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竹叶的处方(九)

竹叶(别名淡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小编整理出含有竹叶的处方共65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81~540共60个。

处方1、柴胡煎

处方柴胡(去苗)1两,知母(焙)1两,木通1两半,淡竹叶100片,瞿麦穗1两,连翘1两,防己2两,大黄(生)2两(细锉),生麦门冬汁3合(汤成下),生藕汁3合(汤成下),甜消4两(汤成下)。

制法先将8味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热毒痈肿,血不散,初觉憎寒干渴,四肢烦闷。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半,去滓,下甜消令散,次入麦门冬、藕汁等,共分为8服,空腹2服。以溏利为度,余药食后缓缓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处方2、柴胡煎

处方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栀子仁3分,芍药3分,钓藤1分,凝水石(研)1两,黄芩(去黑心)1两,知母(切,焙)1两,生葛汁1合,甘草(炙)1分,蜜2合,淡竹叶(细锉)3握,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别研)半两。

制法上10味为粗末。以水3升,入银石铫内,文武火煎至1升,绵滤去滓,再入锅内,下蜜并葛汁、杏仁等,煎如饧,以瓷器盛。

功能主治小儿频惊,壮热欲作痫。

用法用量百日儿每服如绿豆大,1岁儿如杏仁大,温浆水化破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3、淡竹叶饮

处方淡竹叶(切)3升,橘皮3两,干苏叶3两,白术4两,甘草1两(炙),葱白(切)1升,桂心1两,石膏6两(碎),杏仁60枚(去皮尖,熬)。

功能主治大肠热甚,胁满,掌中热。

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2升,先煮竹叶,取1斗,去滓,澄清,取9升,下诸药,煮取3升,绞去滓,分3服;若须利下,纳芒消3两。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引《删繁方》

处方4、淡竹叶粥

处方淡竹叶1握,粳米1合,茵陈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心脏风热,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上以水2大盏,煎2味,取汁1盏,去滓,投米作粥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处方5、常山汤

别名常山酒

处方常山苗1握(无苗取根5两代之),独蒜7颗,淡竹叶2握,豉1合(裹),鳖甲3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疟瘴疠,经百日或一年以上,诸药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常山酒(《普济方》卷一九九)。

注意忌人苋、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卷五引《救急方》

处方6、点眼秦皮汤

处方秦皮(锉碎)3两,青五铢钱7文,黄连(去须)1两,蕤仁(去皮)半两,淡竹叶(洗,切)30片。

制法上药用水1升半,煎至7合,去滓。

功能主治风热上冲,目赤痛,久患不愈。

用法用量临卧时用净渍,点眼中;或洗眼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7、柴胡下热汤

处方柴胡3两,黄芩3两,泽泻3两,升麻3两,芒消3两,玄参6两,淡竹叶(切)1升,生地黄(切)1升,干姜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肝劳。热闷,关格不通,精神不守,气逆上胸,热炎炎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下芒消,平旦分3服。

注意忌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8、茯神汤

别名茯神饮

处方茯神2两,栝楼根5两,生麦门冬5两,生地黄6两,葳蕤4两,小麦2升,淡竹叶(切)3升,大枣20个,知母4两。

功能主治泄热止渴。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

用法用量茯神饮(《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

处方9、解毒汤

处方元参、木通、淡竹叶、生地、生山栀各等分,灯草心20根。

功能主治咽喉三十六证。

用法用量水煎,将好时加入生大黄4钱,朴消2钱(水泡去滓),滚2-3沸,温服;或将朴消冲服更妙。如挟风痰热毒攻心,言语狂妄,加三黄,并研朱砂、珍珠末服。

摘录《包氏喉证家宝》

处方10、黄连汤

处方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功能主治眼生赤脉胬肉,急痛不开,如芥子在眼。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盏,加大枣5枚,煎至1盏半,去滓,食后分温4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二,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二

