏图](1583~1645)字子猷,研文,号斋,明代胶州(今胶州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后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高宏图崇尚气节,刚正敢言,曾因此被三次罢官。后任南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又加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清兵陷南京后,流寓会稽,绝食9日而死。

丁耀亢[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又号紫阳道人、木鸡道人等,清代诸城(今胶南市大村镇)人。丁耀亢为清初学者,卓有文才,为人洒脱,曾游说江南,后誉满京华。其早年诗作颇具丰采,晚年之作品则更加豪壮,有“诸城诗风”之誉。小说《续金瓶梅》为其代表作之一,至今仍传于世。

左懋第[左懋第](1601~1645)字仲及,号萝石,明代莱阳(今莱西市店埠镇)人。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曾任韩城知县、户科给事中等职。南明福王弘光时任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被派北上与清庭议和,在北京遭扣留。南京失守后,因拒降被杀,人称“明末文天祥”。

郭[郭](1638~1715)字瑞甫,号华野,清代即墨(今即墨市)人。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初任吴江知县,后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佥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郭曾先后上《参河臣疏》、《纠大臣疏》、《参近臣疏》,其刚直不阿闻名朝野。后遭大学士明珠余党诬陷,罢官回乡。十年后,又被朝庭起用为湖广总督,后遭权臣排斥,再次罢官,病死故里。

胡峄阳[胡峄阳]名胡良桐,更名胡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清代即墨(今青岛市城阳区流亭镇)人。16岁应童子试时,不愿受解衣搜身之辱,发誓终生不应试,后设馆授徒为业。胡峄阳生有异禀,风骨刚毅,恪守理学,精研《周易》,多有著述,民间皆称其为“异人”。高凤翰[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南阜山人、尚左生、丁已残人等,清代胶州(今胶州市)三里河村人。出身书香门第,清雍正五年(1727)举孝廉方正,任安徽省歙县和绩溪县知县,后又任江苏省仪征县知县,乾隆二年(1737)右臂患痹病,隐居扬州,寄居于僧舍,以左手写诗作画。其书法、绘画独具风采,画史上常把他与扬州八怪并列或列在其中。高凤翰诗文亦佳,篆刻更为世人所重。李毓昌[李毓昌](1771~1808)字皋言,号荣轩,清代即墨(今即墨市)城西阁里人。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江苏候补。该年冬,李毓昌奉委赴山阳县查赈,发现山阳知县王伸汉贪污赈灾银两中饱私囊之事,他拒受贿赂,准备据实上报,山阳知县王伸汉遂将李毓昌毒死。此案轰动一时,冤情昭雪后,清嘉庆皇帝亲制《悯忠诗》30韵,刻石立于李毓昌墓前。

匡源[匡源](1815~1881)字本如,号鹤泉,清代胶州(今胶州市)郭家庄人。道光二十年(1840)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江南和山西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等职。道光二十九年入值上书房为皇太子奕宁讲经,后任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代理礼部尚书。咸丰八年(1858)任军机大臣上行走,咸丰病危时,他与肃顺等人同为“顾命八大臣”。同治即位后,匡源被罢官,应聘为济南泺源书院山长,历时7年。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培养出许多知名的学者——

近现代人物宫中因[宫中因](1831~1904)字伊真,今青岛市城阳区夏庄镇南屋石村人。家贫好读书,入庠为即墨县生员,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德国侵占青岛后,其所居之村划入“胶澳租借地”,宫中因引为奇耻大辱。他联络各村民众向即墨县衙门纳粮,仍作中华赤子,后又奔走北京、长春等地寻求救国之途,皆未果。归故里后,忧忿不已,自缢于家中。宫中因之死,震动了青岛城乡,村中老幼挥泪送葬,社会名流赋诗称颂,进士王为其作墓志,史学家柯劭作挽联赞曰:“汉家纵有中行说,齐国宁无鲁仲连”

