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异名
赤豆(《日华子本草》),红豆(《本草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小红绿豆(《陆川本草》),朱赤豆(《中药材手册》),金红小豆、朱小豆 (《药材学》),猪胆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
药理作用
具有抑菌、利尿作用。
性味归经
性味:甘、酸,平。
归经:入心、小肠二经。
功效主治
1、燥湿健脾,赤小豆甘酸偏凉,性善下降。入气分能益胃健脾,清热燥湿,利水道,使水湿和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出而达消肿,止渴,止泻,退黄之效。《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十剂》云:“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矣。”
2、其色赤,入血分能降火行血解热毒、排脓。用后热清、毒解。脓去则肿消。《本草经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3、本品入气分能清胃热,入血分能降火、行血,清解热毒,用后火去,热清,血脉畅通,乳汁得下。《本草纲目》: “辞湿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4、关节烦痛: 临症特点以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按,甚则关节不能活动,并多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病由阳盛之体。或素有壅热看,外感风湿之邪,与内热相搏,郁于关节,气血郁滞而成。赤小豆用之可清热、燥湿、散气、通络,而消关节痛。《食疗本草》:“赤小豆,散气,去关节烦痛。”
5、鉴别应用:赤小豆、绿豆、黑豆三者都有利水消肿,解毒疗疮作用,对于水肿胀满,湿热黄疸,痈肿热毒等均可应用。但又各有所偏,赤小豆善长利水祛湿,故水肿、泻痢黄疸多用之;绿豆善长清暑解药毒,故暑热烦渴及药物中毒等多用之;黑豆善长祛风解毒,敞风痹筋挛,产后风痉,痈肿热毒等多用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克,或入散剂。外用:外研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2、《食疗本草》:“久食瘦人。”
3、《随息居饮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配伍应用】
1、配赤茯苓,清利下焦湿毒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
2、配当归, 渗湿清热,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可用于湿热便血,腹痛,尿血。
3、配连翘 , 赤小豆清热利水,散血消肿,连翘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并有解毒散结之效,故称“疮家圣药。”合用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可用治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症,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烧。
4、配白茅根,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证。
5、配瓜蒂,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护中保胃气,使快吐不伤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滞上脘丽泻利不能及者。
6、配鲤鱼, 《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
7、配鸡子白 《药性论》:“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
8、配麻黄, 二药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热利湿而消肿,并能解毒,麻黄宣畅肺气下达膀胱丽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湿,清热功效。
9、配商陆,赤小豆清热利水,商陆排泄水湿,相配有逐水除胀作用,常用于水肿胀满等症。
方剂制剂
1、赤小豆汤(《圣济总录》) :本品、桑根白皮、紫苏茎叶。本方用治脚气气喘,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
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麻黄、连翘、本品、杏仁、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本方用治伤寒瘀热在里,身黄者。”
3、赤小豆散(《圣惠方》) :本品、丁香、黍米、瓜蒂、熏陆香、青布、麝香。本方用治急黄身如金色者。
4、赤豆薏苡汤(《疡科捷径》) :本品、薏苡仁、防己、甘草。本方用治湿热气滞瘀凝所致大小肠痈。
5、消疹汤(《本草纲目》):本品、荆芥穗。本方用治风瘙瘾疹。
6、治消散(《备急千金要方》) :本品、人参、甘草、瞿麦、当归、猪苓、黄芩、白蔹、黄芪、薏苡仁、防风、升麻。本方用治痈疽疮毒。
7、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要略》) :本品、当归。本方用治湿热蕴毒,积于肠中,形成痈脓。症见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目四眦黑,能进食,脉数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
8、赤小豆散(《证治准绳·疡医》 :本品、薏苡仁、甘草。本方用治胃痛初起,中脘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身皮甲错,无咳嗽,咯吐脓血,脉洪数者。
9、赤苓散(《干金翼方》) :本品、茯苓、玉竹、雄黄、甜瓜蒂、炙甘草。本方用治黑疸,皮肤、大便皆黑者。
10、铁箍散(《北京中成药规范》 北京市药品标准 1980年) :芙蓉叶、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白及、赤小豆、五倍子。剂型:散剂,每袋1克,用法:外用,蜂蜜适量,调敷患处。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各种痈肿疮疖早期,红肿坚硬瘀痛,及未溃乳疮,焮热瘀痛,若已成脓可使其破溃。
(赤小豆)
赤小豆与红豆的区别
外观:赤小豆比较细长,红豆比较胖大。
烹饪:红豆容易煮烂,容易出沙;赤小豆不太容易煮烂,不容易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