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和民心、民情联系在一起,蕴含了习俗、行为习惯,人们的基本观念,文化的沉淀……这些社会层面的东西集成到政治层面,做一个统一性的安排,和整个社会的状况充分结合在一起,形成制度。
采写︱张弘
自近代以来,西方一直缠绕着中国。从晚清士人睁眼看世界开始,中国人经历了学习西方,追赶西方,对抗西方、接触西方等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强。
然而,包括学者在内的许多人,对西方依然存在各种认识误区。作为和中华文明一样伟大的文明,西方文明的诞生和成长有着自己独特的轨道和足迹。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筠看来,在西方文明中,政治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西方的政治制度就与中国秦代到清代的帝制有着截然的不同。西方在近代能够诞生资本主义,率先进入工业革命,固然是诸多因素风云际会的结果,但政治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此前出版的《西方史纲》,以及最近出版的《罗马史纲》中,李筠都反复强调:政治制度是文明的硬核。
李筠的研究和写作,虽然以西方为对象,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对于中国的现实关怀。他对西方历史的提纲挈领,一定程度上是为中华文明提供参照;他对罗马作为一个超大共同体兴衰的叙述和分析, 可以让读者思考中国三千多年来统治方式的得失。
几年前,《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曾在中国引发很大反响。在书中,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德隆·阿西莫格鲁和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A. 罗宾逊提出了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的概念,这些观点与李筠对制度的强调颇为吻合。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序中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家、政治学家教授菲利普·佩迪特在《心同此理》中的阐述,也与此不无暗合。西方政治制度的生成和变化,对于中国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政治制度在中西方历史上的作用、中国古代世界与西方古代世界的差别、制度的诞生和成长等问题,《燕京书评》专访了李筠。今天发布的是第一篇,明天发布第二篇。
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治学系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传统与政治现代化、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国家理论。著有《论西方中世纪王权观》《英国政治思想新论》等等。得到App《西方史纲50讲》主理人。
用平等的眼光来看,西方文明也没有中断
燕京书评:你在《西方史纲》和《罗马史纲》都强调,政治制度是文明的硬核,那么,是否可以说,制度是西方文明现代崛起最关键的要素?
李筠:一个巨大的成功肯定是由多种因素凑成,甚至多因素之间还有风云际会的味道,过了时间窗口,错过了机缘,也不一定凑得到一块儿了。所以,它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甚至不可复制的状态。我们后人回看历史的时候去分析这些因素,当然会去剖析到底什么东西最重要。
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最在乎的那些因素。我们政治学讲制度最重要,大概法学家也会同意,因为法律基本上也是制度。但经济学家可能就觉得要打一点折扣,因为很多从民间、市场涌现出来的力量,并不见得开始就是制度形态;虽然经济学家对制度的亲和性也很高,但认同制度的重要性可能会下降一点。如果讲到文化、宗教,这些学科的学者可能会觉得,基本观念的变化、世界观的变化最重要……其实,每一个学科都可以讲到自己强调的因素最重要。驾照在哪里考(为什么开车要有驾驶证)为什么要有金融(为什么会有金融行业)为什么要有理想(关于理想的议论文800字高中)为什么要用单例模式(为什么要有单例设计模式)为什么要有朋友(什么才叫做朋友)为什么要有信仰(拥有信仰的重要性)羊怎么减肥,属羊的瘦身美容按摩法属羊身体如何,养羊秘诀大全24节气有哪些(24节气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节能(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