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炙甘草的处方(十二)

炙甘草,甘,平。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小编整理出含有炙甘草的处方共84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61~720共60个。

处方1、复阳丹

处方附子(制)炮姜 胡椒 北五味(炒)炙甘草各30克 白面60克(炒熟)

制法上为末,和匀,入温汤捣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阴寒呕吐,泄泻腹痛,寒疝。

用法用量每服3克,随证用药引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2、桂枝防风汤

处方嫩桂枝4.5克 杭白芍6克 北防风4.5克 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婴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呵欠烦闷。

用法用量上作一剂。加老生姜3克 大红枣5枚,水煎,热服。有痰,加北芥子3克,有呕吐,加陈皮、半夏各3克,热多,加柴胡3克,胸紧气急,加枳壳、桔梗各3克。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处方3、吴茱萸汤

处方黄芪40克,川芎40克,炙甘草60克,吴茱萸(汤泡)20克。

功能主治益气固胎。主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8克,温酒调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

处方4、胡麻散

处方胡麻360克 荆芥 苦参各240克 炙甘草 威灵仙各180克 何首乌(洗,焙)3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皮肤瘙痒,或生疮疥,或生瘾疹,用手搔时,浸淫成疮,久而不愈,愈而复作3面上游风,或如虫行,紫斑白癜,顽麻等风;或肾脏风,攻注脚膝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6克,薄荷茶点,食后服,或酒调,或蜜汤点亦得。服此药后,频频洗浴,贵得汗出,立效。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5、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姜制)黄芩(生,去皮)干姜(生)陈皮(去白)五味子(拣)各30克 桑白皮(蜜炙)半夏(汤浸)柴胡(去苗)桂心(不见火)各15克 木香 炙甘草各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杏仁(去皮、尖)7个,生姜5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处方6、当归地黄饮

处方当归6~9克 熟地9~15克 山药6克 杜仲6克 牛膝4.5克 山茱萸3克 炙甘草2.4克

功能主治主肾虚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下焦虚寒,加肉桂3~6克,甚者加附子;带下、淋浊,去牛膝,加金樱子6克,或加破故纸3克;气虚,加人参3~6克、枸杞6~9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7、安神丸

别名朱砂安神丸(《东垣试效方》卷一)、黄连安神丸(《保婴撮要》卷十三)。

处方黄连4.5克(酒洗.)朱砂3克(水飞)酒生地黄 酒当归身 炙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除朱砂水飞外,余四味捣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心神烦乱,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有似懊侬之状,失眠多梦。现用于神经衰弱之失眠、健忘、心悸,精神抑郁症之神思恍惚,属心火偏盛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津唾咽下。

备注方中朱砂重镇安神,黄连清心除烦为君;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为臣;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以奏清心安神,滋阴养血之效。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8、九味资生丸

别名资生丸(《霍乱论》卷四)

处方人参 白术各90克 茯苓45克 炙甘草15克 橘红 楂肉 真神曲各60克 川黄连 白豆蔻各10克

制法上药九味,为细末,炼白蜜捣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和中。治老人脾胃不和,食少体弱,脘腹胀闷,或恶心呕吐,或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食后细嚼二九,温开水送下。严寒时,用谈姜汤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9、安神汤

处方生甘草 炙甘草各6克 防风7.5克 柴胡 升麻 酒生地黄 酒知母各15克 黄耆60克 酒黄柏 羌活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头痛头眩,眼黑。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加蔓荆子1.5克、川芎0.9克,再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10、益胃升阳汤

别名升阳益胃汤(《仁术便览》卷四)。

处方柴胡 升麻各1.5克 炙甘草 当归身(酒洗)陈皮各3克 人参(去芦)炒神曲各4.5克 黄耆6克 白术9克 生黄芩少许

功能主治益气升阳,养血调经。治妇人经候不调,经来量多,色黑有块,大便水泄,日二三次,饮食减少,食罢烦心,身体消瘦。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腹中痛,加白芍药9克,肉桂少许,如渴,加葛根0.6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11、失笑丸

别名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干生姜3克 炙甘草 麦蘖面 白茯苓 白术各6克 半夏曲 人参各9克 厚朴12克(炙)枳实 黄连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予大。

功能主治行气消痞,开胃进食。治脾虚气滞,寒热错杂,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备注方中枳实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行气除满为臣;黄连清热泄痞,半夏曲散结和胃,干姜温中祛寒,人参补气扶正,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麦蘖消食和胃,以上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药消补兼施,温清并用,共奏行气消痞,开胃进食之效。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12、当归蒺藜煎

