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份工作还没开始,就告诉自己:反正我做不好;
一场游戏还没弄懂规则,就告诉自己:反正我会输;
一段爱情刚刚萌芽,就告诉自己:反正美好终究会散去……
因为这种想法作祟,放弃了很多尝试的机会,结果身边的朋友、同事都更上一层楼了,只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于是我们感到挫败,觉得自己永远是失败的那一个。
在心理学上,这种状态叫做“习惯性失败”。
所以,是什么给我们造成了失败的心理暗示?
a. 因为有一个“高不可及”的目标
有一句话,叫做“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看似刚劲有力又足够励志的表达,被很多人奉为圣经。
但我劝你,别过执着于“做到最好”这件事,“最好"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概念,如果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义在要“做到最好”,最有可能的结果是, 你连开始都没有过,就已经放弃了。
b. 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默认自己会失败
曾经拼尽全力的考试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就告诉自己:我不适合考试,便不再尝试;曾经熬夜写下的文案被领导批得一无是处,便对自己说:再努力也没用,我做不好的。
就这样,失败变成了一个自我证明的循环,我知道我自己做不好,所以就不再付出努力,自然便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
所以,很多人所谓的“习惯性失败”,不过是连尝试都没用过的“顾影自怜”。
走出“习惯性失败”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从0.1开始。
从心理学归因的4个维度开始认识:
1.
首先注意的是内因与外因,也就是自我意识,对自己和他人或环境有个认识。
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
外因指行为或时间发生的外部条件,如背景,机遇,任务难度等。
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的,称为内归因。
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原因的,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一个人的成功是他努力的结果还是走了狗屎运呢?大部分情况下并非由内因或外因这样单一方面的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影响,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
2.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社会是复杂的,运动的,变化的,很多事是规定性整合和多样性的统一的结果。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有些是可变的,有些是稳定的。
内部原因,比如人的情绪易变,而人格特征,能力则会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外部原因,比如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气候条件则易于变化。
3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如果是可控的原因,表示一个人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因为努力了,结果会好,不努力,结果就不理想。为什么害怕水(没有水会怎样的图片)为什么怕打雷(心理学害怕打雷说明什么)强迫症吃什么药(强迫思维害怕什么就一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