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别名淡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小编整理出含有竹叶的处方共65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61~420共60个。
处方1、银翘散加减方处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桔梗9克,薄荷3克,荆芥6克,公英12克,竹叶9克,炙桑皮9克,甘草5克,芦根15克,桑叶12克,菊花9克,木通3克,黄芩9克,胆草6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肝经风热,上攻于目。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庞万敏方
处方2、加味竹叶汤处方白茯苓4.5克,麦门冬(去心)7.5克,黄芩3克,人参3克,竹叶5片,粳米1撮。
功能主治养血清热汤。主阴虚火旺。(妊娠心烦)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热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3、竹叶玉女煎处方生石膏18克 干地黄12克 麦门冬12克 知母6克 牛膝6克 竹叶9克
功能主治治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耳聋干呕,烦渴脉数。甚者十数日不解,邪陷发痉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先煮石膏、地黄,得1升;再入余四味,煮成400毫升。先服200毫升,12小时后再服。病解停后服,不解再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4、复方紫草汤处方紫草30克,巴戟天18克,白芍18克,淫羊藿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竹叶10克。
功能主治滋肾降火。主肝肾阴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一疗程。
摘录《中医杂志》
处方5、加味凉膈散处方黄芩1钱,连翘(去心)1钱5分,山栀仁(炒)8分,薄荷8分,桔梗8分,竹叶10片,牛蒡子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口痛,口舌无疮,及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6、消炎化毒汤处方黄连1.8克 黄芩3克 大黄12克 银花6克 甘草1.5克 花粉6克 木通3克 青皮3克 当归4.5克 赤芍3克 淡竹叶20张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治火盛下利,昼夜不休,口渴,腹痛,时有脓血便。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7、通苓散处方麦门冬 淡竹叶 车前草 赤茯苓 木通
功能主治利湿清肺。治湿热伤肺,咳嗽,发热有汗,身重身痛,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8、竹叶泻经汤处方柴胡 栀子 羌活 升麻 炙草各1.5克 赤芍药 草决明 茯苓 车前子各1.2克 黄芩1.8克 黄连 大黄各1.5克 青竹叶10片 泽泻1.2克
功能主治治漏睛。眼目隐涩,稍觉蚝躁,视物微昏,目痛,内眦开窍如针,按之脓出。
用法用量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100毫升,食后稍热服。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9、凉膈增液汤处方连翘8克,银花8克,栀子5克,黄芩5克,生地6克,元参8克,麦冬8克,芦根8克,蝉衣5克,板蓝根8克,大黄2克,竹叶3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辛凉解表,通腑泻热。主乳蛾风热。
用法用量先用凉水浸泡20分钟,再文火煎25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中医杂志》
处方10、小蓟饮子处方生地黄(洗)120克 小蓟根 滑石 通草 蒲黄(炒)淡竹叶 藕节 当归(去芦,酒漫)山桅子仁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利尿通淋。治下焦结热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1、十味导赤汤处方生地 山桅子 木通 瞿麦 滑石 淡竹叶 茵陈蒿 黄芩 甘草(生)猪苓
功能主治治热淋。膀胱蓄热,小便不通,淋漓涩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12、竹叶汤处方淡竹叶 犀角屑 木通(锉,炒)黄芩(去黑心)各30克 玄参 黄连(去须)车前子各33克芒消60克 大黄(微炒)细辛(去苗、叶)各3克
制法上十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肝脏实热,眼赤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13、杏仁芥子汤处方杏仁9克 白芥子4.5克 木通4.5克 姜水炒黄连2.4克 盐水炒连翘6克 栀子4.5克 滑石9克 芦根4.5克 竹叶3克 云苓9克 半夏6克
功能主治治湿温盘结气分,内蒙包络,神昏谵语,舌苔黄腻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病指南》卷下
处方14、清络饮加甘桔甜杏仁麦冬汤处方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克 西瓜翠衣6克 鲜扁豆花1枝 丝瓜皮6克 鲜竹叶心6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甜杏仁6克 麦冬9克
功能主治清肺热,利肺气,保肺阴。治手太阴暑湿,但咳无痰,咳声清高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15、清络饮处方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克 西瓜翠衣6克 鲜扁豆花1枝 丝瓜皮6克 鲜竹叶心6克