处方当归 熟地 芍药(酒炒)何首乌各6克 炙甘草 防风 川芎 荆芥穗 白芷各3克 白蒺藜(炒,捣研)9~15克

功能主治主痈疽疮疹,血气不足,邪毒不化,疮口肿痛,脓水淋漓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或酒400毫升煎服。亦可单用水煎服后饮酒数杯,以行药力。阳虚不能化毒,加桂枝,甚者再加干姜、附子;气虚不化者,加黄耆、人参;毒陷不能外达者,加川山甲或皂刺。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13、理饮汤

处方于术12克 干姜15克 桂枝尖6克 炙甘草6克 茯苓片6克 生杭芍6克 橘红4.5克 川厚朴4.5克

功能主治治心肺阳虚,脾湿不开,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酸敛,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旭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14、二甘汤

处方生甘草 炙甘草 五味子 乌梅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胃中有热,食后复助其火,汗出如雨。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5、归芍二黄汤

处方黄芪4.5克,白术3克,苍术3克,当归3克,白芍3克,陈皮3克,熟地15克,生地9克,炙甘草9克,柴胡6克。

功能主治补中健脾。主脾胃虚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女科旨要》卷四

处方16、理阴煎

别名理营煎(《仙拈集》卷一)。

处方熟地9~21克或30~60克 当归6~9克或15~21克 炙甘草3~6克 干姜(炒黄色)3~9克 或加肉桂3~6克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活血调经。治真阴虚弱,痰饮内停。胀满呕哕,恶心吐泻,腹中疼痛,妇人经迟血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320毫升,热服。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加附子、人参;外感风寒,邪未人深,但见发热身痛,加柴胡6克;寒凝阴盛而邪气难解,加麻黄6克;阴盛之体,外感寒邪,恶寒脉细,加细辛3~6克,甚者再加附子3~6克,或并加柴胡以助之;阴虚内热,宜去姜、桂,单用三味,或加人参;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加茯苓4.5克,或加白芥子1.5克;泄泻不止,少用当归或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腰腹疼痛,加杜仲、枸杞;腹胀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17、清离滋坎汤

处方怀生地黄3克 熟地3克 麦门冬(去心)3克 当归(酒洗)3克 白芍(酒炒)3克 怀山药3克 牡丹皮1.8克 炙甘草0.9克 天门冬(去心)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山茱萸(酒蒸,去核)3克 白术(去芦,土炒)3克 泽泻(炒)1.5克 黄柏(蜜炒)1.5克 知母1.5克

功能主治治房欲过度,阴虚火动,致成劳瘵,发热咳嗽,咯痰喘急,盗汗,五心烦热,吐血衄血,咽喉声哑,夜梦泄精,耳鸣眼花,六脉沉数而涩。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加生姜、大枣同煎,温服。痰盛,加竹沥、姜汁,或加贝母、瓜蒌;热盛,加童便、人乳;盗汗,加黄耆(蜜水炒)、酸枣仁(炒);咳盛,加五味子;心下怔忡,恍惚不寐,加远志(去心)、酸枣仁(炒);遗精,加龙骨、牡蛎(煅);胸中不爽,加陈皮;泄泻,加莲肉、陈皮,去知母、黄柏;吐血衄血,加犀角、玄参。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18、柴芎汤

处方川芎 白茯苓 柴胡 苏薄荷 细辛 制半夏 黄芩 炙甘草 陈皮 蔓荆子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主太阳经头风头痛,寒热而呕。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白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19、加味理中地黄汤

处方熟地15克 当归6克 萸肉3克 枸杞6克 白术9克 炮姜3克 党参6克 炙甘草3克 枣仁6克(炒,研)肉桂3克 故纸6克 炙耆6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核桃肉2个

功能主治助气补血,回阳救逆。治小儿慢惊,气血极虚,神衰体弱至极者。

用法用量用灶心土60克,煮水煎药,取浓汁200毫升,另加附子1.5克,煎水搀入。谅儿大小,分数次灌人。如咳嗽不止者,加粟壳3克、金樱子3克;如大热不退,加白芍3克;泄泻不止者,加丁香1.5克。

摘录《福幼编》

处方20、羌活汤

处方炙甘草2.1克 泽泻9克 栝楼根(酒洗)白茯苓 酒黄柏各15克 柴胡21克 防风 细黄芩(酒洗)酒黄连 羌活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通口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21、五福饮

处方人参6克(心)熟地黄9克(肾)当归6~9克(肝)白术(炒)4.5克(肺)炙甘草3克(脾)