柯劭[柯劭](1850~1933)字凤荪、凤笙,号蓼园,清代胶州(今胶州市)东关人。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出任湖南学正、国子监司业等职。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先后任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资政院议员、山东宣慰使、典礼院学士等职。1914年,任中华民国政府的清史馆代理馆长、总纂,1927年完成了《清史稿》的总纂工作。20年来,他潜心研究元史,终于1922年完成了《新元史》的编纂工作。

杨明斋[杨明斋](1882~约1931)名杨好德,字明斋,今平度市马戈庄镇人。1901年到俄国海参崴当工人,十月革命前夕,加入俄共布尔什维克党,十月革命后,参加武装保卫苏维埃斗争,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1920年春,共产国际派遣工作组到中国帮助建立共产党,杨明斋是工作组成员之一。1920年8月,他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成立了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随即他由苏共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这时他成立了外语学社,选送了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罗亦农等20人到苏联学习。1921年春,杨明斋和张太雷赴伊尔库茨克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共产党筹建情况,并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会。1922年,杨明斋参加了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0月,杨明斋亲自带领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等百余名青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在该大学工作了2年。1927年后,杨明斋在上海、平津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后因积劳成疾,于20年代末赴苏联治疗,约在1931年病逝于伊尔库茨克。吴大洲[吴大洲](1884~1916)原名吴廷桢,字佐周,后改为大洲,祖籍今胶南市琅琊镇吴家村,后迁至今胶南市泊里镇封家庄。他曾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1908年加入同盟会,辗转于东北、山东各地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一度任山东军政府都督、烟台警察厅厅长和山东省临时议会议员,1912年又参加了孙中山发起的“二次革命”。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帝位申令,爆发了“护国运动”,吴大洲与薄子明组织数千山东民军。1916年2月,他任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四支队长,2月9日,率部攻占周村,吴大洲又任山东护国军都督,6月4日,率部3万人攻进济南城。袁世凯死后,国务总理段祺瑞于1916年8月电召吴大洲入京,将其拘捕,殁于陆军监狱,年仅31岁。后来,孙中山追赠吴大洲为陆军少将。柴世荣[柴世荣](1893~1943)又名柴兆升,今胶州市洋河镇魏家庄人。幼年随父母逃荒到吉林省延边和龙县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柴世荣组织3000余人的抗日队伍,任抗日救国军第四旅旅长,不久升任第四路军司令。1934年,柴世荣率一个旅参加了共产党员周保中创建的反日同盟军,1935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翌年,周保中介绍柴世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接任第五军军长职务,转战于白山黑水间。1943年柴世荣牺牲于东北抗日战场。

纪子瑞[纪子瑞](1895~1931)又名纪济民、纪玉夫,今胶州市里岔镇里岔村人。15岁时在青岛四方机车厂做木工,1922年起,即开始参加工人运动,1924年经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胶济铁路全线大罢工时,纪子瑞任工人纠察队长,罢工胜利后被选为胶济铁路总工会委员,并积极支援纱厂工人罢工斗争,“青岛惨案”发生后,纪子瑞被工厂开除并遭到通缉,?黄壤肟嗟骸?1926年后,纪子瑞受中共山东省委的委派,在枣庄矿区从事工人运动,并被选为中共山东省委委员。1928年,纪子瑞又被派回青岛工作,于1929年6月在青岛四方机车厂被捕,关押在济南。在狱中他曾与邓恩铭等人组织越狱未成,受尽酷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4月5日凌晨被杀害于济南。

刘谦初[刘谦初](1897~1931)名刘德元,字谦初,又字乾初,今平度市田庄镇刘家庄人。1916年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山东省的讨袁军,1918年初考入齐鲁大学预科,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了济南的学生运动。1921年刘谦初得到资助入燕京大学深造,1926年燕京大学毕业后,先在镇江教书,后又去广州任教,北伐开始,他再次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1927年1月刘谦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29年2月调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8月被捕,关押在济南监狱。刘谦初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并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马列主义。1931年4月5日凌晨在济南英勇就义。