处方11、淡竹叶汤

处方淡竹叶4升,麦门冬3两(去心),黄耆3两,芍药3两,干地黄3两,生姜3两,前胡2两,黄芩2两,升麻2两,远志2两(去心),栝楼2两,大枣14枚,当归1两。

功能主治发背乳痛,已服生地黄汤取利后。

用法用量先以水1斗8升,煮竹叶及麦冬1斗,去滓,纳诸药,再煮取3升,分3次温服。

摘录《鬼遗》卷三

处方12、黄耆汤

处方黄耆3两,麦门冬(去心)3两,芍药3两,黄芩3两,人参3两,甘草(炙)3两,石膏(碎)2两,当归2两,半夏4两(洗),生姜5两(切),生地黄半斤,大枣30枚(擘),淡竹叶(切)2升。

功能主治发背。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先煮竹叶,取9升,去竹叶,纳诸药,更煮取3升,分4服,如人行20里又服,良久进粥,消,又进,消息。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

处方13、萆薢散

处方黄柏1钱(酒炒),菟丝子1钱,萆薢1钱,远志(去骨)1钱,麦门冬(去心)2钱,灯心7根,五味子(盐水洗)9粒,淡竹叶3枝。

功能主治赤浊。

用法用量加盐少许,水煎,空心服。服导药后用此。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二

处方14、黄耆竹叶汤

处方黄耆3两,甘草3两,麦门冬3两,黄芩3两,芍药3两,当归2两,人参2两,石膏2两,芎䓖2两,半夏2两,生姜5两,生地黄8两,大枣30枚,淡竹叶1握。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痈疽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干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竹叶,取2升,去滓,纳药煮取3升,分4服,相去如人行30里间食,每日3次,夜1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处方15、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屑1两半,芦根1两半(锉),旋复花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锉),木通(锉)1两半,黄连(去须)1两,淡竹叶50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赤脉,自下冲上攻黑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再煎沸,空心、食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16、黄金化毒汤

处方黄连5分,金银花2钱,赤芍1钱,丹皮2钱,连翘1钱5分,大贝2钱,花粉2钱,菊花2钱,薄荷1钱,甘草5分,淡竹叶20片。

功能主治痈疡初起,肿痛大热,烦渴引饮。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17、黄连饮

处方黄连(去须)1两,淡竹叶50片,芦根1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木通1两半,旋覆花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眼生赤脉,痛涩推眵。

用法用量以水6盏,煎至3盏,下芒消1两,煎至2盏后,良久分温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18、丁香草果散

处方丁香1钱半(拣新辣者),草果3个(面裹煨,面裂为度),麦门冬半两(去心,汤洗),人参2钱,茯苓2钱半,半夏2钱(姜制),甘草2钱(炙),淡竹叶数叶。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虚发热及潮热。

用法用量分作6服,用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小儿加陈皮2钱(去瓤)。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三

处方19、菊花汤

处方甘菊花1两,大黄(锉,炒)半两,茯神3分(去木),玄参3分,淡竹叶3分,升麻3分,犀角3分(镑),决明子3分,黄芩3分(去黑心),黄连(去须)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毒上冲,眼赤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20、常山汤

处方甘草1两,蜀漆3两,恒山4两,石膏5两,鳖甲4两,香豉1升,栀子3-7枚,乌梅3-7枚,淡竹叶(切)2升。

功能主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及寒多不甚热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生葱、生菜、菘菜、人苋、海藻。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外台》卷五

处方21、葛根蠲暑饮

处方葛根2钱,杏仁1钱半,麦冬2钱,滑石2钱,条芩3钱,赤芍1钱半,生甘草5分,川连1钱,淡竹叶1钱,青蒿5分,花粉1钱半,白薇1钱半,大黄1钱半。

功能主治疟疾。寒热往来,寒则洒洒淅淅,寒甚乃热,热则汗出,喜见日月烛光之气乃快,此即阳明胃之经气为病也。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枣为引,以水2碗,煎至1碗服。

摘录《秋疟指南》卷一

处方22、黄芩汤

处方黄芩3分(去黑心),石膏(碎)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柏(去粗皮,锉)半两,女蒌半两,栝楼根(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榉皮(去粗皮,锉)3分,淡竹叶3分(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下痢。脏腑虚,烦躁,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未止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处方23、淡竹叶汤

处方淡竹叶(切)4升(去尖),栝楼4两,通草2两,前胡2两,升麻2两,茯苓2两,黄芩2两,知母2两,甘草2两(炙),石膏末2两,生地黄10两,芍药1两,大黄3两,黄耆3两,当归1两半,人参1两。