功能主治治五脏气血亏损。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

处方22、加减黄连阿胶汤

处方黄连9克 阿胶9克 黄芩6克 炒生地12克 生白芍15克 炙甘草4.5克

功能主治清热救阴。治春温内陷下痢,热多湿少,阴液受伤者。

用法用量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23、当归润燥汤

处方细辛0.3克 生甘草 炙甘草 熟地黄各0.9克 柴胡2.1克 黄柏 知母 石膏 桃仁泥 当归身 麻子仁 防风 荆芥穗各3克 升麻4.5克 红花少许 杏仁6个 小椒3个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消渴,大便闭涩,干燥结硬,渴喜温饮,舌爆口干,眼涩难开。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津,空腹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热物。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24、举元煎

处方人参 黄耆(炙)各9~15克 炙甘草3~6克 升麻1.5~2克<炒用)白术(炒)3~6克

功能主治益气升阳。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者。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60~180毫升,温服。如兼阳气虚寒者,肉桂、附子、干姜,随宜佐用;如兼滑脱者,加乌梅2个,或文蛤2~3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25、桂心汤

处方桂心12克,煅牡蛎12克,芍药12克,龙骨12克,炙甘草12克,大枣12枚,生姜15克。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涩精止遗。主心神不宁。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水煎服。

摘录王旭东方

处方26、柏子养心汤

处方生黄耆 麦冬 枣仁 人参 柏子仁各3克 茯神 川芎 远志(制)各2克 当归6克 五味子10粒 炙甘草L5克 姜3片

功能主治妊娠子烦,左寸脉微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诊治秘方》卷二

处方27、当归芍药汤

处方柴胡0.6克 炙甘草 生地黄各0.9克 橘皮(不去白)熟地黄各1.5克 黄耆4.5克 苍术(泔浸,去皮)当归身 白芍药 白术各6克

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主妇人暑月劳役过度,脾胃虚弱,经水漏下不止,其色鲜红,气短自汗,身热闷乱,恶见饮食,沉懒困倦,四肢无力,大便时溏。

用法用量每次用水38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28、加味益营煎

处方当归6克,芍药6克,山药6克,枸杞子6克,炙甘草6克,丹皮6克,生地6克,知母6克,麦冬6克,西洋参3克,五味子3克。

功能主治气阴两补,和血调经。主阴虚火旺。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顾氏医经读本》卷四

处方29、四物加人参汤

处方人参3克,川芎3克,白芍3克,当归身3克,生地3克,炙甘草3克,童便炒香附3克。

功能主治补气补血。主营血亏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生姜、大枣为引。

摘录《万氏女科》卷一

处方30、宁坤丸

处方吉林人参12克(另研,和入)白芍30克 益母草180克 广木香15克 大熟地30克 琥珀15克(另飞)制香附30克 淡黄芩15克 生地黄30克 西砂仁15克 上沉香30克 紫苏叶15克 西当归30克 阿胶15克(擦丸,另化)橘红30克 川牛膝12克 炒白术30克 炙甘草9克 川芎30克 乌药30克 白茯苓3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阿胶化开,加炼白蜜为丸,每粒计重9克。

功能主治调经。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1丸,开水化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处方31、川芎散

处方川芎3克 人参 吴茱萸各1.5克 茯苓 桔梗各1.2克 当归3克 制朴1.5克 芍药2.2克 枳壳 炙甘草各0.9克

制法上药细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主妇人素有冷气冲心,心腹痛,如刀刺者。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稍热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七引《产宝》

处方32、人参建中汤

处方炙甘草4.5克 桂枝9克 生姜6克 大枣6枚 芍药18克 胶饴60克 人参3克

功能主治治虚劳自汗。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4升,煮取600毫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注意素患呕吐者忌用。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处方33、加减二陈汤

处方丁香30克 半夏 橘红各150克 茯苓90克 炙甘草4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13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治痞疾,加草豆蔻45克,面裹烧熟用。

摘录《医学发明》卷六

处方34、川芎肉桂汤

处方酒汉防己 防风各0.9克 炒神曲 独活各1.5克 川芎、柴胡 肉桂 当归梢 炙甘草 苍术各3克 羌活4.5克 桃仁5个(去皮,尖,研如泥)

制法上药嚼咀,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主感受寒湿,腰痛不能转侧,两胁搐急作痛者。

用法用量用好酒900毫升,熬至300毫升,去滓稍热,空腹时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35、人参补阳汤

