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分钟,带你领略知识的万种风情,坚持学习,每天比别人多学一点,未来你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
曾记得有一次在看一个访谈节目时,许知远在和李诞的对话时曾表述他就是一个唱挽歌的人,实际上在我们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唱挽歌的人的确很多,那么对于挽歌的现代寓意可以解释为,这些人他们对于逝去的那个时代始终怀有一种惋惜与留恋的情感。其实这种情感可以说是具有两面性的。与我个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是不应该唱挽歌的,因为时代在进步与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向前看,而把这些情感放在脑后。许知远之所以说他是一个唱挽歌的人,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他是一个作家,一个自称不合时宜的作家,他的情感是十分细腻,它可以触摸到我们平常人所触摸不到的情感层面,他需要用文字来阐述这种情感,他是用文字来影响他人的,但是我们大多数人不同,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科技,以此来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这种情感只能是我们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而绝不能作为生活主流的。那么挽歌的由来是什么呢~
挽歌就是哀悼死者的歌。在古代,送葬时“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上古时期没有挽歌,《礼记.曲礼上》:“适墓不歌,哭曰不歌,临丧前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虞殡》即送葬的挽歌。)此后挽歌逐渐流行。《晋书.礼志中》记载:“汉魏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歌。”在古代,不同的等级送葬时也要唱不同的挽歌。汉武帝命音乐家李延年作两首挽歌《薤露》和《蒿里》。《薤露》是在送王公贵族时唱的,《蒿里》是送士大夫和庶人时唱的。一般来说,挽歌都是死者的亲友写的,但也有的死者在生前就为自己写好了挽歌,嘱咐亲友在为他送葬时唱。比如大诗人陶渊明在自己临死前三个月就写了三首挽歌。在当时,有很多文人都在生前为自己写挽歌,以示对死亡的大彻大悟。挽联则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内容主要是概括死者的一生功绩,对死者进行评价,诉说自己与死者的友谊,对死者的去世表示哀悼等。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而不应该一直为逝去的旧时代唱挽歌。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