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仓廪府库

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一般称贮谷的建筑为仓,贮米的建筑为廪,国家贮文书档案的建筑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建筑为库。以仓廪作为贮粮处所的通称;以府库作为国家贮藏文件、物资、金帛处所的通称。隋唐以后,商业性仓库逐渐发展,又有邸店、楼店、塌房、栈等名称。

仓廪

原始社会贮粮用窖穴。半坡村、姜寨等居住遗址旁有大量窖穴。窖穴储粮,后来成为传统。直到隋唐时,全国最大的粮仓──洛阳含嘉仓,还是用窖穴储粮。

《诗经》中已经出现仓、廪等名称,说明已有不同种类的地上粮仓。汉代首都有太仓,各地有常平仓。汉墓出土大量明器陶仓,可供了解民家仓库的形制。这些明器陶仓有两种:方形的仓和圆形的囷。仓一般为一、二层,个别的三层,上层实际是天窗。上覆庑殿或悬山瓦屋顶。北方出土的明器陶仓多建在高台上,有的下部架空;南方出土的,大多下部架空,屋身刻出木框架,表示为木骨夹泥墙。囷的四周多刻斜方格,表示用竹、木筋编成网架,内衬席箔,顶上为圆锥形草顶。宋代的官仓为木构悬山顶建筑,最大进深达6丈,用料粗壮,建筑坚牢。室内铺木地板,高出地面约一尺五寸,称为地棚。仓前檐有廊,庭院有砖铺的晒场。清代规定官仓每座宽五间,进深五丈三尺,面阔一丈四尺,檐柱高一丈五尺,悬山屋顶,每间加天窗。室内地面铺砖,上加木地板,仓门下部留有气孔。

就平面布局而言,据记载,元代官仓有正廒、东廒、西廒、南廒之称,当是四合院或三合院式布局。清代北京的富新仓、兴平仓、旧太仓和南新仓共处一方形大院中,是四合院式和联接式的组合体。另有两横两直四道沟渠流贯四仓。这种布局形式和引入沟渠等都是防火措施。

府库

西汉的未央宫石渠阁是藏图书的府。阁是建在架空的平台上房屋的通称。石渠阁因四周有石渠围绕而得名,可知它是以架空防潮,以水渠防火。唐代以后的档案库称架阁库,小的利用衙署正堂前的两庑,大的专建一院。库房室内铺地板防潮,地板下铺沙防鼠,四面开窗通风,设柜、架以分区储存文件,院中掘池贮水以防火。调阅和抄录档案者使用专设的门厅和廊庑,不与库房相混,制度颇严。武库是府库的一种类型。建于公元前200年的西汉长安武库是当时最大的武器库,遗址近已发掘。它是一个夯土墙围成的710×322米的东西长的大院,中加纵隔墙,成两个近方形院子,分别对外开门。每个院内都在三面建库房,一面敞开,共有7座。最大的一座残长190米,进深45.7米,是已知最大的武器库房。

史载隋朝洛阳宫有左右藏库,左藏共6排,每排25间,每间深17椽,规模很大。明嘉靖年间修建的表章库皇史宬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档案库。明清所建北京太和殿两庑和角库也是库房。清代北京户部衙门后有大库,相当于国家金库。地方衙署也都附建库房。官库围墙高筑,有专人守卫。

图

商用库房自隋唐以来日益增多。在封闭的市内沿墙建商库,称店或邸。地方官府为收取租金,多在城市和交通要道建库,供商人租用,称为邸阁。北宋初期,一些贵官豪族在汴梁汴河泊舟地附近建楼,供商人租用,称为楼店,实即码头仓库,最大的有十三间,称十三间楼。以后官家仿效,建库出租。南宋时在水边建仓库区,每区库房在千间以上,四周环水,既可防火、防盗,又便于运输,专供商贾租用,称为塌房。清代改称为栈或栈房。

仓库要求坚牢,官库尤其如此。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都对国家库房建筑做法作出详细规定,建筑的规格和用料等级很高。商用仓库则简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