功能主治清透暑热。治暑温经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未解者;或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或煎汤代茶,预防暑病。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16、清络饮加杏仁薏仁滑石汤处方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克 西瓜翠衣6克 鲜扁豆花1枝 丝瓜皮6克 鲜竹叶心6克 杏仁6克 滑石末9克 薏仁9克
功能主治清透络热,利气化湿。治暑瘵,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17、子淋散处方麦门冬(去心)赤茯苓 大腹皮(洗去沙土,姜汁拌炒)木通 甘草 淡竹叶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妊娠小便涩痛频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18、化斑解毒汤加减处方人中黄30克,石膏30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知母15克,元参20克,牛蒡子15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荆芥10克,蝉衣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漆气辛热,客于肌腠,化热成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董智良方
处方19、耳聋左慈丸处方磁石(煅)2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竹叶柴胡2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0、银翘解毒丸处方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蜜丸;气芳香,味微甜而苦、辛。
炮制上九味,金银花、桔梗粉碎成细粉,过筛;薄荷、荆芥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加入金银花、桔梗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喷加薄荷、荆芥挥发油,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制成浓缩丸,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1、银翘解毒片处方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性状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片;气芳香,味苦、辛。
炮制上九味,金银花、桔梗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薄荷、荆芥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连翘、牛蒡子、淡竹叶、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淡豆豉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合并以上各药液,浓缩成稠膏,加入金银花、桔梗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薄荷、荆芥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2、清瘟解毒丸处方大青叶100g 连翘75g 玄参100g 天花粉100g 桔梗75g 牛蒡子(炒)100g 羌活75g 防风50g 葛根100g 柴胡50g 黄芩100g 白芷50g 川芎50g 赤芍50g 甘草25g 淡竹叶10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甘、苦。
炮制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用于外感时疫,憎寒壮热,头痛无汗,口渴咽干,痄腮,大头瘟。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3、红雪别名通中散(《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红雪通中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川朴消5千克 羚羊角屑90克 川升麻90克 黄芩90克 枳壳60克(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60克 人参60克(去芦头)淡竹叶60克 甘草60克(生用)木香60克 槟榔60克 葛根45克 大青45克 桑根白皮45克 蓝叶45克 木通45克 栀子45克 朱砂30克(细研)苏枋90克(捶碎)麝香15克(细研)
制法上药除朱砂、麝香外,皆锉细,以水15升,煎至5.4升,去滓过滤,再以微火煎沸,下朴消,以柳木篦不住手搅,候凝,下朱砂、麝香等末搅匀;倾子新瓷盆中,经宿即成;再研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开窍安神,解热破积。治伤寒狂躁,温瘴脚气,湿热黄疸,头昏目昏,鼻口生疮,喉痹重舌,肠痈。
用法用量每服3~6克,以新汲水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
处方24、竹叶石膏汤处方淡竹叶(三十片) 石膏(三钱) 麦门冬(三钱) 半夏(一钱) 人参(一钱半) 甘草(一钱半)
功能主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呕而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粳米一撮,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5、地骨皮汤处方生地 麦冬 黄耆 山药 五味手 地骨皮 淡竹叶
功能主治主心经虚热,小便短赤,茎中疼痛,尿道口时有脓样分泌物,淋沥不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九
处方26、清瘟败毒饮处方生石膏(大剂)180~240克(中剂)60~120克(小剂)24~36克 小生地(大剂)18~30克(中剂)9~15克(小剂)6~13.5克 乌犀角(大剂)18~24克(中剂)9~12克(小剂)6~12克 真川连(大剂)12~18克(中剂)6~12克(小剂)3~4.5克 生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 鲜竹叶 甘草 丹皮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湿热疫毒及一切火热之证。气血两燔,高热狂躁,心烦不眠,或神昏谵语,头痛如劈,大渴引饮,咽痛干呕,发斑吐血,舌绛唇焦,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表现为气血两燔症状者。