徐子兴[徐子兴](1899~1931)原名徐国祥,今即墨市刘家庄镇大吕戈庄人。1922年考入青岛邮局当邮务员,参加青岛的罢工活动,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青岛邮局支部书记,1927年任中共青岛市委委员。他生活俭朴,把薪金用做了党的活动经费,为了节省家庭开支,忍痛将刚出生的第三个孩子送进了“收婴箱”。1928年底,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重要职务的王复元投敌叛变,徐子兴接受党组织的委派,以假自首打入了“捕共队”,及时准确地掌握了王复元的行踪,使党组织迅速铲除了这个大叛徒。嗣后,徐子兴又多次向党组织报告“捕共队”的行动计划,使党组织免遭破坏。1931年4月徐子兴被捕,8月19日在济南就义。

王树森[王树森](1900-1974)原名王德山,今胶南市黄山镇姜家屯人。幼年讨饭为生,13岁当长工,1932年只身闯关东,在东北军当兵。1934年,王树森在湖北省高山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又参加了长征,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树森编入八路军115师344旅,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嗣后,转战晋东南、冀鲁豫和晋察冀等地区。1948年底参加平津战役,后随军南下。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过营长、军事股长、师供应主任、军兵站站长等职务。1950年转业在江西省赣州市工作,1957年因病回原籍休养,定居胶南市王台镇台中村,花甲之年仍挑起大队书记之重担,深受群众爱戴。

王星五[王星五](1904-1933年)原名王佐仁,曾用名王尽臣、王曰生、袁敬臣,今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人。1922年入日商钟渊纱厂学徒,被送往日本神户受训,王星五胆识过人,办事公道,被拥为中国工友的领袖,发起组织“兄弟同盟会”,任会长。1923年回国后,曾多次领导本厂工人罢工,1925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6月任中共青岛支部干事联合会书记,组建中共浮山后支部、秘密联络站及市区店员支部,编印《青岛工报》、《胶东农报》。1927年8月王星五在青岛被捕,1930年春经营救出狱,去北平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不久再次被捕,1933年病逝于狱中。

宁祥雨[宁祥雨](1909-1967)字瑞霖,今平度市新河镇宁家村人。少时家贫,19岁去东北牡丹江一带谋生,1940年,携带少量昌邑茧绸,只身支南洋,后在印度尼西亚定居。1945年在雅加达创办新源公司,参加华侨组成的“山东公会”。1949年又参加了雅加达“中华团结总会”,任文化福利部长,1954年发起筹办“雅加达群进学校”。宁祥雨身居异国,却一直不忘祖国和家乡,1956年,他和其他华侨一起集资,在家乡新河镇办了“山东华侨中学”。1967年,印尼当局掀起浪潮,4月20日宁祥雨被捕,逝于狱中。4月27日,5万名华侨到雅加达为宁祥雨送葬。

许翰英[许翰英](1919-1971)原名许景烈,今平度市市区桥北村人。幼时喜爱京剧,1939年到北平入“鸣春社”习艺,拜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为师,得荀派真传。40年代时,许翰英演出于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地,因技艺精湛而名噪一时。1947年曾名列全国京剧“后四小名旦”之一,1948年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翰英曾参加青岛京剧团,后又在新乡、河南、南京、江苏、徐州等京剧团任副团长、团长,他演出的许多荀派名剧,皆为观众所称道。许翰英还是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和徐州市人大代表。

姚庆祥[姚庆祥](1927~1951)又名姚清祥,今即墨市鳌山卫镇姚家庄人。15岁时,随母及兄嫂去东北吉林省谋生,1945年7月参加人民军队,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姚庆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于朝鲜战场。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他奉命担任开城中立区军事警察排长,8月18夜间,姚庆祥带领战士执行巡逻任务时,遭到潜伏的美国武装人员的袭击,壮烈牺牲。姚庆祥死后,朝鲜各界人士为他开了追悼会,在开城的竹桥附近为他立了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3年1月追认姚庆祥为一等功臣,并授予“和平战士”称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山东省抗美援朝分会在他家乡修建了“姚庆祥烈士祠”。

