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甘;淡;平,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小编整理出含有茯苓的处方共1414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01~1860共60个。
处方1、茯苓饮处方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远志(去心)2两半,芍药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痫,因虚赢气弱,惊悸多梦心神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水2盏,加大枣1个,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1盏,去滓,入铁粉1字,搅匀,食后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2、独活汤处方独活、麻黄(去节)、熟附子、生干姜、川芎、牛膝、白芍药、白茯苓、黄耆(蜜炙)、人参、杜仲(姜制、炒)、甘草(炙)、辣桂、当归、白术、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阳虚寒胜,经气不行,顽肿不用。肾风冷,脚气酸疼,及久痢登厕,风冷入于肠胃,以致两脚细小,成鼓槌风,而痢又不止者。
用法用量方中独活,原作“羌活”,与方名不符,据《医统》改。
摘录《直指》卷四
处方3、黄耆散处方黄耆(去芦,蒸出,擘破,于槐砧上碎锉)1两,甘草半两(炙),柴胡1两(去芦,以布拭去土净,锉,勿犯铁器),人参1两,秦艽1两(须是于脚下左交裂者,以布拭却毛),川升麻半两,山栀子1两(如雀脑者,去皮,以甘草水浸1宿,焙用),黄芩1两,地骨皮半两,茯苓(赤者,以水中澄去浮者,炒用)1两。
制法上为末,以瓷器内盛贮。
功能主治肺脏壅塞咳嗽,涕唾稠粘,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4、茯苓大黄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大黄(锉,微炒)1两,羚羊角(镑)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微炙,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前胡(去芦头)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阳厥多怒,气逆发狂,胸膈躁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淡竹叶10片,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5、桂枝苓泽汤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甘草3钱,桂枝3钱,芍药3钱。
功能主治淋家土湿脾陷,抑遏乙木,发生之气疏泄不畅,故病淋涩;木郁风动,精液耗损,必生消渴。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热服。肝燥发渴,加阿胶。
各家论述苓、泽、甘草培土而泄湿,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
摘录《四圣心源》卷六
处方6、济阴丸处方益母草8分,香附米8分(童便浸炒7次,醋炒3次),熟地4两,当归4两,白术4两,阿胶3两,生地3两,陈皮3两,白茯苓3两,川芎2两,半夏2两,白芍2两,麦冬2两,黄芩2两,杜仲2两,丹皮2两,续断2两,延胡2两,没药1两,甘草1两,吴萸7钱,小茴7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加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顺气益血,调经除带,益子宫,善胎育。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黄酒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7、柴胡散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3分,枳壳1两(麸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藭半两,桂心半两,京三棱1两(炮,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痃癖,体瘦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8、理中汤处方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赤茯苓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心烦筑悸。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9、法制生姜散处方生姜10两(切作片,用青盐掺过,再白面拌浥,焙干用之),桂(去粗皮)1两,青皮(去白)1两,陈皮(去瓤)1两,半夏(生姜制)1两,白术1两,丁香2两半,木香2两半,荜澄茄2两半,缩砂仁1两半,白豆蔻仁1两半,白茯苓1两半,甘草(炙)半两,葛根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饮酒过多,或生冷停滞,呕逆恶心,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分,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10、鬼箭羽散处方丹参5两,鬼箭羽5两,白术5两,独活5两,秦艽3两,猪苓3两,知母2两,海藻2两,茯苓2两,桂心2两。