用法用量石膏先煎十余分钟后,再入余药同煎,犀角磨汁和服,或研末,或先煎对入,分二次服。疫证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如裂,烦躁谵妄,身热肢冷,舌刺唇焦,上呕下泄,六脉沉细而数者用大剂,沉而数者用中剂,浮大而数者用小剂。若斑一出,加大青叶,并少佐升麻1.2~1.5克,大便不通,加生军;大渴不已,加石膏、天花粉;胸膈遏郁,加川连、枳壳、桔梗、瓜蒌霜。
备注本方为综合《伤寒论》白虎汤、《外台秘要》引《小品方》之芍药地黄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之黄连解毒汤等三方加减而成。方中重用石膏合知母、甘草以清阳明之热;黄连、黄芩、栀子三药合用能泻三焦实火;犀角、丹皮、生地、赤芍专于凉血解毒化瘀;连翘、玄参、桔梗、甘草清热透邪利咽;竹叶清心利尿,导热下行。诸药合用,既清气分之火,又凉血分之热,是治疗气血两燔的主要方剂。
摘录《疫疹一得》卷下
处方27、四白丹处方白术(五钱) 白茯苓(五钱) 人参(五钱) 缩砂(五钱) 香附(五钱) 甘草(五钱) 防风(五钱) 川芎(五钱) 白芷(一两) 白檀香(三钱半) 知母(二钱) 羌活(二钱半) 薄荷(二钱半) 独活(二钱半) 细辛(二钱) 麝香(一钱.另研) 牛黄(半钱.另研) 龙脑(半钱.另研) 藿香(一钱半) 甜竹叶(二两)
炮制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
功能主治清肺气养魄、中风多昏冒,肺气不清也。
用法用量临睡前嚼一丸,煎愈风汤送下。上清肺气,下强骨髓。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8、加减滋阴清肺汤处方鲜生地18克 细木通2.4克 薄荷叶2.4克 金银花9克 京玄参9克 川雅连1.5克 冬桑叶9克,连翘壳9克 鲜石斛12克 甘中黄2.4克 大贝母9克 鲜竹叶30张 活芦根(去节)30克
功能主治治疫喉白喉,内外腐烂,身热苔黄,或舌质红绛,不可发表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便闭,加生川军9克,开水泡,绞汁冲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29、加减银翘散处方连翘3克 银花2.4克 元参1.5克 犀角1.5克 麦冬1.5克 竹叶0.9克
制法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心疟,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黄,脉弱而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煎成去滓,点荷叶汁15~20毫升,日三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30、加减竹叶石膏汤处方青竹叶30张 桑叶皮各4.5克 金银花9克 鲜苇茎(去节)30克 熟石膏9克 光杏仁9克 连翘壳9克 白莱菔汁30毫升 生甘草1.8克 象贝母9克 冬瓜子12克
功能主治治痧麻之后,有汗身热不退,口干欲饮,或咽痛蒂坠,咳嗽痰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31、淋病解毒利湿方处方银花15克,黄柏10克,萆解12克,白茅根20克,茵陈12克,竹叶10克,灯芯4扎,淮山12克,车前子10克,苡米2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毒热内侵,湿热下注。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巧方
处方32、银翘解毒颗粒处方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性状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上九味,取薄荷、荆芥、连翘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其余金银花等六味分别粉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及上述水溶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3~1.35(80℃)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粉、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120g,喷加上述薄荷等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
规格每袋装1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3、莲花饮处方白莲须 粉干葛 白云苓 大生地各3克 正雅连 天花粉 人参 北五味 净知母 炙甘草 淡竹叶各1.5克 灯心10茎
功能主治泻火生津。治上消口渴,饮水不休。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34、薄荷连翘汤处方金银花30克 连翘 生地各15克 牛蒡子 知母各9克 鲜竹叶6克 薄荷 绿豆衣各3克
功能主治疏风祛邪,清热解毒。主牙龈肿痛,腮肿而热,口渴舌红,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喉科学讲义》引冰玉堂验方
处方35、门冬甘露饮处方麦门冬6克(去心)黑参 黄芩 栝楼根 连翘各3克 生甘草1.5克 灯心20茎 竹叶20片
功能主治治麻疹热甚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36、乳豆膏处方绿豆(去皮取肉)30克 乳香(竹叶裹,熨斗熨)7.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解毒,止痛。治痈疽肿疖疼痛。
用法用量酒调敷,伞纸贴,干则再敷,续后却换消肿排脓药。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二
处方37、加减黑膏汤处方淡豆豉9克 薄荷叶2.4克 连翘壳9克 炙僵蚕9克 鲜生地12克 熟石膏12克 京赤芍6克 净蝉衣2.4克 鲜石斛12克 生甘草1.8克 象贝母9克 浮萍草9克 鲜竹叶30张 茅根(去心)芦根(去节)各30克