解文卿[解文卿](1929~1947)女,今莱西市水集镇义谭店人。17岁时任村青妇队长,在解放战争中,她带领青年妇女积极支援前线,因成绩突出受到胶东军区的表彰,获“支前模范”称号,在区的评功会上,被评为二等功。1947年2月,解文卿为保护群众免遭杀害挺身而出,虽受尽酷刑,仍严守秘密,坚贞不屈,9月28日英勇就义。

严力宾[严力宾](1957~1989)今胶州市人。1979年9月毕业于厦门集美航海学校轮机专业。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船员,共产党员。1989年11月18日上午,他所在的“武胜海”轮在香港合兴船厂修船时,因厂方工人不慎将焊渣掉入船舱物料间,引起大火。在国家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严力宾同志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挺身而出,为探明火源启动应急消防设施,勇敢地冲进火舱,在同烈火搏斗中,不幸光荣牺牲。年仅32岁。严力宾同志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LeiF式的好党员、好船员。他的英雄模范行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德道情操,展示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崭新风貌。严力宾同志牺牲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主席为他题词:“学习严力宾同志做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李鹏总理的题词是:“远洋深处留下他的航迹,海员心中树起他的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授予他“LeiF式优秀船员”荣誉称号,中共青岛市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警备区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弘扬Lf精神学习严力宾同志英雄模范事迹的决定》,并在青岛市开展向严宾力同志学习的活动。青岛民俗文化青岛民俗文化——

传统文化摩崖刻石[摩崖刻石]青岛地区摩崖刻石之盛,首属崂山,高崖古洞刻石连壁,形成了青岛地区极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崂山最古老刻石为晋代太安二年(303)题刻,至金元明清各代渐增。据30年代时粗略统计,约有240余处。其中,刻于太清宫后巨石上之康有为游崂山诗,共330字,并附有127字的跋,书法与镌工均称精绝,是崂山最具文史价值的珍品。1980年至1982年间,青岛市人民政府进行了恢复与镌勒刻石的工作,查得残存之旧有刻石121处,又增补刻石106处,共计227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崂山旅游的开发,又陆续增加了一些新的刻石。此外,平度市北部大泽山的刻石多达300多处,年代最早者为宋代政和二年(1112)。

崂山道教音乐[崂山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崂山是中华道教胜地,其道乐有独特之处。崂山道乐经曲,多由上古民歌和民间号子演变而成,具有强烈的东夷文化气息。后来,风行全国的十方经韵传入,融入了崂山道乐。金代,全真道北七真来崂山传真布道,特别是邱处机三次来崂山,把崂山道乐和十方道乐进行了广泛交流,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和档次齐备的道乐体系。嗣后,崂山道乐分为内山派和外山派,特别是由于外山派道乐使用管弦伴奏,而且又直接参与各种民俗活动,促进了崂山地区民间吹奏乐的蓬勃发展。许多民间老艺人多师承崂山道乐,致使许多道乐名曲在民间传流至今。门头书法[门头书法]青岛开埠较晚,当时的许多公共场所、商店、学校、里弄等门额上,皆由寓居此处的著名书法家题写名称,如青岛体育场、青岛市礼堂、礼贤中学、厚德西里及老字号谦祥益、瑞蚨祥、玉生池、春和楼、顺兴楼等,皆为知名书法家题写。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文化传统又勃发生机。青岛许多书法家先后为工厂、商店挥毫题名,使青岛?质心绶枷恪?

民俗风物祭海[祭海]青岛地区的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祭海的习俗。春汛起锚前,渔民们在海边摆上供物,点香烧纸,乞求海神保佑平安。此俗延续至今,但祭海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称为上网节,是欢送渔民出海并预祝丰收的节日,海防部门也借机宣传海上规约和安全生产。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于每年三月十九日的渔民祭海上网仪式最为隆重,装扮一新的上百艘渔船停泊海滩,五颜六色的网标迎风飘扬,鞭炮若雷,号子震天,各种民俗表演纷纷登场,大戏开台,连唱三天三夜,规模十分盛大。剪纸[剪纸]青岛地区的民间剪纸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方色彩。逢年过节,家家都剪窗花、贴门笺,以示庆贺。婚嫁喜事,也要用窗花、墙花、天棚花装饰新房。人们常以剪窗花手艺来评品姑娘、媳妇的心手巧拙。青岛地区内尤以黄岛区的民间剪纸最负盛名,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其剪纸在清代曾被作为贡品。近几年来,青岛民间剪纸多次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展并获奖,剪纸艺人还到墨西哥、瑞典等国作现场表演。饽饽磕子

