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angfu
[外文]:rehabilitation
综合、协调地利用医学、工程、教育、职业、社会和一切有关的措施对残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等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功能复原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的措施。康复的目的不仅是使残疾者能适应其周围环境,而且还要采取措施调整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以利于他们重新参加社会生活。现代康复的范畴主要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医学康复通过医疗措施,特别是康复医学的技术和方法,使残疾者身心功能障碍得到复原或改善,并充分发挥其代偿能力,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独立和主动的生活能力。教育康复对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甚为重要,应与康复治疗并举,它包括对肢体功能障碍对象的一般教育和对精神障碍对象的特殊教育,如对智力发育迟缓的儿童和青少年举办专门学校等。职业康复的关键是训练残疾者具有职业能力,能参加一定的职业工作,它牵涉到评价、治疗、训练、安置和随访等一系列工作,是康复过程的最后阶段。社会康复主要是消除社会上对残疾者的偏见和歧视,保障残疾人应有的尊严和公正待遇,从社会的角度促进医学、教育和职业康复的进行,特别是在医疗、入学、就业、住房、交通、政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给以必要的照顾和方便,使其能参加社会生活。在康复的过程中,上述几个方面应互相支持和协调地进行。虽然在康复的不同阶段可能侧重点不同,但从整体来看,医学康复是现代康复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医学康复使残疾者在身心功能上得到康复,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职业和社会的康复。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医学科学技术和康复工程等手段,预防和改善残疾人、慢性病人和老年人的身心功能障碍,为其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多科性、综合性的应用医学学科。康复医学是在物理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故又称物理医学与康复。
康复治疗萌芽于古代,现代康复医学源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伤员康复的需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19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的发展。1950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成立,1970年国际康复医学学会(IRMA)成立。美国医学家H.A.腊斯克对现代康复医学的建立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现代医学的内容分为预防、治疗、康复三个方面,当疾病进入慢性期、残留后遗症或引起功能障碍时,就需要康复医学来解决,因此有人称康复医学为医学的第三阶段,它使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紧密结合,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康复医学诊疗的对象主要是残疾人和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人、老年人,包括由损伤所致的伤残者、由疾病(包括急性病、慢性病)或老年病所致的病残者和先天发育障碍和异常的先天性残疾人。随着医学的进展,一些急性伤病者和手术前后的患者也被列为康复的对象。残疾是指由于伤、病、先天发育缺陷引起的程度不同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身体上或精神上的缺陷,因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作康复治疗的是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关节炎、截肢、手部损伤、颅脑损伤、腰腿痛、儿童脑性瘫痪、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运动创伤、癌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营养不良和智力发育迟缓等造成的残疾。
康复医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功能测定、康复治疗和康复预防三方面。
功能测定康复医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功能的恢复,因此,功能的测定十分重要,在康复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功能测定,以明确功能损害的范围、程度和代偿潜力,为制订康复计划提供客观依据;同时,通过定期的功能复查,可评定康复效果,总结经验,并为残疾或劳动力鉴定提供依据。常用的测定项目有:
(1)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肢体周径等。
(2)运动学测定。包括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及步态分析等。
(3)心肺功能测定。包括心率、心电检查、运动试验、肺量检查等。
(4)代谢及有氧活动能力测定。利用功率自行车或活动平板检查运动的功量、能量消耗、最大耗氧量等。
(5)电生理学检查。包括肌电检查(EMG)、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时值和强度-时间曲线测定。
(6)医学心理学测定。如精神状态、心理和行为表现、智能等。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定。
(8)言语交流能力检查和评定。如听力、说话能力、书写及计算能力等。
(9)职业能力检查和鉴定。目前一些国家的康复功能检查正向专业化(为不同残疾制订不同的功能检查项目),定量化(精确测量功能表现的数值)和自动化(使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仪器设备)的方向发展。
