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肥 新定植的西番莲,前期以氮肥为主,以促进植株生长。定植后10~15天根系开始生长,可施第一次稀尿素或稀人粪尿,以后每隔45天施一次,每次每株施腐熟人粪尿5千克或复合肥0.05―0.1千克。西番莲对N、K需要量大,P、Ca、Mg需要量少。台湾推荐每年每株的施肥量为N250~300克,P2O5100~150克,K2O600~800克,并强调在生长初期以后不要过多施氮肥,否则会引起落花而减产。斯里兰卡施用尿素、过磷酸盐和硫酸钾混合肥,第一年每穴500克,分2次施。叶片分析作为施肥指示值(每100克干物质):N3.47克、P0.21克、K2.36克、Cal.49克和Mg0.22克,低于这一指标者则以缺乏处理。 适宜的施肥量分3次施用,首次在开春新芽开始生长前,约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第二次是在果实发育阶段,约为5月至6月前后;第三次在采果后,约在9~11月。 合理的施肥方法是采用液肥或开平行沟施用。液肥的施用是将肥料先溶解,然后稀释成液肥,灌注于根系四周,诱导根系的生长。开平行沟施肥,有利于根系的扩展。因此,刚定植的植株在两侧30厘米处开一条宽深各为15―20厘米,长度为50厘米的平行沟,待有些雨水时即将粒肥施下并加覆土。 2.灌溉 西番莲是浅根系植物,喜湿润,既忌积水又怕干旱。西番莲速生快长,枝叶生长量大,除需要充足的肥料外,还需要大量的水分,新梢萌发期,花芽分化以及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发育前中期)是需水关键时期。而在花芽生理分化前及果实生长后期需要较干燥的环境,这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 轻微的土壤缺水下,会严重限制西番莲的营养生长和产量。土壤若是过于干燥(水势=-150帕),会影响藤蔓及果实发育;严重时,枝条凋萎,果实不发育,并常发生落果现象。因此,对西番莲也应实行灌溉,灌溉周期为14天或28天的效果最佳。在春季或夏初的土壤如果缺水,也会影响花芽分化并直接造成夏季产量的下降。为了获取最高的产量,在开花结果期间,水分偏少时要灌溉,保证土壤水分充足,以提高产量。 灌水过量或雨水过多而造成浸水时,对西番莲的生长也是不利的。根系浸水1天后即受抑制,短期浸水使根生长量减少,中等程度浸水会影响侧根的发生和原有细根的生长,长时间浸水会使原有根系完全遭受破坏,需由茎与根基部或水面以上部分长出不定根,来取代原有根系。所以,即使短期的浸水也可对西番莲植株造成极大伤害,而地下部位所受的伤害最为严重。由于根部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浸水后使吸收能力最强的新生部位受到伤害,造成吸收面减少,根部植物生长素合成与转运量的减少,对整个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3.土壤管理 (1)间作定植1个月后,离苗头25厘米地方就可发现西番莲幼嫩根系,间作时不能离苗头过近,否则有碍西番莲根系扩展;间作物只能是蔬菜,不能种植西瓜与其他葫芦科作物,以防这些作物携带病毒传染;投产后不宜再间种,以免影响果园正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方便拣拾果实,不宜种植覆盖作物。 (2)中耕疏松透气的土壤有利于培养西番莲强大根系,促进植株健壮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西番莲生长的夏秋季,雨后对果园进行中耕浅锄,深度5~10厘米。中耕结合除草进行,次数依杂草生长情况而定,一般应在果实迅速增大下垂前至采果后中耕2~3次。中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和切断土壤毛细管,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养分的分解,并能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3)清园冬季清园后要进行全园翻土,并在过冬前完成。翻土结合埋入清园后的杂草和残枝落叶。此时中耕既可翻土改土,又可翻动土壤越冬害虫,经烈日暴晒、干燥和冬季低温后降低来年的病虫基数。 4.树体管理 西番莲极易被碰伤,田间操作不慎或强风暴雨都会弄伤植株,尤其是弄伤主蔓,给病虫害提供可乘之机。田间作业时,发现病残株要及时清除,轻病株及时防治,重病株及早拔除烧毁,病穴及周围土壤进行消毒。除了田间操作要小心之外,可以用除草剂杀灭田间杂草,既高效、无毒、低成本,又可减少机械损伤,减轻发病率。经常有台风或强风地区,必须营造防风系统,尽量降低大风造成的损伤。冬季易受霜冻寒害的,尽可能设立防寒系统,注意保护主蔓等地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