处方人参补胃汤(《审视瑶函》卷二)。【组成】羌活 独活各l.8克 白芍药 生地黄 泽泻各O.9克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耆 炙甘草 当归各1.2克 柴胡 防风各1.5克 熟地黄(酒洗,炒)1.2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窍,其目隐涩赤胀,生翳羞明,头痛骨痛。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36、宁坤丸

处方党参6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4.5克 姜汁炒生地15克 姜汁炒熟地15克 白芍15克 炒当归15克 炒川芎15克 沉香1.5克 广木香7.5克 制香附15克 西砂仁4.5克 乌药15克 炒广皮15克 川牛膝6克 琥珀7.5克 黄芩6克 苏叶7.5克 阿胶7.5克 益母膏36克

制法上药除阿胶、益母膏外,其余共研细末,再将阿胶、益母膏烊化,加白蜜120毫升炼熟,与诸药末打和为丸,分作四十四粒,每粒约干重6克。

功能主治和气血,调月经。治妇女血虚气滞,经闭经少。

用法用量每用1丸,开水化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37、六神全蝎丸

处方全蝎90克(焙干,去足、钩)白术(炒)90克 半夏30克 白芍120克 茯苓120克 炙甘草15克

制法共为细末,核桃肉捣为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多年瘰病,百治不愈。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4.5克,火酒送下。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五

处方38、参术汤

处方黄柏(酒浸)当归各0.6克 柴胡 升麻各1克 人参 陈皮 青皮各1.5克 神曲末2.1克 炙甘草 苍术各3克 黄耆6克

功能主治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不能进食,食后昏闷。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都作一服;以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39、人参补肺饮

处方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天冬 薏苡 黄耆 百合 炙甘草

功能主治治肺经咳喘,病引缺盆,痰咯难出,口燥声嘶,脉迟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40、柴胡复生汤

处方藁本 川芎各1克 白芍药1.2克 蔓荆子 羌活 独活 白芷各1克 柴胡1.8克 炙甘草 薄荷 桔梗各1.2克 五味子20粒 苍术 茯苓 黄芩各1.5克

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清热和血。主风湿热邪上攻,目赤羞明,泪多眵少,脑巅沉重,睛珠痛应太阳,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不敢久视,久视则瘦疼,翳膜陷下者。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热服。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41、加减八珍汤

处方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调补气血,健脾益肾。主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朱南荪方

处方42、调中散

处方青木香 川楝子 没药 白茯苓 上青桂 杭青皮 莱菔子 陈枳壳 尖槟榔 炙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婴孩盘肠气,腹内筑痛。

用法用量入葱白6.6厘米,盐3克,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处方43、清暑益气汤

处方黄耆 苍术(泔浸,去皮)升麻各3克 人参(去芦)泽泻 神曲(炒黄)橘皮 白术各15克 麦门冬(去心)当归身 炙甘草各0.9克 青皮(去白)0.9克 黄柏(酒洗,去皮)0.6~0.9克 葛根0.6克 五味子9枚

功能主治清暑化湿,益气生津。治平素气阴俱虚,又感暑湿,或暑湿耗伤气阴,身热而烦,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胸满气促,肢体沉痛,口渴自汗,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脾胃不足者,少用升麻,少加柴胡;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口咽干者,加干葛;汗少者,黄耆减五分;心下痞者,少加黄连。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益气固表,苍术、白术健脾燥湿;黄柏、麦冬、五味子泻火生津,陈皮、青皮、泽泻理气渗湿;当归养血和阴;升麻、葛根解肌升清;甘草和中。配合成方,共奏清暑化湿,益气生津之功。

摘录《脾胃论》卷中

处方44、香砂六君丸

处方党参 于术 茯苓 制香附各60克 姜半夏 广皮 炙甘草各30克 春砂仁45克

制法水法为丸。

功能主治治中虚气滞,饮食不化,呕恶胀满,胃痛,腹鸣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6~9克。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45、参姜饮

处方人参9~15克(或加倍)炙甘草1~1.5克 干姜(炮)1.5克(或3~6克,或用煨生姜3~5片)

功能主治主脾肺胃气虚寒,呕吐,咳嗽气短;小儿吐乳。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300毫升,煎至210~240毫升,徐徐服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6、抚芎汤

处方抚芎 白术(略炒)橘红各30克 炙甘草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湿流关节,臂疼手重,不可俯仰,或自汗头眩,痰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7、括痰丸

处方半夏(制)60克 白芥子60克 干姜(炒黄)30克 猪苓60克 炙甘草15克 陈皮120克(切碎,用盐6克入水中,拌浸一宿,晒干)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积饮,吞酸呕恶,胸胁胀闷疼。