功能主治微除风湿,利小便,消水谷。主终身水肿,腹大,四肢细,腹坚如石,小劳即苦足胫肿,小饮食便气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3斗,浸5日。每服5合,每日3次,任性量力渐加之。岁久服之,乃可得力耳。愈后可长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
处方11、海藻汤别名海藻散
处方海藻4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细辛2两,杏仁50枚,生姜1两,茯苓6两(1方无五味子、生姜)。
功能主治咳而下利,胸中痞而短与,心中时悸,四肢不欲动,手足烦,不欲食,肩背痛,时恶寒。
用法用量海藻散(《圣惠》卷四十六)。
摘录《千金》卷十八
处方12、茯苓饮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白术(炒令香)1两,甘草(炙令赤)1两,栝楼根(锉碎)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黄芩(去黑心)2两,枳壳(去瓤,麸炒令黄)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烦热,身体微肿,不能食饮,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空心、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13、健脾丸处方橘皮48两,山药48两,白术(炒)72两,黄耆24两,厚朴(炙)24两,甘草24两,苍术(炒)24两,泽泻24两,猪苓24两,扁豆(炒)24两,桔梗24两,白芍24两,芡实(炒)24两,茯苓24两,苡米(炒)24两,莲子肉24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冷汗水为小丸。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和胃祛湿。主饮食不节,停食伤脾,食物不化,体倦神疲。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14、调气汤处方白芍药1钱,陈皮1钱,生地黄1钱,黄柏(盐水炒)1钱,香附子(醋制)1钱,知母(盐水炒)1钱,当归身1钱,枳亮8分,白茯苓8分,甘草(用生梢)5分。
制法上锉碎。
功能主治因暴怒,以致瞳神散大者。
用法用量白水2钟,煎至1钟,去滓热服;服此药后,兼服磁朱丸。
摘录《审视瑶函》卷五
处方15、紧皮丸处方生地黄(炒松)1两,姜半夏1两,车前子1两,台党参3两,姜厚朴1两半,当归身(酒洗)2两,赤茯苓(去皮,忌铁)1两,苍术(米泔浸,炒)2两,神曲(炒)1两,木通1两,猪苓(去皮,忌铁)1两,泽泻1两,青皮(醋炒)1两,破故纸(盐水炒)2两,陈皮1两半,麦芽(炒)1两半,莪术(醋炒)8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臌胀。
用法用量每日早服40丸,午服30丸,晚服20丸,白汤送下。
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二
处方16、荆防渗湿散处方人参、荆芥、防风、白芷、云茯苓、漂术、苍术(制过)、甘草。
功能主治痘疹溃烂不靥。
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处方17、金箔丹砂散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甘草1钱,茯苓1钱,犀角1钱,南硼砂1钱,白药子半钱,牙消半钱,甜消半钱,龙脑、麝香(任意使)。
制法上为末,以盒收之。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惊候。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1字,用金银麦门冬汤调下;或薄荷汤亦得。无病小儿3-5日1服,永无诸疾。
摘录《永乐大典·医药集》卷九七六引《经济小儿保命方书》
处方18、泻热栀子散别名栀子汤、黄芩栀子汤
处方栀子仁1两,赤芍药1两,犀角屑1两,赤茯苓1两,黄芩1两,射干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胃实热,苦头痛,汗不出,状如温疟,唇口皆干,或生乳痈,及缺盆腋下肿。
用法用量栀子汤(《圣济总录》卷六十)、黄芩栀子汤(《普济方》卷三十五)。
注意忌炙爆热面。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19、海藻浸酒处方海藻(洗去咸)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防风(去叉)3两,独活(去芦头)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白术3两,鬼箭(去茎用羽)2两,当归(切,焙)2两,大黄(锉,醋炒)4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生绢囊贮,以酒2斗浸之,春、夏5日,秋、冬7日。
