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含有文化的名言名段、长句子20个,每一段200字左右。作者有朱大可等。
1、值得一提的是,近年的校园文学作品,不少作者在努力克服囿于校园的缺点,他们敢于将目光投向变化的外部世界,敢于将灵魂的触角伸向社会文化敏感的神经,因此题材明显拓宽。如有些校园写作者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在作品中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有些校园文学作品还触及腐败现象与世界和平问题,有的还将文笔伸向历史深处,探寻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2、事实是,立场获得之艰难“难于上青天”,于今为烈。否则就无法理解,何以现在假解构之名掩无立场之实的知识分子如过江之鲫了。问题在于,立场一旦获得,势必要求坚持,是否会必然地导致独断与主动施暴?文明史对此提供了相当不同的经验与证据,然而热爱文明并且心灵细嫩的教授、白领以及众多的白领候补者们总喜欢偏执一词,人云亦云地在那里嚷嚷着雅各宾、加尔文、奥斯维辛、古拉格和文化大革命,仿佛只有放弃立场才能天下太平,全然忘记了苏格拉底、布鲁诺、丹东、罗伯斯庇尔以及张志新正是死于一种对自己立场的信奉与坚持。
3、中国传统都市(市镇)文化的代表是庙会,进而是由庙会演化而来的农贸市场。但庙会和农贸市场都不是上海的特点。上海的城隍庙不过是一个摆设,一个噱头。上海都市文化的代表是徐家汇和外滩一带。徐家汇是指挥中心,外滩是前沿阵地。徐家汇是文化批发中心,外滩是文化展览馆。这两个地方的文化,几乎没有什么中国农业文明的色彩,而是西方文明的翻版。
4、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
5、文学进入当代以来,文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以往文学的生产者是高高在上的社会精英或文化人,他们和社会大众是属于不同阶层的,而现在文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不是相互对立或分离的传统社会阶层,而是由相互转化和渗透的阶层组成。也就是说,文学的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是交叉重叠的,是模糊化的。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当代社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以及电子媒介信息的迅速流通,使得各个阶层的生存能力普遍提升,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其文化知识的差异日益模糊或消失,于是,文学与文化不再是某一个独特阶层的专利,而变成了大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6、什么是网络文学?抑或是否存在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文学样式的别的什么文学?无论传统的文学批评界还是IT、网络界,对于网络文学的问题从来没有达成过共识。作为文化实践,确实存在着大量被称为“网络文学”的作品和文化现象,并且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根本不可能也不必要在学术意义上对网络文学概念问题加以确认,谁要是在概念上认真下功夫恐怕就该下地狱了——连上帝都不会怜悯这种笨伯。
7、她是密集的,绵延的,奉献的,忘我的;是优雅的,柔韧的,乐生的,超越的;是和平的,博大的,善良的,真实的;并且是远远超出我们所认识之美的;然而,她亦是苦难的,历经艰辛的,是在漫长的黑夜中脚踏实地走向光明的;她是一叶承载着中华文化中诸多因素:包括哲学的、宗教的、民俗的、文学艺术的等诸多领域里的精华的绿色小舟。
8、“E体化”对于未来世纪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无法回避的,特别是网络与立言的关系,还将受到严峻的考验。颠覆腐朽的文化等级、释放被压抑的欲望、寻求一种想象的平等……,网络之功功大莫焉。但是也必须看到甚至应该警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同样不会有不付出成本的语言旅行。仅仅把语言当作消费品耽于享乐只会降低思想的含量,从而导致语言同思想的分离。在一个更为深远的意义上,那将是语言和思想的死亡。
9、胡耀邦接受了中国古代文化“立德、立功、立言”的思想,他希望真正的共产 党员能为人民的事业立德、立功、立言。他说:“我们共产党员要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使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只要人民富裕起来,我们就有办法了。决不能把人民 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对立起来,国家的利益离开了人民的利益,就是抽象的,没有意义的。试想,离开了人民,还有什么国家?”