功能主治治疫邪不达,消烁阴液,痧麻布而不透,发热无汗,咽喉肿红燥痛白腐,口渴烦躁,舌红绛起刺,或舌黑糙无津之重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38、柴芩清膈煎处方川柴胡2.4克 生锦纹(酒浸)4.5克 生枳壳4,5克 焦山栀9克 青子芩4.5克 苏薄荷4.5克 苦桔梗3克 青连翘6克 生甘草1.8克 鲜淡竹叶36片
功能主治攻里兼和解。主少阳表邪,内结膈中,膈上如焚,寒热如疟,心烦懊憹,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君以凉膈散法,以生军领栀、芩之苦降,荡胃实以泄里热,佐以枳、桔,引荷、翘、甘、竹之辛凉,宣膈热以解表邪;妙在柴胡合黄芩,分解寒热。为少阳阳明攻里清膈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39、加味疏风解毒汤处方银花12克,赤芍9克,黄芩6克,连翘9克,荆芥3克,山栀9克,竹叶6克,枳实4.5克,薄荷2.4克(后下)。
功能主治疏风解毒,佐以凉血通腑。主热邪郁于血分,外受风邪,风热相搏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单仓桂方
处方40、清利饮处方木通 白茯苓 麦门冬 车前子 大腹皮各4.5克 淡竹叶15克
功能主治治子淋。湿热不行,肚腹作痛,尿频急疼痛。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41、加减麻杏石甘汤处方净麻黄1.2克 熟石膏12克 象贝母9克 鲜竹叶30张 光杏仁9克 射干2.4克 炙僵蚕9克 白莱菔汁30毫升 生甘草1.8克 连翘壳6克 薄荷叶3克 京玄参4.5克
功能主治治痧麻不透,憎寒发热,咽喉肿痛,或内关白腐,或咳嗽气逆之重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42、补肾地黄汤处方熟地 麦冬 知母 黄柏 泽泻 山药 远志 茯神 丹皮 枣仁 元参 桑螵蛸 山萸肉 竹叶 龟版
功能主治主妇人阴虚经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处方43、红雪通中散处方赤芍药、人参(去芦)、槟榔、枳壳(去瓤.麸炒黄)、淡竹叶、甘草(生用)、木香,各二两;羚羊角屑、升麻、黄芩,各三两;栀子(去皮)、葛根、桑白皮、木通、大青(去根)、蓝叶,各一两半;川朴硝十斤,苏枋六两,朱砂(细研)一两,麝香(细研)半两。
炮制上药除朱砂、麝香外,并细,以水二斗五升,煎至九升,去滓,更以绵滤过,再以缓火煎令微沸,然后下朴硝,以柳木篦搅勿住手,候凝,次下朱砂、麝香等末搅令匀,顿新瓷盆中,经宿即成矣,细研,
功能主治治烦热黄疸,脚气温瘴,解酒毒,消宿食,开三焦,利五脏,爽精神;除毒热,破积滞,去脑闷,治眼昏,头痛鼻塞,口疮重舌,肠痈喉闭,及伤寒狂躁,胃烂发斑等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至二钱,新汲水调下,更量老小虚实,临时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4、四白丹处方白术15克 白芷30克 白茯苓15克 白檀香45克 人参15克 知母9克 缩砂仁15克 羌活7.5克 薄荷10.5克 独活7.5克 防风 川芎各15克 细辛6克 甘草15克 甜竹叶30克 香附子(炒)15克 龙脑1.5克(另研)麝香0.15克(另研)牛黄1.5克 藿香4.5克
制法上二十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治中风昏冒。
用法用量临卧服1丸,分五七次嚼之。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45、中黄汤处方犀角(镑屑)45克 石膏(碎)甘草(炙)各30克 淡竹叶50片 生地黄60克 地骨皮60克 生麦门冬(去心)芦根各45克
制法上八味,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实热,眼目赤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46、驱风散处方防风(去芦)龙胆草各15克 铜青9克 五倍子6克 淡竹叶1握(去根)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烂弦风赤,浮翳、胬肉攀睛,涩痒眵泪。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热汤60毫升泡,停冷澄清,洗眼。病甚者,加大黄;丹毒,加麻仁。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六
处方47、五淋散别名山栀子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处方木通(去节)滑石 甘草(炙)各180克 山栀仁(炒)420克 赤芍药 茯苓(去皮)各250克 淡竹叶120克 山茵陈(去根,日干)6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化浊。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尿少次频,脐腹急痛,作止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热淋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48、葱豉桔梗汤处方鲜葱白3~5枚 苦桔梗3~4.5克 焦山栀6~9克 淡豆豉9~15克 苏薄荷3~4.5克 青连翘4.5~6克 生甘草2~2.5克 鲜淡竹叶30片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主风温、风热初起,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黄,脉浮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咽阻喉痛者,加紫金锭2粒(磨冲),大青叶9克;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壳6克,白蔻末2.4克;咳甚痰多,加杏仁9克,广橘红4.5克;鼻衄,加生侧柏叶12克,鲜茅根50支。
备注方中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为君;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连翘、山栀清热解毒为臣;甘草合桔梗以利咽,淡竹叶清心除烦,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之功。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49、恒山汤别名常山汤(《外台秘要》卷五)。