功能主治气肿,行走无定,或起如蚌,或大如瓯,或着腹背,或着臂脚。
用法用量初服3合,空心、午时、临卧各1服。若频利即减,未利加至4-5合,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20、矾石丸处方矾石(煅1宿)2两,旋覆花5分,桂(去粗皮)5分,枳实(浸,去瓤,麸炒)5分,人参5分,干姜1两半,芍药1两半,白术1两半,茯苓1两,乌头(炮,去皮)1两,细辛(去苗)1两,大黄(湿纸裹煨)1两,厚朴(去皮,姜制)1两,吴茱萸(炒)1两,芫花(炒)1两,橘皮1两,甘遂(炒)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外寒客搏,内冷相合,气收液聚,化而成饮,因服热药,自腰以上,复增客热,散而为汗,亡阳内虚,睡中惊悸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饮送下。未知渐加。
摘录《续易简》卷一
处方21、大温惊丸处方人参5钱,茯苓5钱,白术5钱,辰砂5钱,麦门冬5钱,木香5钱,代赭石5钱,甘草1两,酸枣仁1两,僵蚕钱半,桔梗尾钱半,全蝎5个,金箔6片,银箔6片。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急惊潮热,慢惊夜啼,搐搦,心热烦躁。
用法用量量小儿大小服之。急惊潮热,加薄荷、竹茹;慢惊,加冬瓜仁,夜啼,加灶心土;搐搦,加防风;伤风,加荆芥;痘疹,加蝉退;常服用金银花、薄荷,俱煎汤下;治心热烦躁夜啼,常用安神定志去惊药;如惊风已退,神志未定者,加琥珀、远志。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22、丁香烂饭丸处方公丁香1两,茯苓皮3两,炙甘草1两,甘松3两,砂仁3两,益智仁3两,母丁香1两,山棱1两,莪术1两,香附1两,木香1两。
制法蒸饭为丸。
功能主治饮冷伤中,食滞不化,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
摘录《成方便读》卷三
处方23、金锁玉玄丹处方龙骨(煅)3钱,朱砂3钱,茯苓8钱,巴戟1两6钱,肉苁蓉(焙)1两6钱,芦巴(焙)1两6钱,故纸(炒)1两,五倍子8钱。
制法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天将明必溏泄一次,为肾泄。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24、鹿茸肾气丸处方熟地5两,萸肉3两,鹿茸3两(锉),丹皮1两半,山药3两(炒),茯苓1两半(蒸),泽泻半两,菟丝3两(焙),龟版3两(盐水炙),巴戟3两(炒),石斛3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肾虚不能纳气,眩晕脉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3-5钱,淡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熟地补阴滋肾脏,萸肉秘气涩精海;鹿茸壮元阳以归肾,龟版壮肾水以滋阴;山药益脾阴,茯苓渗湿热,丹皮平相火,泽泻泻浊阴;菟丝补肾填精,巴戟补火温肾,石斛以退虚热也。丸以白蜜,下以盐汤,使肾水充足,则虚炎自退,而真气无不归原,何眩晕之有?此补肾纳气之剂,为肾虚眩晕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处方25、健脾渗湿饮处方人参5分,白术5分,苍术5分,防己(酒拌)5分,黄柏(炒)5分,川芎5分,陈皮5分,当归5分,茯苓5分,木瓜(不犯铁器)3分,柴胡梢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小儿疮疡初起,焮肿作痛,或湿毒下注,或环跳穴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如3-5剂不退,加桂少许,酒煎亦可。小便涩,加牛膝;身痛,加羌活。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二
处方26、茯苓酥处方茯苓(取山之阳茯苓,其味甘美,山之阴茯苓,其味苦恶,拣得之,勿去皮,刀薄切,晒干,蒸令气溜,以汤淋之,其色赤味苦,淋之不已,候汁味甜便止,晒干捣筛)3斗。
制法取好酒大斗1石,蜜1斗,和茯苓末令相得,纳1石5斗瓮中,熟搅之100遍,蜜封之,勿令泄气。冬月50日,夏月21日,酥浮于酒上,接取酥,其味甘美如天甘露,可作饼,如手掌大,空屋中阴干,其色赤如枣。
功能主治除万病,久服延年。
用法用量饮食1饼,终日不饥。
注意忌食米醋。
摘录《千金翼》卷十二
处方27、健脾利水生化汤处方川芎1钱,茯苓1钱半,归身2钱,黑姜4分,陈皮5分,炙草5分,人参3钱,肉果1个(制),白术1钱(土炒),泽泻8分。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块已除,患泻症。
用法用量寒泻,加干姜8分;寒痛,加砂仁,炮姜各8分;热泻,加沙黄连8分;泻水腹痛,米饮不化,加砂仁8分,麦芽、山楂各1钱;泻有酸嗳臭气,加神曲、砂仁各8分泻水者,加苍术1钱。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处方28、茯苓半夏汤处方茯苓4两,半夏2钱半(汤洗7遍),旋覆花3钱,甘遂(锉末,炒)1钱。