功能主治发痈疽,兼结实大小便不通,寒热,已服五痢汤吐出,不得下,大渴烦闷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1斗6升煮竹叶,去叶,取9升,纳诸药后,煮取3升2合,分4服,日3夜1。快利便止,不必尽汤,汤尽不利,便合取利。

摘录《鬼遗》卷三

处方24、琥珀导赤汤

处方琥珀1钱,天冬1钱5分,麦冬1钱5分,生地5钱,丹参2钱,丹皮2钱,赤芍1钱,木通1钱,甘草梢5分,淡竹叶10张,灯心3尺。

功能主治心经之火,移于小肠,溲溺淋浊,或涩或痛。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25、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栝楼根1两,栀子仁1两,石膏(碎)1两,淡竹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热极而致消中,消谷引食,化为小便。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26、鹅毛管眼药

处方麝香2钱5分,熊胆5分,飞琥珀5分,冰片2钱,飞制甘石2两,飞生月石2钱,荸荠粉1两5钱,蕤仁霜5分(以上8味为甲组药),生地8两,玄参4两,川石斛3两,麦冬3两,杞子3两,黄连3两,黄芩3两,黄柏4两,龙胆草4两,青葙子2两,决明子4两,白蒺藜2两,白菊花2两,桑叶4两,谷精珠2两,木贼草2两,焦山栀3两,石决明8两,淡竹叶2两,夜明沙4两,木鳖子1两(以上21味为乙组药)。

制法将甲组药研成至极细为度;将乙组药煎浓汁,去渣,加白蜜2斤,炼熟收膏;甲组药末,每两加入乙组药膏3钱3分3厘,用厚玻璃两块,推磨成条,每条约潮重9厘。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明目退翳。主风火赤眼,眶烂肿痛,翳膜遮睛,羞明眵多。

用法用量每日轻者点2-3次、重者4-5次,点于大眼角内。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27、救阴逐暑饮

处方大黄3钱,麦冬3钱半,淡竹叶1钱半,生山栀2钱,条芩4钱,云连8分,滑石3钱,杏仁1钱半,花粉2钱,青蒿4分,连翘1钱半,元参3钱,玄明粉1钱。

功能主治暑湿,浑身壮热,头痛口渴,舌苔焦黄,大便秘结,溲溺赤涩,或兼腰痛,或腹中饱滞而欲呕,甚则神昏谵语,舌苔焦黑,昼夜不巳。

用法用量用水2碗,煎至1碗服之。

摘录《秋疟指南》卷二

处方28、大泽泻汤

处方柴胡1两,茯神(《外台》作茯苓)1两,黄芩1两,泽泻1两,升麻1两,杏仁1两,磁石4两(碎),羚羊角1两,地黄3两,大青3两,芒消3两,淡竹叶(切)1升。

功能主治肾热。好怒好忘,耳听无闻,四肢满急,腰背转动强直。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芒消,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好怒是龙雷激其壮火,原非肾之本病,故用升麻、柴胡升散上盛之气,芒消、泽泻分利下阻之热,地黄,磁石滋肾水而镇虚阳,茯神、竹叶清心神而愈健忘,杏仁、黄芩泄肺窍而通视听,大青、羚羊清肝热而利腰背,并起阳事之萎顿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29、淡竹叶汤

处方淡竹叶7片,黄芩1钱,知母1钱,麦冬1钱,茯苓2钱。

功能主治子烦。孕妇火盛内热而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语》卷五

处方30、淡竹叶汤

处方淡竹叶、甘草、灯心、枣子、乌豆、车前子。

功能主治诸淋。砂、血淋。

用法用量上不拘多少,以水浓煎汤,代熟水服。

摘录《得效》卷八

处方31、葛根解毒汤

处方葛根、荆芥、前胡、牛蒡子、防风、连翘、淡竹叶、人参、柴胡、桔梗、赤芍药、羌活、升麻、甘草。

功能主治辛平发散。主麻疹,值时令时寒时暖。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卷二

处方32、常山汤

别名常山酒

处方鳖甲1两(炙),淡竹叶(切,洗)3升,常山2两,甘草(炙)3两,久酒3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痎疟。先寒战动地,寒解壮热,日日发及间日发者。