处方恒山9克 乌梅3~7枚 香豉9克 竹叶12克 葱白l握
制法上药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截疟宣邪。治肾热发为疟疾。发时寒颤,先寒后热,腰脊酸痛,转动不利,头昏目眩,大便不爽。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煎至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首次应在疟发前半日许服下,至发时服完。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处方50、淡竹叶汤处方淡竹叶 麦门冬(去心,焙)小麦 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甘草(炙,锉)人参各15克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气阴两虚,心烦喘闷。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中午、临卧空腹时各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51、人参当归汤别名人参当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人参 当归 麦门冬 桂心 干地黄各3克 大枣20个 粳米15克 谈竹叶6克 芍药12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清热除烦。治妇女产后血气亏虚,内热心烦,呼吸短气,闷乱不安,头痛身疼,下午为甚。
用法用量上药九味,嚼咀。用水1.2升,先煮竹叶及粳米,取800毫升,去滓;纳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若烦闷不安者,当取豆蔻1升,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内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52、柴胡四物汤处方柴胡 人参 黄芩 当归身 川芎 生地黄 白芍药 地骨皮 知母 麦门冬 淡竹叶
制法上锉细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疹子牧后,发枯毛竖,形体羸瘦者。
用法用量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53、清暑益气汤别名王氏清暑益气汤(《方剂学》)。
处方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治暑热耗气伤津。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西瓜翠衣清暑涤热,生津利尿;西洋参、石斛、麦门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荷梗清暑泄热。故适用于暑热耗伤气津证。
摘录《温热经纬》卷四
处方54、化毒清表汤处方前胡 干葛 知母 连翘 桔梗 炒牛蒡子各2.1克 木通1.8克 玄参3克 黄连(酒炒)防风 栀仁(炒黑)各0.9克 薄荷 黄芩(酒炒)各1.5克 天花粉 地骨皮各2.4克 淡竹叶3克 生甘草(去皮)0.9克 灯心50寸
功能主治解毒透疹。治麻疹发疹期,红肿太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全书》卷二
处方55、清暑饮处方青蒿露10毫升(冲)六一散9克(包)荷叶边1圈 西瓜翠衣9克 绿豆皮4.5克 银花露15毫升(冲)丝瓜皮6克 淡竹叶4.5克 扁豆衣4.5克
功能主治清解暑热。治夏令外感风热,身热汗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热经解》
处方56、泽泻汤别名泄热泽泻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泽泻 半夏 柴胡 生姜各9克 地骨皮15克 石膏24克 竹叶15克 莼心15克 茯苓 人参各6克 甘草 桂心各3克
制法上药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通脉泻热。治上焦有热,食后出汗,面、背、身中皆热,名日漏气。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3.6升,分五次服(一云水6升煮取1.8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处方57、茯苓皮汤处方茯苓皮15克 生苡仁15克 猪苓9克 大腹皮9克 白通草9克 淡竹叶6克
功能主治利湿分消。治湿温,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用芳香通神利窍之安宫牛黄丸后,湿浊内阻者。
用法用量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58、小蓟饮子处方生地黄30克(洗),小蓟15克,滑石15克,木通9克,蒲黄9克(炒),藕节9克,淡竹叶9克,当归6克(酒浸),山栀子9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下焦瘀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济生方》
处方59、益气清金汤处方苦桔梗9克 黄芩6克 浙贝母(去心,研)麦冬(去心)牛蒡子(炒,研)各4.5克 人参 白茯苓 陈皮 生栀子(研)薄荷 生甘草各3克 紫苏1.5克 竹叶30片
功能主治益气清肺。治肺经郁热,更兼多语损气,致成喉瘤,形如元眼,红丝相裹,或单或双,生于喉旁者。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滓再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处方60、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处方银花30克 连翘30克 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叶12克 牛蒡子18克 荆芥12克 生甘草15克 细生地12克 大青叶9克 丹皮9克 玄参30克
制法上杵为散。
功能主治清凉解肌,芳香透络。治太阴温病,发汗而汗不出,以致发疹者。
用法用量加苇根,水煎服。
备注温病发疹,为邪热郁于太阴,走窜血分,故用银翘散清凉解肌,芳香透络。去豆豉之辛温,加入甘寒凉血之生地、大青叶、丹皮,倍加元参,以去血分之热,透疹外出。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