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尊重他人的民族文化)

新时期,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的必然要求。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东山小学校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三个阶段目标,从课程滋养、活动熏陶和文化建设三个途径入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确定教育目标,精准把握学习内容

目标明确,内容和步骤才会清晰。学校依据《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结合校情、师情、生情,将一至六年级划分为低、中、高三个教育阶段,分别确定学习目标。低年级目标为:了解身边师生所属民族,形成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良好品质。中年级目标为: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概况,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高年级目标为:掌握56个民族的常识性文化知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统一认识。

三个阶段目标的设置,让我们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有方向、有层次、有衔接、有侧重,确保了学校教育有效、有为,使全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课程建设,切实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小学至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学校初步形成“一讲一学一说”(课堂讲好、校本学好、语言说好)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重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挖掘各学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有意识地找结合点、切入点,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中。例如:在一年级数学课《认识人民币》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人民币上的汉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与蒙古文5种文字,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引导学生了解学校有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民族,我们共同学习、生活在延吉市城区唯一的民族联合学校里,大家应彼此尊重他人的民族风俗习惯。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民族团结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编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教材。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共同”为指导思想,围绕学校制定的三个阶段目标,组织教师有重点地研发编写4本校本教材:《辽阔的九州大地》让学生懂得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华夏历史》让学生懂得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懂得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中国精神》让学生懂得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为载体,深入浅出地讲解,引导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意识。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国家三科统编教材的使用,为各族学生打下“中国底色”的筑基工程。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引导各族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自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热爱者、建设者和捍卫者。

通过“一讲一学一说”教育模式,让学生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能够“听得到、学得着、说得出”,真正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实、落地,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我们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出发,从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研究、设计、开展了6个系列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

班班“民族风”活动。为增进学生对56个民族的了解,各班级分别选择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学生采用查阅书籍、上网搜集等方式,结合民族特点,从服饰、文化、礼仪、饮食、习俗等方面进行学习。通过让学生学习民族礼节、制作手抄报、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知识,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平等、互助团结的品质。

“小老师10分钟课堂”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教导处根据一至四年级朝鲜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实际,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由学校五至六年级的“小老师”志愿者,每周二、周四中午到各班级开展学习活动。朝鲜族“小老师”教汉族同学常见的词语和日常用语,汉族“小老师”指导朝鲜族同学背诵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文。学生们在互学互助中达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