功能主治酒疸。心下懊痛,足膝胚满,小便黄,面发赤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湿加于热,内蒸脾气。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盏,煎至1盏,去滓,将甘途末分2服,用药汁半盏调服。以利为度。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处方29、栝楼瞿麦丸别名瓜蒌瞿麦丸
处方栝楼根2两,茯苓3两,薯蓣3两,附子1枚(炮),瞿麦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气,利水,润燥。主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
用法用量瓜蒌瞿麦丸(《济阳纲目》卷九十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瞿麦丸”。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心典》:此下焦阳弱气冷,而水气不行之证,故以附子益阳气,茯苓、瞿表行水气。观方后云“腹中温为知”可以推矣。其人苦渴,则是水寒偏结于下,而燥火独聚于上,故更以薯蓣、栝楼根除热生津液也。夫上浮之焰,非滋不息;下积之阴,非暖不消;而寒润辛温,并行不悖,此方为良法矣。欲求变通者,须于此三复焉。②《金鉴》:小便不利,水蓄于膀胱也。其人苦渴,水不化生津液也。以薯蓣、花粉之润燥生津,而苦渴自止;以茯苓、瞿麦之渗泄利水,而小便自利;更加炮附宣通阳气。上蒸津液,下行水气,亦肾气丸之变制也。然其人必脉沉无热,始合法也。
临床应用①慢性肾小球肾炎《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1:59):刘某某,女,40岁,重庆建设银行职工,1964年12月20日初诊:水肿,小便不利一年许,口渴增剧,水肿加重两月左右。现证:全身水肿,口渴引饮,腰冷腿软,精神萎靡不振,纳差,每餐约1两米饭,小便不利,短少而淡黄,尿无热感,大便2-3天1次,不结燥,面色浮白,唇淡,无苔乏津,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中西药,治疗一年左右疗效不显,近两月来,病情加剧,其人苦干渴饮,水肿愈增,小便淡黄短少,于是前来重庆市第二中医院就诊。此系肾阳不足,气化紊乱,形成上燥下寒之渴肿、小便不利证。拟以润燥生津,温阳利水主治,方用栝楼瞿麦丸改用汤剂,加鹿胶以填补精血。方药:栝楼根30g、淮山药30g、茯苓15g、瞿麦15g、制附片15g(另包,先煎2小时)、鹿胶12g(另包,蒸化兑服)。上方服2剂,口渴大减,饮水量减少一半,水肿亦大减,小便量增多而畅利,饮食增加,其余舌脉同上,效不更方,将原方再进2剂。口渴更减,小便畅利,水肿基本消失,饮食接近正常,大便正常,腰冷消失。现觉腰酸腿软,精神仍疲倦,夜尿3-4次,舌质淡,无苔微润脉沉细。于原方中将栝楼根改用15g,其余药物和剂量不变,嘱进2剂。服药后渴饮,水肿消失,饮食正常,精神比原来大有好转,时而仍感疲乏,尿色淡黄无热感,夜尿2-3次,腰酸腿软,面色接近正常,唇淡红,舌质淡,无苔津润,脉沉细。②癃闭《山东中医杂志》:(1983;2:8):患者余某,年72岁,患小便点滴不通,曾用八正、五苓及西药利尿、导尿诸法均不效。患者拒用手术,经友人介绍余诊,诊见:口渴甚苦而不欲饮,以水果自憩之,小便点滴不通,少腹胀急难忍,手足微凉,舌质淡胖有齿痕,苔黄腻偏干,脉沉细而数。诊为高年癃闭,投瓜蒌瞿麦丸加车前、牛膝、天花粉12g、瞿麦10g。茯苓12g、山药12g、牛膝12g、车前子12g(包)、熟附子10g。药服1剂,小便渐通,胀急略减,再3剂病去若失。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30、大圣散处方川白芷2两,藁本2两,川椒2两,人参2两,白姜2两,丹参2两,白术2两,厚朴2两,石枣2两,卷柏2两,茯苓2两,柏子仁2两,细辛2两,桔梗2两,当归2两,白芍药2两,川芎2两,阿胶2两,石膏2两,桂心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藕自然汁、生姜自然汁1盏,蜜1盏,同煎数沸,令香熟,入药调成膏,用砂器贮。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每服1匙,灯心、枣汤化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二
处方31、大补汤处方人参、黄耆、熟地、当归、川芎、白术、白芍(酒炒)、木香、官桂、甘草、白茯苓、青皮。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遇天行出疹痘者。
用法用量水煎,入烧人屎服。发热,加酒炒升麻、葛根;出大甚,加连翘、大力子;虚甚者,加熟附子;自利,加诃子;寒月,加桂。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32、涤痰丸处方半夏曲、枯矾、皂角(去皮子)、玄明粉、茯苓、枳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霞天膏为丸。
功能主治多痰。食饮才下便痰涎裹住,不得下者。