用法用量常山酒(《圣济总录》卷三十五)。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断疟恒山酒”。

注意忌人苋、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卷五引《小品方》

处方33、凉膈加羚羊汤

处方薄荷、连翘、生锦纹、焦山栀、青子芩、生甘草、羚羊角、玄明粉、淡竹叶、白蜜。

功能主治积热发痉,便闭。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34、除烦四物汤

处方当归(酒洗)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天花粉1钱,五味子10个,麦门冬(去心)8分,前胡8分,干葛8分,淡竹叶10个,人参7分,石膏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虚损,面上心中时或烦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鲁府禁方》卷三

处方35、大黄汤

处方牛膝、大青草、下马草、胡麻草、铁扫草、将军草(如无,用雄黄少许)、槐花头、淡竹叶、小青各等分。

功能主治毒蛇伤。

用法用量上同捣汁,用煮酒调服。将针破伤处,用葱盐汤洗净,将药滓敷疮口。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

处方36、茯苓散

处方茯苓8分,麦门冬8分,通草8分,升麻8分,紫菀1钱,知母1钱,桂心4分,赤石脂、淡竹叶10片,大枣2个。

功能主治心经实热,口干烦渴,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水2盏,煎8分,温服。

摘录《医统》卷二十

处方37、柴芩清膈煎

处方川柴胡8分,生锦纹(酒浸)1钱半,生枳壳1钱半,焦山栀3钱,青子芩1钱半,苏薄荷1钱半,苦桔梗1钱,青连翘2钱,生甘草6分,鲜淡竹叶36片。

功能主治攻里清膈。主少阳表邪,内结膈中,膈上如焚,寒热如疟,心烦懊憹,大便不通。

各家论述君以凉膈散法,生军领栀、芩之苦降,荡胃实以泄里热;佐以枳、桔,引荷、翘、甘、竹之辛凉,宣膈热以解表邪;妙在柴胡合黄芩分解寒热。此为少阳、阳明攻里清膈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处方38、草豆蔻饮

处方草豆蔻(去皮)1分,高良姜1分,常山1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生姜半分,淡竹叶1握,黑豆50枚。

功能主治寒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即用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未发时通口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39、除瘟化毒汤

处方粉葛根、忍冬花、霜桑叶、薄荷叶、生甘草、川尖贝、小生地、童木通、枇杷叶、淡竹叶。

功能主治清解肺胃。主白喉初起,肺胃受邪,伏热未发,形寒发热,汗少心烦,咽喉红痛,脉来浮数,舌苔底绛薄白。

用法用量大便闭,加瓜蒌仁2钱,郁李仁2钱;胸下胀闷,加焦栀壳1钱5分,炒麦芽2钱;小便短赤,加车前子3钱,灯芯1钱。

摘录《喉科家训》卷三

处方40、柴胡发泄汤

别名柴胡汤

处方柴胡3两,升麻3两,黄芩3两,泽泻4两,细辛3两,枳实3两,淡竹叶(切)1升,栀子仁3两,生地黄(切)1升,芒消3两。

功能主治其人所禀偏阳,壮火食气,肝热髓实,勇悍过甚,或热遗精窍,痛楚不宁。

用法用量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髓脏有虚无实,有补无泻,而此专用发泄以折强暴之威。升麻、柴胡发之于上,枳实、芒消泄之于下,黄芩、栀子佐升、柴为开发之上使,竹叶、泽泻佐枳、消为分泄之下使,独取地黄保护真阴以制亢阳,细辛引入中精以通疏泄。

摘录《医心方》卷六引《删繁方》

处方41、栝楼煎

处方栝楼根1两,茯神1两,石斛1两(去根节),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知母1两,黄连半两(去须),当归半两,五味子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丹参半两(上并捣罗为末),地骨皮2两,葳蕤2两,胡麻1两,蜜5合,生地黄汁1升,牛髓1合,淡竹叶50片,生麦门冬汁5合,生姜汁1合。