10、每当我想到这些古老的文化,我的心中都无法不激起某种怀旧情绪。说是怀旧,其实也许还是一种渴望,渴望体会那时候历史进程那种甜美的缓慢。古埃及文化延续了好几千年,古代希腊持续了差不多一千年时间。从这一点来看,人的生活在模仿着历史:一开始,它沉湎于一种纹丝不动的缓慢中,然后,渐渐地,它加快了速度,后来,越来越快。
11、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既做电脑,又做房地产,还做投资,然后用同一套体系去进行人事建设和激励。让这样的企业与高度专业化的企业竞争,想取胜是非常困难的……多元化非常忌讳采用企业事业部的方式——由企业总部给各事业部制定战略,进行激励。而采取子公司的形式就不同。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可以有独立的战略体系、执行体系和文化建设体系。
12、“地域写作”在儿童文学界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地域写作与作家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从文学发展史来看,地域文化一直是作家难以摆脱的情结,故乡、故园的自然风物,乡俗人物、历史遗迹、文化传统从作家的童年、少年时代起就感染着作家,熏陶着作家,日积月累,这就逐步形成了作家的“乡土依恋”。而这“乡土依恋”情结又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情感之源并自然形成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母题。
13、中国图书出版进入WTO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与世界接轨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而且有利于中国图书出版走出旧体制的臼巢,有利于激发中国图书原创力。说它是挑战,是因为入世必然带来西方文化垃圾不可避免的进入,这不但会伤害中国现有的出版环境,而且会消解优秀图书出版对优秀文化传递功能。就儿童文学引进而言,近年明显是升温的,而且差不多成了少儿出版的基本策略。
14、也正是作家们诗人们在新世纪来临的文化转型期及时调整了创作心态和方向,所以近两三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实现了与世界儿童文学的国际对话,一批作家和诗人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艺术的有机因子,将自己的创作与全球化的文学话题与焦点结合起来,与儿童的本质和儿童文学的本质结合起来,突破民族性、地域性、私人性的局囿,建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儿童的公共文学审美空间。
15、复调小说利用奇特化情节,就是要将叙事的均匀节奏打乱,将叙事的速度“耽搁”下来,“定格”在两点上(边沿、广场)。这种耽搁表明,如果目的不明或虚假,急于前行有何意义?“广场”是大众生活的地带。在那里有众多“失去了而不寻找、忘却了而不追忆”的人。他们在“广场”上演出种种闹剧(其实,这是“逛欢节”文化的一种变体)。而复调小说所描写的“广场”上的事件,往往造成一种“狂欢化”的效果。在这里,“奇特化情节”打破了人们惯于认同的日常生活结构,诸多笑的因素也消解了日常生活中权力的威严。
16、在互联网和民粹主义的时代,公知的地位受损是合乎逻辑的。其原因是:第一,公知和伪公知彼此混杂,令人雌雄难辨;第二,即便是真公知,也很容易在利益诱惑下蜕变,丧失独立立场,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第三,在反精英的民粹主义思潮中,公知的群体往往会成为被批评和鄙夷的对象;第四,公知是寻常人,而并非圣贤,公知也会犯错,有时甚至犯低级错误,这种错误在互联网上被放大之后,就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朱大可
17、中国有一句俗话富不过三代,所以我这么多年一直在着手做产业,做慈善。我想需要找到适合的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我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瓶颈,我相信我一定会富过三代、四代、五代,因为我给他们留下的是最美好的品德,一种精神财富,给他们留下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美好道德和品德,做人做事一种懂得感恩的人,懂得吃苦、吃亏是福的人。
18、怎样看待和理解网络文学的意义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是我个人并不会在网络文学当中寄托我对文学的什么期待,而是倾向于把它视为一种表征、一种后现代文化表达的载体和结果。它与以往话语方式最显着的区别在于,它对自身从来都没有意义期待。作为文化变迁时代的异端力量,它的主体是散乱的、破碎的。也许这就是未来文学和语言将要面对的命运?且刷新再看。
19、生活中不增加一点文学的眼光,生活将是多么乏味。比如说中秋赏月,试问中秋节的月亮与平时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吗?没有。但,我们中秋赏月时,情感是和平时不一样的。中秋的月亮,是一个诗歌的月亮,文学的月亮,是苏轼、李白笔下的月亮……承担了太多的文学的内容。我们在中秋节看到的月亮,是我们在情感记忆、文化记忆中的月亮,此时的月亮承载了比月亮更丰富的东西。
20、我很喜欢“都市历炼”和“生命感悟”这两辑,前者披露了学子们在都市生活的内心文化冲突,后者展露了学子们对生活、生命、世界乃至宇宙等的哲学思考,向人们证实了当代大学生是有思想的一代人,他们绝对不是彻底的感官主义、感性文化的崇拜者,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他们是值得骄傲的风华正茂的一代新人。也许在许多饱经风霜的、在社会上闯荡多年的人看来,他们还稍嫌幼稚,可他们的睿智是值得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