用法用量《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本方用法:每服三十丸。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33、茯苓饮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人参半两,白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生姜半两,甘草1分(炙)。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头眩重,憎闻食气,闻便呕逆,四肢重不自持。
用法用量分为2剂。每剂以水4盏,煎取1盏半,去滓,分2次食前温服,如人行3-5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34、茯苓煎处方白茯苓5斤(去黑皮)。
制法上药治下筛,以熟绢囊盛,于3斗米下蒸之,米熟即止,晒干,又蒸,如此3过,乃取牛乳2斗和合,着铜器中,微火煮如膏,收之。
功能主治养老延年。
用法用量每食以竹刀割取,随性任饱服之,则不饥。如欲食,先煮葵菜汁饮之,任食无碍。
摘录《寿亲养老》卷四
处方35、济阴丸处方熟地8两,枣皮4-5两,山药4两,茯苓3两,龟版胶3两(酒蒸),肉桂3两,附子3-4两,杜仲(淡盐水炒)3两,菟丝子(淘净泥沙,酒蒸)4两,五味2两。
制法先将地黄、枣皮捣成膏,余药研末,加龟胶,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肾经阴阳两亏,两尺脉空虚无神,将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7-8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会约》卷二
处方36、茯苓汤处方茯苓4两,厚朴4两,槟榔2两,白术2两,生姜10两(一方有吴茱萸人参各2两)。
功能主治心头气结,连胸脐皆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9升,煮2升7合,绞去滓,分温3服,每服约去如人行7-8里。须利,加槟榔末1两5钱,汤欲热时入之,3日服1剂,屡服5-6剂,可则停。
注意忌酢物、桃、李、雀肉。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五
处方37、法制竹沥丸处方陈皮(去白)3两,白术(炒)3两,白茯苓3两,炙甘草3两,半夏曲3两,贝母3两,枳壳3两,神曲(炒)3两,桔梗3两,黄芩3两,玄明粉1两,香附子(制)1两。
制法上为粗末,用大瓷盆以竹沥1碗,入姜汁,酒半盏和匀拌诸药,日中晒干,仍依法入竹沥、姜汁拌晒7次为度,磨罗为细末,酒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化痰利膈,止嗽,止呕吐,进食开胃。主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80丸,食后或卧时白汤送下。3日便见效验,久病者7日效,疲者1月痊愈。
摘录《医统》卷四十三引海上道人方
处方38、茯苓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黄连(去须,炒)1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飧泄,米谷完出。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39、海藻连翘汤处方白茯苓、陈皮(去白)、连翘、半夏(姜制)、黄芩(酒拌炒)、黄连(酒炒)、南星(姜制)、牛蒡子(炒)、柴胡、三棱(酒炒)、莪荗(酒炒)、僵蚕(抄去丝)、昆布、海藻、羌活、防风、桔梗、夏枯草、川芎、升麻。
功能主治诸般结核,瘰疬、马刀、瘿瘤、痰核。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薄荷,煎,食后服。
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40、理中汤加丁香柿蒂散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陈皮1两,半夏1两,良姜(炒)1两,丁香1两,柿蒂1两,生姜1两5钱,甘草5钱。
功能主治病后胃中虚寒者,呃逆至8-9声相连。
用法用量水煎服。合苏合香丸尤妙。甚者,加附子。
摘录《风痨臌膈》
处方41、鸡肠散处方鸡肠(烧)半两,牡蛎灰半两,白茯苓半两,真桑螵蛸(微炒)半两,辣桂2钱半,龙骨2钱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遗尿,肾与膀胱俱虚而挟冷所致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直指小儿》卷四
处方42、胶芩四君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蜜炙)1钱,茯苓1钱,甘草(炙)1钱,阿胶(炒珠)1钱,黄芩(酒炒)1钱,生姜3片,大枣2枚。
功能主治妇人胎动。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胶艾四君汤,与组成不符,据《竹林女科》改。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43、桂心粥处方桂心4分,茯苓6分,桑白皮12分。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胸膈气壅结,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取1升半,去滓,量事着米煮粥食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引《食医心鉴》
