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大水面放养河蟹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因其品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目前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加之又有人工养殖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使得养蟹业在全国迅猛发展,并成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发展渔民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一、北方地区大水面放养河蟹的兴起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河蟹的人工繁殖技术普及以后,河蟹养殖在辽河口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九十年代的后期,河蟹已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摆脱了河蟹养殖的暴利时代。追求高质量、大规格的产品成了市场的主流。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稻田养殖扣蟹在辽河口地区已经形成规模养殖。致使扣蟹的价格急剧下降,每公斤扣蟹的销售价仅为10—20元。大量扣蟹的积压,迫使扣蟹经销商积极向外拓展业务、寻求河蟹养殖伙伴。向南发展因有长江蟹的阻碍,向北开发就成了他们自然的选择。于是北方地区大水面的河蟹放养开始兴起。

二、河蟹养殖在北方地区的发展

北方地区的湖泊大部分属草型湖泊。丰富的水草不仅为河蟹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同时也为河蟹蜕壳、生长、避敌提供了隐蔽的场所,加之北方水体的水质清新、底质较好,底栖生物十分丰富,所以非常适合放养河蟹。

由北方地区提供水域、由辽河口经销商提供扣蟹,双方联营生产的方式一经确立,河蟹的养殖立刻在北方地区发展起来。初期的河蟹养殖都是在大水面中采用人放天养的方法。生产出来的河蟹不仅规格大,而且个个背青、肚白、毛色金黄,深受经销商的欢迎,销售价格也十分看好,养殖双方都从中收到了较大的效益。

随着大水面放养河蟹的成功,小水面、池塘的河蟹半精养、精养也逐渐开展起来,于是在北方地区掀起了一股大养河蟹的热潮。

三、目前河蟹放养出现的问题

由于河蟹放养成本低、效益高,导致北方地区的河蟹养殖一哄而上。几年来,虽然河蟹养殖场面十分壮观,但养殖效益却逐渐下滑,甚至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现象。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科学分析论证。

刚开始养蟹时,由于大水面水质好、天然饵料丰富,初次放养扣蟹的水域不需要进行多少管理,就取得了较丰厚的回报。致使一些人认为大水面只要放养了扣蟹就能挣钱,不需要进行分析论证。

事实证明:大量放养了河蟹的水面,就如同每年进行了一次底栖生物的大清理,第二年就会出现天然饵料匮乏的局面。要想保持河蟹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每年依据水域的具体情况,调整扣蟹的放养密度,并进行适量的饵料补充。否则就会造成河蟹规格和品质的下降。

2、扣蟹选择不当。

目前用于养殖生产的蟹种主要有:长江蟹、辽河蟹和瓯江蟹等。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大水面放养的主要种类是辽河蟹。从一些资料上可以看出,辽河蟹的生长速度稍慢于长江蟹,但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北方的寒冷气候,加之辽河蟹的价格远远低于长江蟹,所以选择在北方大水面放养辽河蟹,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问题主要出在购买扣蟹时北方渔民不会分辨扣蟹的质量。一是贪图便宜,购买了多次拉网后的剩余塘底子。这种扣蟹肢体残缺较大,放入大水面后体质很难恢复,并易造成放养后不能蜕壳或蜕壳时死亡。二是一味贪大。对小老蟹(性早熟蟹)不会辨别。这些小老蟹由于已经出现了性腺成熟现象,放入大水面后将不会再蜕壳生长,从而给养殖户造成损失。三是贪数量多,购买的扣蟹规格过小,致使放养后的成蟹规格太小,卖不上价钱。四是购买了网箱越冬蟹种,这种蟹经多次翻倒,蟹爪已经磨秃,易造成放养后的蜕壳困难,成活率下降。

