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为什么在高空就能知道地面和地下的资源?

  2000年4月9日在西藏波密县易贡湖发生罕见的山体滑坡,造成河流堵塞,湖水猛涨,淹没了大量农田和房屋。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此时在7783km的高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并向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提供了滑坡地区的多幅遥感图像,反映了滑坡发生前、后几天以及发生后1个月的情况。随后,“资源一号”卫星又给人们提供了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图像,这些图像为抢险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专家的建议下,在雨季前采取紧急措施,炸坝释放湖水,收到很好的减灾效果。可以说在这次减灾中,“资源一号”卫星功不可没。   地球上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然而,进行实地勘探时往往受到一些条件或地理位置的限制,如冰雪覆盖的两极地区,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浓荫蔽日的原始森林或干旱荒芜的沙漠地带,特别是蕴藏着无数资源的浩瀚海洋,利用直接勘测显然无法完成。而对于诸如区别农作物的类别、成熟程度,判断森林树木的品种、长势,及时发现病虫危害和观察防治效果,掌握河流水位的变化,海洋暖流的动向和浮游生物的迁移等,都是在地球表面难以实行全面勘察。这一系列的工作带来了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展,虽然地球资源卫星处在高空中,但是它可以利用无线电波对陆地、地下及海洋的资源进行探测。   地球资源卫星是1972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型卫星,是航天技术、遥感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美国于1972年7月3日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随后又连续发射了5颗陆地资源卫星和1颗海洋资源卫星。前苏联从1977年起发射了“流星”系列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勘测卫星。法国于1986年也发射了先进的“斯波特”商用地球资源卫星。1975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后来又发射了“资源1号”和“资源2号”卫星。   地球资源卫星对工农业生产和地质、水文、海洋、矿藏、环境监测、生态平衡和预防自然灾害都有巨大作用。它可以寻找矿藏和油田,找水和查火,预报农作物病虫害和产量,查清牧草分布和浮游生物的分布与密度,等等,并且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比如用飞机进行航空测量中国领土一遍,需拍150万张照片,费时10年;而用地球资源卫星测绘,则只需约500张照片,几天就可完成。要把整个地球测量一遍,也只不过需要18天的时间。地球资源卫星通过光学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和其他传感器获取大量的图像数据信息,并利用无线电波将这些图像数据信息传回地面,地面设备再根据己掌握的各类物质波谱的特性来进行对比、判断、编目、存储等,从而掌握各类资源的特征、状况及分布情况。   目前,应用无线电波的地球资源卫星正迅速、广泛、准确、全面地为人类提供着快、新、可靠的资源信息资料,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