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筑起抗 击艾滋病的万里长城(下)

艾滋病“泊入”中国

1983年,国际血液病会议在中国某城市召开,与会者除各国医学界代表还有一些商人。生产第8因子的美国某公司派代表到会,并将带来的一些该公司生产的没批号的第8因子,赠送给中国某大医院的一位教授。1984年,19位血友病病人接受了这些药物的治疗。到1985年,检测发现,其中有4人因使用了同一批号的第8因子后感染了艾滋病毒,并且证实,该批号药品中确实含有艾滋病毒。自此,艾滋病毒在中国“登陆”。

1985年6月23日,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了一位发高烧的美籍阿根廷旅游者。值班医生经与病人在美国的私人医生联系证实,此人已在美国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6天后这位34岁的美国人死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这是中国大陆医生首次目睹艾滋病病例。

18个月后,一位旅美的香港居民因腹胀、吐泻,住进福建省立医院,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血清检测,确诊为艾滋病。32天后,病人死亡。这是中国大陆医生自己诊断出的首例艾滋病病例。

艾滋病的诊断标准

血液检查艾滋病抗体试验确认阳性,并具有下述症状中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人。①不规则低热在一月以上,并有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慢性腹泻(每日达3~5次)。③卡氏肺孢子虫肺炎。④卡波济氏肉瘤。⑤明显的真菌或其他机会性感染。⑥少数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艾滋病的临床分期

一、急性感染期:大部分病人在艾滋病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小部分病人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关节肌肉疼痛、恶心、厌食、咽喉痛等症状,3~14天后症状自然消失。

二、无症状感染期:在急性期后,没有临床症状,但体内有艾滋病毒,具有传染性。此阶段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三、艾滋病前期:无症状感染期之后,出现明显的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有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发热(38℃左右),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有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等各种感染。

四、艾滋病期:由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和肿瘤极易发生。病变可表现在肺、口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心脏、肾脏、眼、关节、皮肤等多种系统。已发生机会性感染者,平均存活期为9个月。

1.肺部病变:约半数的艾滋病患者是以肺部症状为初期表现的。最常见的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此外,还会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细菌性肺炎、肺卡波氏肉瘤等等。

2.皮肤病变:皮肤病变可能直接由艾滋病毒引起,也可能由于免疫缺陷所导致的机会性感染或其他原因所引起。霉菌性、原虫性感染甚为常见。皮肤表征变化多端,常表现为皮肤真菌感染、皮下结节、尖锐湿疣、局部性蜂窝组织炎、溃疡、严重的带状疱疹。35%的艾滋病人有卡波氏肉瘤,表现在皮肤上为棕色或蓝色皮肤斑。

3.口腔病变:口腔病变在艾滋病及艾滋病前期时常发生。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卡波氏肉瘤、淋巴瘤等最为常见。

4.消化系统病变:消化系统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常见部位。侵害胃肠道的病原为阿米巴、隐孢子虫(此两种属寄生虫类);白色念珠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此两种属细菌类);巨细胞病毒等。症状表现为较严重的腹泻,有的类似霍乱,长期持续发病,可因衰竭而死亡。感染所致的肛门慢性溃疡,可视为艾滋病的特征之一。

5.神经系统病变:90%的艾滋病人在不同时期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艾滋病脑炎是由艾滋病毒侵入神经组织引起的,特点是认识能力进行性受损,25%~50%的病人伴有运动及行为异常。脑病发生后从严重痴呆到死亡不超过6个月。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梅毒感染等等,都会造成脑炎。其他神经系统病变还有脑肿瘤、脑出血、脑梗塞、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等。

6.心血管系统病变: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链球菌、结核菌、疱疹病毒感染及卡波氏肉瘤等都可引起脑血管病变。各种机会性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更为多见。

7.肾脏病变:约10%~30%的艾滋病人有肾功能障碍,最常见者为肾小管坏死,早期为蛋白尿,晚期为尿毒症终末期肾病变。

8.眼部病变:症状轻微者可能仅有结膜炎,严重者会丧失视力,并会发生恶性肿瘤。

艾滋病能不能治愈

由于艾滋病病毒复杂的生活史和易发生变异的特性,使之既能侵犯淋巴细胞,又能避开免疫系统的反击,并破坏免疫系统。而迄今为止,除了几种公认的能够抑制和延缓艾滋病发展进程的药物外,尚没有能使艾滋病痊愈的药物。

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各国研制的药物已有数百种,但经药品管理部门正式批准,并被全球认可用于临床的则不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叠氮胸苷(AZT):可以阻碍艾滋病毒的复制,有延缓艾滋病发展、改善全身症状、用药后近期内增加免疫细胞数以及降低某些机会性感染率之作用。应用于分娩前3个月的艾滋病毒感染的孕妇,可减少70%的婴儿被艾滋病毒感染。

二、双脱氧肌苷(DDI):1990年在美国两家权威机构督导下进行了913例临床试验,发现该药能延缓病程的进展,改善机会性感染、痴呆、肿瘤等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三、双脱氧胞苷(DDC):实验及临床使用结果表明其有较强的降低艾滋病毒的作用,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四、蛋白酶抑制剂:对艾滋病毒的蛋白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快速降低病人血浆中的病毒含量,改善临床症状。

上述药物单独应用于临床,在短期内有一定疗效,但均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而且很容易出现耐药,因而目前主张联合用药。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艾滋病毒量,甚至用最敏感的方法也查不出病毒,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很大改善,而且可以降低病毒突变的几率,延缓AIDS发病和延长病人生命。

家庭如何预防艾滋病

家中有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无疑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理解、同情并积极地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有助于缓和家庭内部矛盾,避免艾滋病进一步传播。

一、不要与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发生性接触。夫妻间性生活应该使用避孕套。

二、被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三、手上有创伤、皮肤病(包括湿疹、皮炎等)时,最好不要去照顾患者或感染者。如确有必要接触沾有他们的分泌物、排泄物等物品时要戴橡皮手套,发生直接接触时应及时消毒被污染部位。

四、患者或感染者的衣物勿与家人衣物相混,应分开洗涤。有血液或排泄物污染的衣物应先消毒,再洗涤。

五、与患者和感染者有性接触者应定期到医院做血清学检查。

六、患者、感染者出现精神失常,不能保持环境卫生、拒绝与家人合作时,应送医院治疗。

七、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最好不要生育;不用母乳哺喂。在出生前3个月应用叠氮胸苷(AZT)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减少70%婴儿免受艾滋病毒感染。

由于对艾滋病的无知和恐惧,一些人对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感染者采取冷漠、疏远的态度,歧视、排挤他们,这些不良言行使病人和感染者难于生存,产生变态心理,甚至诱发恶性事件。有的企图自杀,还有的图谋报复,即有意通过性行为或其他途径将病毒传给他人。

实际上,艾滋病毒的生存条件较为苛刻,它必须在特定的人体细胞中“栖息”,离开这样的环境则很快死亡。因此,一般的社交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具,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传播;艾滋病毒不会经餐饮具、马桶圈、钞票、公用电话、电影院、游泳池、体育馆、办公室、学校传播;吃饭、喝水、待客、病房探视、医院看病、谈话不会传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就是说,只要你约束自己的性行为;不吸毒;不盲目使用血液制品,不与他人公用牙刷和剃须刀。你就不必战战兢兢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