用法用量每服3克,温开水送下。如胸胁疼痛者,加乌药60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8、香砂六君子丸

别名香砂六君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处方广木香24克 西砂仁24克 炒党参60克 炒白术60克 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 炒广皮30克 制半夏60克

制法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枣子各30克,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00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化痰和胃。治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后开水吞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49、调经汤

处方当归 桂枝 赤芍各3克 麝香0.15克 琥珀(另研)没药(另研)各0.6克 炙甘草 细辛各0.9克

功能主治化瘀退肿。主产后因败血蓄于脏腑,循经流入四肢而化为水,以致面目四肢浮肿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处方50、尖花汤

处方两头尖10克,凌霄花6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延胡索6克,酒当归6克,酒川芎15克,酒丹参15克,艾叶5克,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主瘀血阻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施今墨方

处方51、八珍益母丸

处方益母草120克(不见铁器,只用上半截带叶者)人参(去芦)白术(土炒)茯苓(去皮)炙甘草(去皮)当归(酒洗)川芎 白芍药(醋炒)熟地黄(酒洗)

制法药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脾胃并弱,饮食少思,四肢无力,月经不调,或腰痛腹胀,或断或续,或赤白带下,身作寒热,及体虚无子。脾胃虚寒者,加砂仁30克(姜汁抄);腹中胀闷者,加山楂30克(净内,饭上蒸熟);素常多郁者,加香附子30克(童便制)。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用蜜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四

处方52、黄耆补胃汤

别名升阳汤(《脾胃论》卷下)。

处方黄耆 柴胡 当归身 益智 橘皮各9克 升麻6克 炙甘草6克 红花少许

制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益气升阳,调补脾胃。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作泄,腹中鸣,小便黄。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53、养阴驱邪汤

处方全当归(酒洗)24克 川芎9克 紫苏4.5克 淡豆豉9克 炮姜4.5克 砂仁9克(研)枳壳4.5克(炒)炙甘草1克

功能主治治产后感受疫邪,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用法用量上药以酒适量,加水煎服。如恶心发呕,加藿香梗9克;如作泻,加炒白芍15克、车前子9克;如热入血室,经到发昏,加益母草9克、炒山楂9克;如腹痛,加酒炒延胡索6克;如误药抽搐,加白僵蚕9克、钩藤6克、制南星6克、橘红4.5克;如大便燥结,六七日不通,发厥者,加制大黄15克、元胡粉6克。

摘录《慈航集》卷下

处方54、芍药黄连汤

处方芍药 黄连 当归各15克 大黄3克 淡味桂1.5克 炙甘草6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清热燥湿。治大便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煎服。腹中痛甚者,加木香,槟榔末各3克调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55、归芍六君子汤

处方归身 白芍药各6克 人参 白术 茯苓各4.5克 陈皮 半夏各3克 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补气血。主脾胃不健,气血两亏所致之咳嗽痰多,纳少,神疲,膨胀腹满,呕吐,下血,妊娠痢疾及妇人经水不调。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笔花医镜》卷二

处方56、木香顺气散

处方陈皮 青皮 乌药 香附 半夏 枳壳 厚朴各3克 木香 砂仁各1.5克 肉桂 干姜 炙甘草各0.9克

制法为末。

功能主治治气厥醒后,肝胃不和,脘胁不舒,胸闷食少。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木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处方57、柴胡散

处方柴胡10克(去芦)半夏4.5克(汤泡)桂心4.5克(去皮)白芍4.5克(炒)炙甘草3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瘴疟十四日外,寒热不已,不潮时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寒热得退,便止此药。

摘录《瘴疟指南》卷下

处方58、木香调气散

别名木香调气饮(《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处方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60克 藿香 炙甘草各240克 砂仁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寒湿气滞,脘腹胀痛,饮食减少,大便不实。

用法用量每服6克,加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医宗必读》卷六

处方59、蔓荆子汤

别名人参补胃汤(《东垣试效方》卷五)、人参益胃汤(《医方集解》)。

处方蔓荆子7.5克 黄柏(酒拌炒四遍)白芍药各9克 炙甘草24克 黄耆 人参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治障明目。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用法用量每服9~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60、宽中喜食无厌丸

别名宽中进食丸(《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木香1.5克 青皮 人参 干生姜各3克 炙甘草4.5克 白茯苓 泽泻 槟榔 橘皮 白术各6克 缩砂仁·猪苓各7.5克 枳实12克 草豆蔻仁15克 神曲16.5克(炒)半夏21克 大麦蘖曲30克(炒)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理气消滞。治脾胃虚寒,运化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胸闷,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