[饽饽磕子]青岛地区农村的花样面塑久负盛名。逢年过节及喜庆之日,家家都要做些好吃中看的花样面饽,以示喜庆,后来便用雕刻出的专用模子来制作这些面食。这些饽饽磕子又称面模,造型质朴,图案采用浮雕与线刻结合的方法刻成,装饰性很强。用面模做成的鱼、桃、元宝、荷叶、莲蓬和12生肖等象征吉祥的面食,造型美观。即墨市留村镇葛村的面模驰名远近,这一技艺始于1802年,后经代代相传而流传至今。

即墨镶边[即墨镶边]明清时期,即墨县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小扣锁(又称捏绣)和刺绣等手工工艺,1918年手工艺人卢忠溪从外国洋行引进一幅意大利手拿花边底样,经他试做成功后,便广为传播。许多民间艺人在加工制做过程中,不断吸收小扣锁、刺绣等工艺特点和针法,使之互为异化,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工艺针法,称为即墨手拿花边,嗣后,逐渐成为品种繁多、用途广泛、绚丽多姿的即墨镶边。这种工艺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抽纱瑰珍之美誉。

泊里红席[泊里红席]胶南市泊里红席有悠久的历史,据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代代相传,编席技术便在泊里一带流传下来,成为一种传统的家庭手工工艺。这种席是用高梁秸劈成篾子,有红白两种颜色,交叉编织出各种不同花纹的图案,故称红席。因其编织严密,纹理清晰、光滑柔软、美观轻便,故深受民间喜爱,远销全国各地,并作为本地土特工艺产品进京展览。青岛草编[青岛草编]草编制品是青岛地区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遍及所属各地农村,尤以平度市所产最为著名。草编品种有花样辫、手编提篮、草帽、茶杯垫、坐垫、门帘、草地毯等十几种、数百个品种,所用之原料有麦秸草、金丝草、玉米皮、蒲草、茅草、棉杆皮等十几种植物秸杆和茎叶。农村妇女多以此手工艺品为家庭副业。青岛草编工艺精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文雅质朴,少数供应国内市场,大宗销往国外。

胶州秧歌[胶州秧歌]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俗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胶州秧歌有230多年的历史,清代胶州包烟屯赵姓、马姓两家于1764年逃荒关东,沿途乞讨卖唱,逐渐形成一种边舞边唱的形式。返回故乡后,经多年相传,不断改进,到1863年便基本成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程式。演员10人分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小5个行当,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伴奏乐器除哨呐外,还有大锣、堂鼓、铙钹、小镲、手锣等,唱腔曲牌有30余个。1860年后,又在胶州秧歌的基础上,创立了秧歌小戏,有35个剧本。1957年,胶州秧歌进京演出,博得好评,嗣后,全国150个文艺团体先后来胶州学习胶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学院还将胶州秧歌列为必修课程。1991年的中国首届秧歌大赛中,胶州秧歌获优秀奖。

柳腔[柳腔]柳腔是青岛地区的地方剧种,产生于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逐渐由说唱变为演唱,虽然形式简单、表演朴实,但因乡音浓郁、生动有趣而颇受欢迎。约在百余年前,又因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用四弦胡琴伴奏,并配以哨呐帮腔。初用四胡伴奏时,因无定式曲谱,琴师与演员不能完全协调,只能配合着往上溜,故称溜腔,后因溜字不雅,改为柳腔,即墨也因之称为柳腔之乡。后来,柳腔戏逐渐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于30年代传入青岛市区,深受妇女和老人喜爱。