制法以水3升,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叶4味,去滓,取汁1升,和地黄汁、麦门冬、牛髓、蜜、姜汁等,入前药末,搅令匀,又煎成膏,入于银器中。

功能主治虚劳渴,四体虚乏,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42、大黄汤

处方大黄(炒令香)1两,细辛(去苗)1两,甘草(炙)1两,黄芩1两(去黑心),芍药2两,青州枣(去核),淡竹叶1分。

功能主治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方中青州枣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

处方43、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芦根1两,淡竹叶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足少阳疟,热多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青蒿自然汁半合,再煎沸,未发前五更初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44、荆防葛根汤

处方荆芥穗、青防风、粉葛根、冬桑叶、鲜菖蒲、薄荷叶、大力子、大贝母、淡竹叶、净蝉衣。

功能主治解肌散表。主烂喉痧初起,壮热烦渴,斑密肌红,宛如锦纹,咽喉疼痛肿烂。

用法用量水煎服。恶心呕吐,加藿香。

摘录《喉科家训》卷四

处方45、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7分,桑白皮(蜜炒)7分,生地黄7分,紫菀茸5分,桔梗5分,淡竹叶5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贝母6分,天门冬7分。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诸病后,火热乘肺,咳唾有血,胸胁胀满,上气喘急,羸瘦,五心烦热,渴而烦闷。上焦热甚而声瘖者。

用法用量方中贝母、天门冬用量原缺,据《景岳全书》补。

各家论述《证因方论集要》:天冬、麦冬能清肺热,桑皮、紫菀能泻肺火,生地、贝母能润肺燥,五味能收肺气,淡竹叶功专清心,甘、桔除热利膈,火清而闭开矣。

摘录《医学正传》卷二

处方46、点眼白蜜黄连膏

处方白蜜半合,黄连(去须)1两,大枣5枚,淡竹叶1握(洗)。

制法用水2升,先煎竹叶取1升,去滓;下大枣及黄连、白蜜,煎取3合,去滓,重汤煎如稀饧。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黑花不见物。

用法用量逐夜取少许,点眼中2-3滴。盖覆勿令尘灰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47、大枣煎

别名大枣膏

处方大枣7枚(去皮核),黄连2两(碎,绵裹),淡竹叶(切)5合。

功能主治目热眦赤,生赤脉侵晴,息肉急痛,闭不开,如芥在眼碜痛。

用法用量大枣膏(《圣济总录》卷一○九)。

注意忌猪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心、脾、阳硚之热,非黄连、竹叶无以折之。用大枣者,以和黄连苦燥之性,此与栀子仁煎用蜜之意不殊。

摘录《千金》卷六

处方48、急白汤

处方金银花15g,连翘15g,犀角粉1.5g(冲服),射干6g,板蓝根9g,天花粉15g,京赤芍9g,粉丹皮9g,生山栀6g,焦山栀6g,干芦根30g,淡竹叶15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营止血。主急性白血病,寒热头痛,胸烦作恶,夜寐不安,神昏谵语,出汗口干,咽痛红肿,口鼻出血,舌苔黄腻,或糙,或干而焦黑,舌尖红,脉洪数或滑大。

用法用量抽风,加忍冬藤15g,嫩钩藤12g,羚羊粉2.4g(冲服);心烦,加胡黄连3g,黑玄参9g;皮肤血点,加丝瓜络15g,白茅根15g;尿血便血,加小蓟15g,生地榆15g,小生地12g;口腔咽喉腐烂,加青黛2.4g,轻马勃4.5g,人中黄6g,人中白6g。

摘录方出《中医临证撮要》,名见《古今名方》

处方49、荆防解毒汤

处方荆芥、防风、薄荷、连翘、枳壳、桔梗、木通、甘草、淡竹叶。

功能主治湿热痢初起,恶寒头痛,身热,表未解,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如有太阳症,加羌活;阳明症,加葛根;少阳症,加柴胡;湿气胜,腹不痛,加川芎、苍术;热气胜,腹大痛,加川连、枳壳。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50、当归汤