3、放养密度过大。

一是对河蟹的生活习性不了解,对河蟹之间的自相残杀认识不足,向同一水面投放了大量不同规格、不同产地的扣蟹,把多放苗认为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前提。结果不仅造成了投入的浪费,而且成蟹规格减小、大小不一,回捕率下降,回报率大受影响。二是北方自然水域的面积多受当年降雨的影响,在干旱的年份,极易造成水域面积的锐减。盲目、大量的投放扣蟹,一旦遇上干旱年份,就会造成河蟹密度过大,营养不良,致使成蟹规格太小、卖不上价钱,

4、逃逸严重。

实践证明:在河蟹放养的前期,扣蟹向上(进水方向)逃逸十分严重;而在后期,成蟹顺流而下的意识又非常强烈。所以在大水面放养河蟹,虽不需要在水面四周设置塑料布围障,但每一处进、出水口的防逃设施则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雨季。一个大水面放养了河蟹,在河流的整个流域都能见到河蟹,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5、没有适时捕捞。

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河蟹贪长(性成熟晚),捕捞时间较晚;加上大水面水体较旷,捕捞有一定的难度,而北方秋季时间又很短,降温较早,所以大水面放养河蟹的回捕率一般都不是很高。如果错过了捕捞期,一旦发生降温,大水面的河蟹就会钻入水底泥中,将再难以捕捞。

6、暂养损失惨重。

北方大水面配套池塘很少,而河蟹的捕捞又十分集中,当大量的河蟹捕捞上来,一时又不能及时销售出去时,就要用池塘来暂养。因此,在河蟹的捕捞季节,池塘往往是“蟹满为患”。超高密度的暂养,河蟹不但不能育肥,而且导致河蟹自相残杀,每天死亡不计其数;如果突遇降温,暂养池中的损失比大水面中的损失更大。

7、销售渠道不畅。

北方大部分地区养殖河蟹历史不长,没有专门的销售渠道,一般都是通过辽河口地区客商转手出售,所以价格较低。但事实上由于北方各地的河蟹生产都是分散经营,对外不能形成市场,不仅在价格上没有优势,而且连销售也常常成了问题。

四、对策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1、走科学放养之路

大水面河蟹放养,首先要了解水面的自然条件,包括水质及天然饵料的资源量等;其次是苗种,包括品种选择、规格大小、放养密度等;再次就是人的因素,即实行科学管理、细心护理、苦心经营。

北方大水面的天然饵料通常比较丰富,一般能够满足放养河蟹的需要。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北方水体虽多为草性湖泊,但草的种类却不是很适合河蟹取食。适当移植一些轮叶黑藻、浮萍等水生植物,会对河蟹的生长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多年放养河蟹的水域,会造成水体动物性饵料的缺乏。向这些水域移植一定数量的抱卵虾或小型的螺蚌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购买蟹种要选择肢体健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放养。北方大水面放养河蟹,一般放养规格应选择在120—160只/公斤为宜,这样成蟹个体可达125克左右;投放的密度不要过大,每亩水面不超过200只。不同的水域可以此作为基数,再根据水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要注意的是放养水域的河蟹防逃问题。特别是在汛期和河蟹成熟后的上岸期。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走联合放养之路

北方大水面放养成河蟹初期,通常存在着不掌握河蟹养殖技术、蟹种来源不明确、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这样就限制了北方地区大水面放养河蟹的发展。所以放养初期必须走联合之路。可与辽河口地区的河蟹养殖户联合,他们以扣蟹形式入股,秋季成蟹直接返销该地区。实现河蟹养殖的互惠互利,走双赢的路子。

3、走发展品牌之路

北方地区河流污染较少,绝大多数湖泊、水库又地处草原地区,远离工业区及生活区,生产的水产品多为无公害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快对大水面放养的河蟹进行商标注册,并培养成品牌产品。组建北方大水面河蟹养殖集团或协会,春季集中调运扣蟹,各大水面进行统一放养,并在生产过程中派出技术人员巡回进行技术指导,成蟹捕捞后,以保护价回收,统一暂养、统一出售,形成“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业化格局。使北方地区大水面放养河蟹进入良性循环,形成可持续发展。(来源: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