康复治疗主要有以下手段:
(1)物理治疗和医疗体育,常用的有电疗、光疗、超声治疗、温热疗、水疗、冷疗、磁疗以及医疗体操和医疗运动、按摩、手法治疗等。中国还常用传统医学的康复手段,如民族形式的医疗体育(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理疗形式(电针、激光针疗、微波针疗、穴位磁疗、中药离子导入等)。欧美、澳、日等国的医疗体育即运动疗法,包括在物理治疗内,而且是主要内容,是康复治疗中最基本、最积极的因素。
(2)作业治疗,也称工作疗法,目的是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其主要治疗方式有:日常生活活动 (ADL)训练,如衣、食、住、行及其他家务,工艺劳动如泥塑、陶器工艺、编织、美术、园艺等的训练。职业性劳动训练如打字、木工、装配机器零件或设备等的训练。此外,作业治疗部门还负责提供方便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用的如梳洗、进食、衣着等用的辅助工具,以弥补残疾者的功能缺陷。
(3)言语矫治,又称言语治疗,包括言语能力检查和矫治,主要用于失语症、口吃及听说障碍患者,尽可能恢复其听说能力。
(4)心理治疗,主要用于心理、精神和行为异常的患者。
(5)康复工程,用电子、机械、材料等工艺为残疾人设计和制作假肢、假体、矫形器、特殊用具或为康复医学的诊断治疗制造特殊的仪器。
(6)临床康复,应用手术、药物和护理等手段来恢复功能。
(7)其他,包括饮食疗法、疗养康复和文娱治疗等。
康复预防由于残疾人的大量存在及其严重性和康复治疗的供不应求,残疾的预防日益受到重视。康复预防是应用流行学的方法,通过对致残因素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或控制残疾(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残疾)的发生。残疾的预防于婚前的遗传咨询开始,贯彻于生命的全过程。目前对残疾采取三级预防(见残疾)。
康复治疗的实施目前有几种形式:
(1)专业化的康复机构。例如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物理医学康复科。它们又分设病床或不设病床的,综合性(兼收各类残疾)或专科性的(如偏瘫康复中心)。大型的康复中心或医院,常常实行医疗、教学、科研三结合,是发展康复医学的重要基地。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分布较广,数量较大,在康复治疗中亦占重要地位。荣军疗养院或医院、疗养院也是实现康复治疗的重要组织形式。
(2)基层康复,即社区康复,指把康复纳入现有的初级卫生保健计划内,用城乡基层本身的人力物力资源,建设一个有基层卫生人员、民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残疾人本人及家属参加的康复系统;着重于训练残疾人及其家属,指导他们进行自我保健和康复。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基层康复,认为它是实现到2000年为一切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的关键。其优点是便于广大残疾人就地得到康复治疗或出院后的巩固性治疗,便于他们重新参与社会,同时能节约经费。
(3)建立康复治疗网,将专业的康复机构与基层康复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根据残疾的阶段和程度分别在不同层次进行康复治疗,并且在康复的全过程中都能得到治疗。专业性的康复机构可解决基层康复的疑难业务问题,指导他们的工作,而基层康复可作为他们出院患者进行巩固性康复的基地。
(4)把康复列为医护人员的任务之一。康复的需要量很大,仅靠专业性的康复机构和专家、基层的康复机构及人员来进行康复治疗不能满足需要,还必需发动全体医护、卫生工作者参加。因此,必须把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纳入医生、护士和其他卫生工作者的训练课程中,把康复任务作为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贯彻到防治疾病的全过程中去。
展望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1981年的估计,除非疾病预防有较大改善,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约10%)仍将不变或略增。随着人口老化,随着死亡率和发病率构成的变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等易致残性疾病占主要地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工伤、交通事故及运动外伤增加)、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老人和伤残人会增多,因此需要康复服务的人群增多。加上人们逐渐认识到康复的好处,也将使康复需求增加。可以预见,康复医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必将在卫生保健事业中日益重要和有较大发展,其趋势是:
(1)继续向分科化方向发展。这是该学科渗透到各临床领域的结果,一些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也面临专业化的问题。其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提高专科康复的诊疗水平,但要防止康复医学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目前已形成老年康复学、儿科康复学、骨科康复学、神经科康复学、心脏病康复学、肿瘤康复学、精神科康复学和预防性康复学等等。
(2)继续提倡基层康复。
(3)医疗技术的改进和康复工程的进展将为提高康复效果提供更多的方法,如可能有更多的病理生理参数以预测康复后果,利用生物电促发功能,利用体外电位以纠正可兴奋性组织失常的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深入认识,将使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康复进一步合理化以及利用电脑系统帮助残疾者改善功能,控制环境等。
(4)大力开展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发生率。
- 参考书目
- 卓大宏等编:《康复医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成都,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