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荣新 记者 赵旭
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教研室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精心谋划区域推进教研工作的顶层设计,大力开展课程与教学创新行动,致力于典型学校培植,致力于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打造,努力促进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发展与提升。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是由滨城区人民政府与首都师范大学、首都产业建设集团联合创办的一所现代化寄宿制民办完全中学。学校占地130亩,建筑面积64693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22人,32个教学班,在校生1212人。学校秉持“回归本真,面向未来”的办学思想,以“成德达才,赋能未来”为育人目标,以“学生为本,未来学校”为办学目标,打造高质量、国际化、有特色的基础教育名校和未来教育的示范校。
学生社团日渐规范,成为课程改革一大亮点
学校自建校以来,在教体局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体滨中人以学校发展为己任,凝心聚力、创新实干,以规范化管理为保障,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夯实教学常规、健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回归本真、面向未来”这一核心理念打造校园文化。学校充分利用好平板、展架、智慧云黑板、电子班牌、校内网、校刊等校园文化设施和媒介,多维度立体式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这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工作,提高了学校声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始终把课程方案的落实和课程的实施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指向,整体设计课程方案,加大课程统整力度,逐步形成专题突破、系列整合、形成体系、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同时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研究性学习、劳动教育、创意活动等。学校开发了3D打印、微世界、舞蹈、书画、声乐、网球、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学校课程,张扬孩子天性,发展孩子特长。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逐步聚拢起来,形成了“天籁之音合唱团”、“啦啦操”、“健美操”、“武艺堂”、“绘画艺术”等十几个学生社团。学校对社团组建、课程设置、活动开展、指导老师选配进行了全面规范,学生社团日渐规范,不断壮大,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每年的教师节、元旦等大型文艺晚会,成为各个社团全面展示的舞台,学校素质教育内涵更为丰富。
建设“未来班级”,创设“未来课程”
丰厚的教育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发展,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校初中部现有教师80人,24个教学班,在校生904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23人,本科学历57人,学历达标率100��目前,学校拥有省级优秀教师1名,市级优秀教师3名,区级名师10名;市级教学能手6名,区级教学能手18名;市、区级名师培养对象5名。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教师结构合理。
学校足额选派人员参加省市区组织的优质课观摩和学术教研活动。为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每年给教师购买专业书籍,定期举办各类研讨活动,积极构建书香型校园。尤其是在青年教师培养上,给他们指路子、压担子、搭台子,定期开展新教师汇报课、展示课、新老教师结对帮扶、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专业水平;评价机制不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完善了以师德、教育行为能力及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法。教育行为能力及业绩部分主要考查教师课堂教学、教学常规、教学效果、教学评优、教科研成果、日常考勤等方面。通过科学评价,引领广大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提升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