处方淡竹叶、灯心、当归(去芦)、红枣、竹猥绥、麦门冬(并根苗用)、乌梅、甘草、木龙(又名野葡萄藤)各等分。

功能主治血淋及五淋等疾。

用法用量方中竹猥绥,《普济方》引《百一》作竹葳蕤,《准绳·类方》作竹园荽。

摘录《百一》卷十五引郑媪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五

处方51、茯归煎

处方茯苓2钱,当归2钱,麦门冬2钱,黄芩2钱,淡竹叶20片。

功能主治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水煎,不拘时候服。

摘录《玉案》卷五

处方52、茯苓汤

处方茯苓5两,栝楼5两,知母4两,小麦2升,麦门冬5两(去心),大枣20个(去核),生地黄6两,萎蕤4两,淡竹叶3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泄热止渴。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

用法用量以水3升,先煮小麦、竹叶,取9升,去滓,入诸药,煮取4升,分4服。不问早晚,随渴即进。

注意忌芜荑、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一

处方53、金水济生丹

处方天冬1钱5分,麦冬1钱5分,生地5钱(切),人参1钱,沙参4钱,龟版8钱,玉竹3钱,石斛3钱,茜草根2钱,蒌皮3钱,山药3钱,贝母2钱,杏仁3钱,淡竹叶10张,鸡子清1个,藕3两(煎汤代水)。

功能主治肺脾虚之甚者,火升体羸,咳嗽失血,咽破失音。此为碎金不鸣,症极危险。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54、和中饮子

处方川归身、茯苓、人参、白术、柴胡、甘草、黄芩、芍药、滑石、麦门冬、淡竹叶。

功能主治伤寒日久,汗下脉虚,潮热往来者。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2片,大枣1个,煎1钟,不拘时候服。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处方55、流脑合剂

处方生石膏60g,鲜生地60g,知母15g,连翘15g,大青叶30g,丹皮12g,黄连12g,黄芩12g,赤芍9g,淡竹叶9g,桔梗9g,甘草9g,水牛角120g(先煎,取汁200ml)。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证属气血两燔者,见有高热,头痛剧烈,呕恶肢痛,颈项强直,咽痛或红肿,皮肤出血点较明显,舌绛,脉数。

用法用量先将石膏、大青叶煎汤代水,合牛角汁再煎诸药;先后煎2次,共煎药液200-400毫升,分3次服。1昼夜可连服2-4剂。

摘录《古今名方》引江西中医学院方

处方56、拨云散

处方蔓荆实3升(煮1遍,炒1遍),苘实(炒)1两,羌活(去芦头)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青葙子1两,恶实(炒)1两,防风(去叉)2两,菊花2两,旋覆花2两,甘草(炙)2两,谷精草4两,石决明4两,地骨皮4两,蝉壳4两,木通(锉)4两,牡砺(烧)4两,淡竹叶3两,乌贼鱼骨(去甲)3两,白花蛇(酒浸,去骨,炙)3两,木贼3两,龙胆3两,细辛(去苗叶)3两,密蒙花3两,苍术(去皮,米泔浸1宿,切,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风毒,眼见黑花,攀睛翳晕,瘀肉侵暗。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丈夫用生椒汤调下,妇人用茶调下;小儿疳眼雀目,每服1钱匕,生米泔调下。肾脏风毒眼,加胡桃仁4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57、柴胡四物汤

处方柴胡、人参、黄芩、当归身、川芎、生地黄、白芍药、地骨皮、麦门冬、知母、淡竹叶。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麻疹后余热,发枯毛竖,肉消骨立,渐渐羸瘦,或妇女经血方净,适逢痘疹作热。疹子收后身有微热,阳盛阴虚,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处方58、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2两,淡竹叶(洗,切)1握,半夏(汤洗7遍,焙)2两,甘草(炙,锉)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顿热,口干舌燥,欲得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切碎),大枣2枚(擘破),粳米半合,同煎取1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59、八正散

处方瞿麦、滑石、山栀、木通、甘草、车前子、泽泻、赤苓、淡竹叶。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湿热痢,无表邪,腹痛后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60、赤茯苓煎

处方赤茯苓5两(为末),白蜜半斤,淡竹叶1小盏,生地黄汁1中盏。

制法上药都搅匀,以慢火煎成膏。

功能主治消渴,心神焕乱,唇口焦干,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茶匙,以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