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仔猪红痢的防治

仔猪红痢也叫梭菌性肠炎,或称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本病特征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病原为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也称魏氏梭菌。魏氏梭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肠道中的常在菌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动物产生严重疾病。魏氏梭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和致死毒素,其中A型、C型魏氏梭菌可引起生猪特别是仔猪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且以C型引起的仔猪红痢最为多见。猪场一旦发病,不但损失巨大,而且不易清除。   仔猪红痢主要感染1-3日龄新生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发病很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原菌在部分母猪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周围环境等,初生仔猪接触被污染的母猪体表如乳头等,经口通过消化道而感染发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仔猪红痢按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⑴最急性型。仔猪出生后当天发病,突然出现血痢、粪便恶臭并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大量气泡。病猪喜卧,体温不高,死前腹部皮肤变黑,出生后12-36小时死亡。也有不发生腹泻而死亡的。⑵急性型。发病仔猪排出淡红褐色水样稀粪,粪中带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病猪脱水、消瘦、衰竭,一般在第三天死亡。⑶亚急性型。病猪持续性腹泻,病初排黄色或黄褐色软粪,以后变成液状,内含坏死组织碎片,呈米粥样。以后病猪脱水消瘦,衰竭死亡。病程5-7天。⑷慢性型。病猪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达1周至数周,粪便为灰黄色黏液样。病猪精神尚好,但生长停滞,数周后死亡或成为僵猪。   由于仔猪红痢发病急、病程短,因此仔猪发病后往往来不及治疗,因此该病应以预防为主。⑴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做好猪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在产前,对产房和仔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对地面、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对临产母猪腹部皮肤及乳头进行消毒。⑵免疫预防。初产母猪在分娩前30天和15天各肌肉注射1次仔猪红痢灭活疫苗,用量为5-10毫升。经产母猪如前胎已注射过此疫苗,可在产仔前15天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灭活菌苗3-5毫升,能使母猪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初生仔猪可从免疫母猪的初乳中获得抗体,对仔猪的免疫保护率可达100%。⑶注射抗血清。仔猪出生后肌肉注射抗仔猪红痢血清,每公斤体重注射3毫升,可获得充分保护,但注射要早,否则效果不佳。⑷药物预防。仔猪在未吃初乳前及以后的3天,用青霉素钾和链霉素各10万单位,加蜂蜜调制成糊状抹于仔猪舌面,可预防仔猪红痢发生。治疗仔猪红痢每公斤仔猪体重用青霉素钾和链霉素各1万单位。