处方44、济神丸处方茯神4两,茯苓4两,桂心4两,干姜4两,菖蒲3两,远志(去心)3两,细辛3两,白术3两,人参3两,甘草2两(炙),枣膏8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和,更捣万杵,为丸如弹丸大。
功能主治积聚结气,呕逆,心腹绞痛,口干,胀,酢咽吐呕。
用法用量每含1丸,有津咽之,尽,更含之。若食生冷宿食不消,增1丸。
摘录《千金翼》卷十二
处方45、荡胞汤处方朴消3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熬)3两,茯苓3两,牡丹皮3两,大黄3两,人参2两,桂心2两,芍药2两,厚朴(炙)2两,细辛2两,牛膝2两,当归2两,橘皮2两,附子1两半(炮,去皮),虻虫(去翅足,熬)60枚,水蛭60枚(熬)。
功能主治妇人断续20-30年及生来无子并数数失子。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6合,渍1宿,煮取3升,分4服,日3次,夜1次。每服相去3时辰。少时更服如常,覆被少取汗,汗不出,冬月着火笼,必下积血及冷赤脓如赤小豆汁。本为妇人子宫内有此恶物令然,或天阴脐下痛,或月水不调,为有冷血不受胎,若斟酌下尽,气力弱,大困不堪更服,亦1日2-3服即止。如大闷不堪,可食酢饭冷浆1口即止。然恐恶物不尽,不大得药力,若然,忍服尽大好,1日后仍着导药。
摘录《千金翼》卷五
处方46、茯苓汤处方饴胶8两,白术4两,茯苓4两,干姜2两,甘草2两。
功能主治肾着之为病,从腰以下冷痛而重如5000钱,腹肿。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饴令烊,分4服。
摘录《医心方》卷六引《深师方》
处方47、黑虎丹处方羌活半两,白术半两,五加皮半两,肉桂半两,槟榔1两半,川乌1两半,黄耆1两半,白茯苓1两半,赤芍药1两半,附子1两,熟地黄1两,乌药1两,生苍术1两半,当归1两半,川牛膝1两半,虎胫骨1两半,白蒺藜1两半,杜仲1两半,黑小豆半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筋骨软弱,步履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盐酒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八引《医方大成》
处方48、经验健脾丸处方党参(去芦)40两,青皮(炒)40两,白术(炒)80两,山楂40两,茯苓80两,石斛40两,橘皮40两,香附(炙)40两,山药80两,神曲(炒)40两,半夏曲(炒)40两,甘草40两,枳实(炒)40两,麦芽(炒)40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消食。主脾胃虚弱,饮食不化,中气不足,面黄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9、茯苓膏处方猪蹄2具(治如食法),白粱米1斗(洗令净,2味以水5斗,合煮猪蹄烂,取清汁3斗,用煮后药),白茯苓5两,商陆5两,萎蕤1两,白芷2两,藁本2两。
制法上(口父)咀,以前药汁3斗,并研桃人1升,合煮,取1斗5升,去滓。瓷瓶贮之,纳甘松、零陵香末各1两人膏中,搅令匀,绵幕之。
功能主治令皮肤悦泽白润。主面多(黑干)(黑曾)及手皴。
用法用量每夜用涂手面。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一
处方50、保童丸处方人参、白术、甘草(炙)、苍术(泔)、厚朴(姜汁炒)、陈皮、茯苓、猪苓、泽泻、藿香、丁香、半夏曲、干姜(炒)、肉桂、白豆蔻、青皮、槟榔、肉豆蔻(面包煨)、滑石(炒)、全蝎、木香、诃子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神曲作糊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因寒伤风冷食积,肚疼吐泄呕恶。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饮送下。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处方51、柏子仁汤处方人参、半夏、白茯苓、陈皮、柏子仁、甘草(炙)、麝香少许(另研)。
功能主治关格。
用法用量《张氏医通》有白术,无半夏。主治胃虚关格,脉虚微无力。加郁李仁更妙。
各家论述《法律》卷五:此方用六君子汤去白术之滞中,加柏子仁、郁李仁之润下,少加麝香以通关窍,非不具一种苦心,然终不识病成之理,不知游刃空虚,欲以麝香开窍,适足以转闭其窍耳。
摘录《准绳·类方》卷三
处方52、定喘丸处方苏梗12两,白芥子(炒)12两,苏子(炒)12两,桑皮15两,苏叶12两,百合9两,杏仁(去皮,炒)18两,莱菔子(炒)2两,橘皮18两,天冬4两,川贝母15两,知母6两,法半夏6两,紫菀4两,麦冬8两,生地3两,冬花4两,白术(炒)10两,当归6两,首乌(炙)4两,阿胶(炒珠)32两,茯苓10两,黄耆16两。