茂腔[茂腔]茂腔是青岛地区的地方剧种,源于肘鼓子。清代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今青岛地区的胶州、胶南等地,民间艺人吸取肘鼓之长,揉进当地民间小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肘鼓,清咸丰年间,本肘鼓又与苏北的海冒调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唱腔,称为冒肘鼓,亦称茂肘鼓。嗣后,又吸取胶州秧歌、诸城秧歌的曲调,形成了原板、二板、反调、大悲调、快打慢唱等板腔体系。胶州、胶南、诸诚、高密等地的民间艺人,自发地组成了许多茂肘鼓戏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茂肘鼓正式定名为茂腔,其传统剧目有120余个。

龙灯[龙灯]崂山区素有“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美名,故其龙灯舞也久负盛名。崂山区北宅镇五龙村的龙灯舞始于清同治九年(1870),龙身9节,全长11米,龙身为深灰色,每年春节除在各村演出外,必到即墨县城表演,其串龙、大小五花、滚龙等表演程式,方圆百里内都有名气。中韩镇孙家下庄于光绪年间办起舞龙灯的同乐会,所舞之龙身长40米,晚间龙身内点燃蜡烛,光彩夺目,赫然壮观。

九狮图[九狮图]又称九狮舞,1924年即墨城北阁里村民借鉴双狮舞编排而成。12名演员中,4人扮成2只母狮,7人各扮1只子狮,1人执绣球,在热烈的锣鼓声中,7只子狮环绕2只母狮欢腾跳跃,执绣球者穿插其中。其表演有各种程式,通过一连串的舞蹈动作,表现狮子的气质、神态和性格。九狮图的表演属硬架子灯舞,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武功基础。

渔家宴[渔家宴]渔家宴是汇合青岛地区农渔人家的饮食品种、饮食习惯和饮食风格的特色宴,有各色菜肴、食品共80余个品种。该宴以鲜活小海鲜和崂山土特产为原料,经规格化处理,并经复杂的烹调工序进行加工,成为一桌充满乡土气息的宴席,表现出丰富的渔家饮食文化内涵。

即墨老酒[即墨老酒]又名即墨黄酒,其酿造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正式有记载是始酿于北宋时期。它以黍米、麦曲和崂山矿泉水为原料,按照“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炽必洁、火剂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酿制而成。酒色红褐,盈盅不溢,晶莹纯正,醇厚爽口,有舒筋活血、补气养神之功效,深得古今名人赞许,清代道光年间即畅销国内各地。

青岛名人故居一多楼1、25路汽车齐东路站下为纪念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而命名的,位于青岛海洋大学的东北角。二层小楼红瓦黄墙,玲珑别致,是闻先生旧居。在开设的“闻一多旧居展室”,陈列有先生的著作和其他纪念物。楼前立有先生雕像,镌刻了学生臧克家撰写的碑文。“一多楼”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老舍故居1、6、25路汽车大学路站下1936年人民艺术家老舍那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文博士》及数篇短篇小说,都是在青岛市黄县路12号的居所里完成的。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位建国后被中央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的唯一作家,决定将老舍旧居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前来缅怀的游人及国内外文学研究者数以万计。

康有为故居和康有为墓6、26、15路,专线201、311、316、312、304路海水浴场站下青岛福山路5号,康有为的“天游园”故居,汇集了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运动中的主要人物,认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一派人物”的生前旧物、文墨。现已建为“康有为纪念馆”。掩映在“绿林之梢,碧山之下,沧波之上,花气叶香,万绿青英之中”的康有为墓,由其门生刘海粟大师提写碑文。前来参观、凭吊的人们络绎不绝。

王统照故居6、26、25、8路,专线201、301、304、305、307路汽车青岛路站下观海二路49号,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著名作家王统照的旧居,。诗歌《这时代》、短篇小说《声》、《银龙集》、散文集《片云集》、《青纱帐》、著名长篇小说《山雨》即在这里问世。1929年王统照在青岛还与同仁创办的文学期刊《青潮》,闻一多、老舍、朱自清、洪深、吴伯萧等著名学者也曾在这里欢聚,切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