制法上为细末,每20两兑龙涎香3分,用梨膏为丸,重1钱,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理肺补气,止嗽定喘。主肺虚气亏,劳伤久嗽,喘咳痰盛,春秋举发。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3、大半夏汤处方人参1两,茯苓4两,青竹茹5两,大黄6两,橘皮3两,干姜3两,泽泻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呕吐。
用法用量以水8升(用泉水、东流水尤佳),煮取3升,服7合,日3夜1。已利,去大黄。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大酢。
摘录《外台》卷八引《集验方》
处方54、金樱子丸处方丝饼5钱,茯苓(酒拌,蒸,晒)3钱,牡蛎(煅)1钱5分,金樱子(去毛,去核,蒸熟)2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补涩。主遗泄精滑。
用法用量每服3钱,酒送下,或淡盐汤送下。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处方55、金锁玉关丸处方鸡头肉2两,莲子肉2两,莲花蕊2两,藕节2两,白茯苓2两,白茯神2两,干山药2两。
制法上为细末。金樱子2斤,去毛刺,捶碎,水1斗,熬至8分,去滓,再熬成膏,仍用少许面糊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遗精白浊,心虚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不拘时候,温米饮送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处方56、茯苓丸别名茯苓煎
处方茯苓4分,白术4分,椒目4分,木防己5分,葶苈5分,泽泻5分,甘遂11分,赤小豆2分,前胡2分,芫花2分,桂心2分,芒消7分(别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支饮上气,黄疸及脚气、消渴后成石水,腹胁坚胀,足胫浮肿,上气不得卧,口干,颈脉动,腹胀间冷,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茯苓煎(《鸡峰》卷十九)。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丸中芫花、甘遂、葶苈、芒消、椒目、防己兼走二便;佐以茯苓、白术、桂心、泽泻、前胡、赤小豆利水下气之味,深得峻药缓攻之妙。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引《古今录验》
处方57、桔梗散处方桔梗1两(去芦头),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白茯苓3分,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高良姜半两(锉),甘草2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霍乱。食不消化,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仓粳米50粒,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58、胡椒丸处方胡椒1两,荜茇1两,干姜3分(炮裂,锉),白术1两,桂心3分,诃黎勒皮3分,人参3分(去芦头),款冬花半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捣200-300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上气,心腹虚冷,胸满不食,时复呕沫。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姜橘汤下,日3-4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59、调中散处方青橘皮(去白,焙)1两,人参1两,木香1两,白茯苓半两,丁香半两,白术半两,大腹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热不调致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用1钱,水1小盏,加生姜3片,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涣方
处方60、既济汤处方大熟地1两,萸肉1两(去净核),生山药6钱,生龙骨6钱(捣细),生牡蛎6钱(捣细),茯苓3钱,生杭芍3钱,乌附子1钱。
功能主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一切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
临床应用1.大便滑泻:一人,年二十余,禀资素羸弱,又耽烟色,于秋初患疟,两旬始愈。一日大便滑泻数次,头面汗出如洗,精神颓愦,昏昏似睡。其脉上盛下虚,两寸摇摇,两尺欲无,数至七至。延医二人皆不疏方。愚后至,为拟此汤(既济汤),一剂而醒,又服两剂遂复初。2.心疼:友人张某某,曾治一少年,素患心疼,发时昼夜号呼。医者屡投以消通之药,致大便滑泻,虚气连连下泄,汗出如洗,目睛上泛,心神惊悸,周身瞤动,须人手按,而心疼如故。延医数人皆不敢疏方。张某某投以此汤(既济汤),将方中萸肉倍作二两,连服两剂,诸病皆愈,心疼竟从此除根。
摘录《袁中参西》上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